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原 《黄埔》2009,(6):42-45
2008年12月18日,受到广大黄埔同学信任和尊敬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黎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2009年7月出版的《黎原回忆录》,是黎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着手写的回忆录,断断续续历时数载,其间几易其稿。黎老生前曾就此书说:“我之所以不顾年事已高,多次找亲历者、老战友回忆,查证史实,反复修改,倾注大量心血认真写好此书,一是为了缅怀与我一起出生入死、并肩战斗而为国捐躯的战友们。二是回顾自己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道路,几十年的战斗历程,给后人留下一段真实的历史,希望他们从中得到一些教益和启迪。”本刊特选择该书中投考黄埔军校的章节,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覃琳 《思想战线》2018,44(6):129
回忆录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回忆录潮。从“虚构即美”到“真实即美”的转向,是回忆录潮产生的审美因素;政治性的社会运动,使回忆录成为了人们讨论公民身份本质的场所,此为其政治因素;而当代的资本化运作与商业化,推动了“回忆录工业”的繁荣,此乃其经济因素。在这三重因素的驱动下,回忆录发生了从名人叙事到无名叙事、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的转向。这一转向也体现了回忆录的当代嬗变:在叙述主题上,文本从宏观的“政治—历史”层面脱离出来,更关注“升斗小民”的生存体验,苦难叙事成为回忆录潮中的叙事主流。在叙述体式上,大胆地开拓了回忆录的表达方式与创作媒介,产生了图像回忆录、实验性回忆录、动物回忆录等新型形式,形成了多媒介化、多主题化的特点,从而使回忆录演进为一个枝繁叶茂的文体谱系大家族。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79岁高龄的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朋先生撰写的回忆录《风雨人生》,近期已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全书32万字,分为“我的婚姻”“我的家庭”“我的教育”“我的盲运”“我的财运”“我的厄运”和“我的老运”七章。《风雨人生》是作者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者以坦率、流畅的笔触向世人真实地详述了自己一生的巧遇、奇遇般的传奇经历。作者幼承庭训,不作狂语,他在书末曾明言:“奉献于读者面前的,只有两个字:‘真实’。”他以亲身的体验,真切而栩栩如生地写出许多真人真事。本书虽是一本回忆录,…  相似文献   

4.
一本集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好书──评革命回忆录《回忆人生路》沈奕巨沈耀勋同志是广西防城县人,副军级离休干部。他逝世前写了一本革命回忆录,叫《回忆人生路》(下简称《人生路》),已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4万字,叙述其一生的革命经历。《人...  相似文献   

5.
吴生林 《台声》2023,(2):34-35
<正>连战回忆录中有关马英九当年提两岸和平协议却无疾而终的爆料,也再次让民众看到美国控制台湾政客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回忆录出版。《连战回忆录》由连战亲著,历时15年付梓,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连战在半个世纪里为两岸和平奔走的详实记录,此外还收录北大演讲等重要演讲全文,书中同时披露连战对两岸关系的最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刘培育主编《全岳霖的回忆与 回忆金岳霖》、钱穆《师友杂忆》等回忆录相继出版。 这些回忆录对西南联大的历史和人 事进行了集中回忆, 也对西南联大的人际交往和学术研究进行了重现, 用文学表达的方式建构了作为 镜像” 的西南联大。 在一定程度上, 他们的回忆录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 学的表达空间, 也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 西南联大热" , 彰显了西南联大在中国现代文化史、高等教育史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芳 《今日浙江》2009,(21):24-25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公安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国务委员王芳同志。因病于2009年11月4日11时3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王芳同志曾长期在浙江工作,1983年3月至1987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为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王芳同志。本刊特刊登王芳同志所撰回忆录有关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孙琳 《协商论坛》2010,(11):56-57
近日,开国少将、中央警卫团首任团长张耀祠同志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 人说张耀祠将军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40年。77年前,他的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的门口,从此他的一生,再也无法与毛主席分开。张耀祠晚年将一些往事写成了回忆录,记述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更多人从中了解到毛主席一生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片段。  相似文献   

9.
解铸  黄忠汉 《黄埔》2010,(1):62-62
1999年12月,大陆及台湾部分二十三期黄埔同学编辑出版了《黄埔同学回忆录》,时年99岁高龄的原黄埔军校秘书陈立夫先生应我们之请,挥毫泼墨,为该书题赠了书名,以示黄埔之情。  相似文献   

10.
忆老伴黎原     
梅林 《黄埔》2009,(6):18-20
老伴黎原耗费近十年心血,收集求证史料撰写的回忆录,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而他却在该书出版之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该书是他留给我们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情感记忆。  相似文献   

11.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文瑞的文选和回忆录同时出版了。我认真地通读一遍,感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选是“论”,回忆录是“史”,史论结合,相互闻发,彼此印证,相得益彰,给人的启迪和教育是多方面的。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点:一、始终不渝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通读《马文瑞文选》一、二两卷,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他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之初,他在《进一步加强党的战斗力》一文中就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见微知著,尖锐地批评了只重视党员数量、…  相似文献   

12.
谭珊英 《黄埔》2012,(1):27-28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是“破天荒的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那么黄埔军校首批女生在校内是如何学习生活的呢?请看黄埔后代谭安利根据母亲谭珊英回忆录《黄埔女兵足迹》整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法新社纽约2003年12月23日报道,美国出版社Simon and Schuster已宣布,撤回美国前第夫人、现任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出版回忆录中文译本的出版权。事情的缘由呢?2003年8月3日南京译林出版社和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出版了希拉里回忆录中文简体版,书名为《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这部描写希拉里中学时代以及8年白宫生活、收录150幅照片(多数是首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1,(10):F0003-F0003
由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新编辛亥首义回忆录》(上下册),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编辑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山舰》已于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新编辛亥首义回忆录》共60万字,收集、整理、汇编了五十余年来湖北省各级政协关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三亲”(即亲历、亲见、亲闻)史料的代表性作品。大型画册《中山舰》收录珍贵图片近400幅,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8,(21):60-60
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城市也是小商小贩充斥街头。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对此有描述:“数以千计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卖食物,完全不理会交通、卫生和其他问题。结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烂的食物散发出恶臭异味,四处凌乱,污秽不堪。”  相似文献   

16.
平杰三同志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是我党统战工作杰出的老领导。我与平老是豫北老乡,对平老非常仰慕。1999年11月,我收到平老寄来的华文出版社当年9月出版的他的回忆录《我的一生》,我如获至宝。这本回忆录真实地反映了平老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生历程,材料翔实,内容丰富,集史料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读后受益匪浅。平老在漫长的革命工作中始终坚持讲学习。他说:“有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才能很好地把握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妥善地处理好各项工作。”即使是1931年-…  相似文献   

17.
《六个“墨水瓶”》的故事取材于列宁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写的《列宁回忆录》,同样的故事还见于高尔基回忆列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揭盖”是毛氏词语。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开了盖子,这是好的,表明斯大林及苏联的种种做法不是没有错误的。(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探其本源.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初,薛暮桥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曾多次谈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现将谈话内容整理如下:我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过程,从1949...  相似文献   

20.
名人回忆录靠不住。时下,名人回忆录满天飞,颇有些自我表扬、自我拔高的欺世之作:过五关斩六将大吹特吹,走麦城、马嵬坡讳莫如深;功劳可以无中生有,以一当十,错误尽量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与人有隙,皆是别人的毛病,关键时刻,唯我老人家力挽狂澜。因而,依我管见,读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