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昆 《理论探索》2005,3(5):51-52
以公有制为主体,保持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使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得以贯彻实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 要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特征,和人民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形态及其精神观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两重性,即现代化的大生产与传统的小生产并存,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并存,尖端科学技术与大量的文盲、半文盲并存,高经济总量与极低的人均量并存,人民生活小康、温饱与贫困并存,作为经济成分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人治与法治并存,等等。这样的两重性自然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尽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劳动要素参与企业分配的实现方式。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并不是完全的公有制,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同志。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任务。请您谈谈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刘永富:国家要改革,要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稳定了,改革才能顺利进…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的实现离不开按劳分配。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企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使用都是统一调配的,谁也不能把自己从整体中分割开来。只有进入到分配阶段,劳动的私有性才有权表现出来。这样,按劳分配就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终端环节。十五大报告对此作专门论述,深刻理解这些论述,才能把握改革的脉搏。理论原则有待付诸实践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但只有按照原则去探索实现原则的方法,才能逐步形成现实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按劳分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混杂在一…  相似文献   

6.
为社会主义生产者谋利益是按劳分配的目的,劳动和劳动时间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标准,消费资料是按劳分配的对象,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存在"资产阶级权利"是按劳分配的弊病等思想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中蕴涵的注重居民消费需求的闪光思想。这些思想可成为扩大居民消费的理论生长点:坚持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根本;建立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7.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霞 《理论探讨》2005,3(5):24-2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是不矛盾的,相反,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必经途径,这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的“生产决定分配”的科学原理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定分配形式。建国后,我国建立了公有制经济,为按劳分配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现阶段落后的生产力和不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建国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短期内在全国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不现实的,而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形式只能是以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保护人民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维护社会安全的“稳定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经历近三十年的创新发展后,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立法缺位、执行不力、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障碍,相应的法律制度及政策调整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走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下大气力在全社会进行把干部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中来,走出种种认识误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要克服“当今社会不和谐”论有同志认为,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意味着当今所处的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践证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6年,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不容否认,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正义思想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这一独特的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与众不同的基本主张,包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正义原则,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路径。这些基本主张既超越了西方传统正义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始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要着眼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调整好收入分配格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的具体特征都由公有制这一基本特征决定的从属性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早已是现实的存在而非远大理想。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产品极大丰富、经济的计划性等社会属性并非共产主义所独有,计划经济、消灭职业分工和三大差别、商品经济消失、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等设想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也不一定能实现,按需分配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也难以实现。把这些非必要内容列入共产主义特征会使共产主义的可信性受到极大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或根本特征,人的发展总会有限,不应拔高人的发展淡化公有制。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和人与自然和谐是共产主义的重要必备特征。准确把握共产主义的内涵与特征,才能正确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心。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对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尽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十分重要而紧迫.推进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大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新社会管理观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道德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笔者认为,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来调节人们的思想行为,是时代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产品还不够丰富,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实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然存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采取以“按劳分配”原则为主要分…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公平、公正地对待农民工,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为此,要从加强相关立法、推进体制制度改革和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逐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6)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注重研究和谐社会和民生问题的相互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完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民生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基于对中国民生状况的分析,从民生思想的构建到民生效益,更进一步对民生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民主机制;注重社会公平;多方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到"执政能力"这一高度,反映了党对执政问题的全面认识,显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努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一要发挥引导舆论、鼓劲造势的作用,奠定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民有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认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性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有的放矢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一、我国目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生产力获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社会保障发展演进的历史,我们发现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存在理念上的许多契合之处。社会保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而持久的正向作用,这集中体现在社会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力、拉动力、稳定力三大方面。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最重大、最持久、最根本的“加速器”和“稳定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