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能称得上第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这个"第一",任何时候恐怕没有任何其他能取而代之。有没有第一中的第一,即名目繁多、千差万别"饭"中的"第一饭"?这个"第一"非除夕年夜饭莫属!无论九州方圆的国内同胞还是五洲四海的海外侨胞。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乡下老家,除夕夜吃年夜饭时,家里会有个奇特的规矩:丰盛的年夜饭上桌后,女人们要先喝一大碗白开水,全家人才能吃饭。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规矩是在33年前的年夜饭桌上,那年我只有7岁。  相似文献   

3.
<正>领袖们的春节,大多忙于国家大事;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同普通人一样,期盼着与家人团聚,吃顿热乎的年夜饭。老一辈领袖们年夜饭里的许多佳话、轶闻,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除夕晚饭,毛泽东吩咐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毛泽东的年夜饭比较简单。中南海厨师康辉说:"毛主席生活俭朴,要求简单,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他的家宴总是三荤两素一个汤,鲍参翅肚是没有的。一顿饭有个肉菜,有个蔬菜,够了。"对毛泽东年夜饭有更多记忆的是厨师程汝明,他在毛泽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春节,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兴隆村村民陈廷福脸上一直洋溢着甜蜜笑客."儿子"阵秋权终于和他一起吃了顿年夜饭."这几年,都是我一个人过年,娃娃利用假期打工挣钱,太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5.
人的嘴巴,都有两个功用,一是说话,二是吃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两个功用,都性命攸关。吃饭的事儿,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单来讲讲说话的事儿。嘴巴有多厉害呢?《易·系  相似文献   

6.
黄山 《党建文汇》2021,(3):28-29
农村的年是有味道的。庚子年农历年三十,正是团圆时。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夜饭,到了中午,往日熙攘的街道已稍显冷清。辽宁省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的一家饭店里,摆着一桌丰盛的饭菜,几位老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桌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要不是小彭自费请吃饭,咱们这大年夜就要在家凑合着过了,我们这帮‘老家伙’让彭书记费心啦!”78岁的“五保户”管宗祥竖起大拇指,说出了大伙儿的心里话:“多亏咱村儿有这位‘大管家'!”  相似文献   

7.
正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人能以充沛精力干事创业的基础。然而日前到某监狱接受警示教育,有落马官员谈到身陷囹圄的缘由,竟然长叹一句,人生糊涂吃饭始,都是嘴巴惹的祸。明显的,这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落马官员大谈特谈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够等理由,有了泾渭分明的区别。只是再往深层次分析,为官从政如果不能在吃饭  相似文献   

8.
<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党员的工作岗位,哪里就能收获快乐!快乐是什么?也许,100个人有100种答案。特别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段"视频聊天",代替了回家与亲友团聚的快乐;一份"外卖",代替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准备年夜饭的快乐;遇到"问题"上网一搜,代替了努力学习、积累经验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暑气犹在,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用晚餐。吃饭时,我边开玩笑边打趣地对丈夫说:"很长时间都没有出去吃饭应酬了,有没有感觉不习惯?怀不怀念饭店的饭菜味道?"丈夫自然明白我这番话的意思,白了我一眼:"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不出去应酬是常态,出去应酬才是异态。再说了,你以为我以前愿意出去应酬吗?"  相似文献   

10.
王建成 《新长征》2007,(1):63-63
每次回家吃饭,年逾80的老父亲总是在旁不住地念叨:"孩子,多吃点,饭要吃饱!"听到这熟悉的话语,我似乎一下回到了孩提时代,心中顿时涌起了一种复杂的感情,眼泪会止不住地流下来。那靠买"高价米"过日子的年代,每次饭桌上吃饭,父亲都是说这样话的。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4,(3)
<正>长期以来,年终检查评比就像吃年夜饭一样,成了许多部门和单位的惯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以来,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进行了清理,但一到年底,检查评比又成了一些地方的首选手段,以致有的地方接待任务过多,只好提供工作餐流水席,甚至要错时吃饭,尽管接待标准降低了,但还是让基层不堪其苦。  相似文献   

12.
正除夕之夜,我们家的年夜饭摇身一变,成了齐聚东西南北美食的"国宴"。父亲姐妹7个,由于工作原因,姑父、姑姑分别生活在西藏、青海、广西、海南等地,到了我们这一辈几乎成了遍布全国。40多年来,大家很难凑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便成了88岁父亲的最大心愿。为了满足老父亲的心愿,大家决定一起回家过年。除夕下午,我们全家总动员,齐动手,做起了年夜饭。大姑家在青海,表姐在当地开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吩咐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相对于其他场合的国宴和领导人的家宴,毛泽东的年夜饭比较简单。中南海厨师康辉说:"毛主席生活俭朴,要求简单,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他的家宴总是三荤两素一个汤。"他说,毛泽东家和平常人家里一样,年夜饭也包饺子,只比平时多几个荤菜,孩子们过来一起吃一顿。有一回康辉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富裕县富海乡去给父母上坟祭祀之后,到表姐家开的饭店吃饭。没想到,饭店爆满,表姐无奈,只好让我们先到后屋休息,边等空位边聊家常。我逗表姐说:"这么多人吃饭,你不怕再打白条子,把饭店弄黄了?"表姐听了哈哈大笑:"那都是老黄历了。如今没人打欠条吃饭了,清一色儿现金结算。"见她高兴的样子,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她哭天抹泪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79
"无影脚"2012年1月20日,在印度传统的斗鸡比赛中,摄影师拍到了这精彩一幕。为啥这么瘦老公和他一朋友都很瘦,聚餐时被问原由,朋友说:"小时候听老师说山里有很多小孩吃不饱穿不暖,从此吃饭都要省下一半捐给山里小朋友,所以没发育好。"  相似文献   

16.
<正>农二师"和谐小康文明家庭"三十团三连喻强军、唐蓉夫妇是1994年从四川来疆务农的新工人,父母年迈在川,无人照顾,小两口商量着把两位老人接到身边,相互有个照应,两位老人的吃饭、穿衣都是儿媳  相似文献   

17.
群众的事耽误不得 熟悉汤群芳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要工作不要命的人. "雷公都不打吃饭人啊!好多次,我们看到她正炒着菜、刚端碗吃饭,一听说有事,搁下饭碗就冲出门去."与汤群芳家近邻的法庭干警和司法所的同志都这样说.  相似文献   

18.
饭局     
正说出来不怕笑话,在单位当了大半辈子科员,平时我不请别人吃饭,也不会有人想到请我吃饭。好在我生性喜好清静,倒也落得个悠然自得。可是最近,这种情况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大前天,平时见面都不大说话的安全科金科长突然打电话给我:"王哥,晚上有安排吗?想请你吃顿饭。"我一时脑子停转:"不用,不用。"金科长却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年     
正"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事。过年是团圆的时刻,是妈妈亲手置办的那一桌年夜饭,是浓浓乡音中的那一句深情问候,是锣鼓喧天的新春祝福。在此起彼伏的开门炮仗中,人们释放着迎新的喜悦,到处都是鱼贯而入的欢乐和蓬勃而出的喜庆。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年"?即使是一票难求,即  相似文献   

20.
近日,杭州一家五星级酒店推出19.9万元一桌的顶级奢华年夜饭。据业内传来的消息,目前这算是今年杭州最贵的一桌年夜饭了。记者先睹了这份年夜饭的餐单,基本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