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伍玉西 《求索》2007,(10):222-225
神灵观在宗教诸要素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文章考察了太平天国宗教的神灵观,并与基督教的神灵观作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太平天国宗教以184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具有基督教性质,后期演变为一种不属于基督教的新式宗教。  相似文献   

3.
羌族宗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代科学体系研究羌族宗教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羌族宗教经过国外学者的初步研究和国内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开拓性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期,并实现了搜集、整理原始宗教资料的目的.目前,羌族宗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从比较研究阶段发展到了多学科研究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武慧 《前沿》2012,(16):136-137
北川羌族酒歌保留着许多人类原始的艺术形态,无文字的羌族用最原始、最直接的唱歌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酒歌是北川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直观体现.它有着保留、传承和发展北川羌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研究北川羌族酒歌也是研究羌族、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保护传承北川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羌族释比图经,羌语称《刷勒日》,它是羌族宗教百科全书式的原始图画经典。释比以"看图诵经"的方式可将羌族宗教中所有经典、知识展开诠释。该图经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把一些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现象都融入画卷里,是一部珍贵的研究羌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风景秀丽的荆门市象山山麓、四干渠畔,当牧师和信徒们看到昔日包围基督教福音堂的猪舍、板棚、垃圾废品堆积场和土窑被撤出时,不禁伸出大拇指称赞道:“多亏人大代表王家玉为民办实事,才使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地处龙泉公园猴山脚下的荆门基督教福音堂,是1995年新建的占地面积1324平方米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到礼拜天信徒络绎不绝,然而,教堂周边的环境却叫牧师摇头,让信徒叹气,使游客惊讶。  相似文献   

7.
根据史料记载,早期勒墨人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虽然自1925年开始,基督教就已传播到勒墨地区,但是因为遭到勒墨人传统宗教的抵抗,基督教在当地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而随着1978年宗教信仰自由的恢复,洛本卓地区却出现大量勒墨人皈依基督教的现象,在基督教的影响之下,勒墨人的宗教信仰开始发生变迁。本文通过对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勒墨人宗教信仰状况的梳理,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对导致勒墨人宗教变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8.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转变后的组织特征田斌生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在其宗教信仰上,经过百多年的演变后,由原始宗教改信了基督教后,其宗教生活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拟从少数民族原有宗教与他们改信基督教后的宗教组织加以比较,对其宗教生活出现的“组织化...  相似文献   

9.
一 19世纪末,西方人类学界在研究宗教起源的问题时,有一种“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宗教最初起源于“原始至上神”(Primitive supreme being)观念。较早持此观点者是苏格兰学者A·兰格(1844~1912年)。他根据当时的民族志资料,在其《宗教的形成》(1898年)一书中指出,在澳洲东南部的土著、菲律宾丛林中的小黑人、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印度洋的南安达曼人、亚洲东北部的爱努人以及非洲腹地身材矮小的人种当中,皆信奉一位造物主的至上天神,而且这类天神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它们不是从基督教世界传来的上帝,也不同万物有灵或祖灵观念发生联系,因为在这些原始民族中既没有发现外来基督教的因素,也没有发现对万物之灵魂的精灵和祖先亡魂的崇拜现象。他称这种唯一被崇信的天神为“原始至上神”。他的所谓“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能否成立,可以探讨,但被他指出原始民族信奉一位至上的天神这一现象,确是事实。他认为原始至上神的观念非常古老亦颇高级,它不是从进化论学者所主张的万物有灵或祖灵等观念演进而来的,也不是低级神发展的产物,而是有其独立的来源,即原始民族有制造东西的观念。他们将这类观念投射到一位具有非凡力量的世界造物者身上,并赋予它们原始伦理道德的种种属性。他说:“人类最早的宗教  相似文献   

10.
宜山县宗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宜山县基督教是美国差会于1913年派遣传道士陈法言(中文名)到庆远镇建立“福音堂”而传入的。当时,办教经费全部由美国差会供给。1928年后经费半自给。1951年庆远“福音堂”参加拥护“三自革新”宣言签字,成立“宜山县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从此与美国差会彻底割断经济  相似文献   

11.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彝族民间和彝文文献中的"咒语"的产生文化背景、内容、形式及其有关问题。在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民间相信咒语可以致人于死地,咒语也可以致鬼于死地。毕摩的彝文文献中有大量地相关文字记载,在民间也进行不同形式的诅咒活动。分析研究咒语的内容及其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及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龙大轩 《思想战线》2002,28(6):107-111
羌族法文化发端于四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其中包括有:1 以"杀人偿死"为代表的刑事规范;2 以"同姓不婚"为代表的民事规范;3 以民主议事会"尔母孜巴"为代表的程序性规范。由于古羌是中华先民中的主要部族,又是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其法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中华法系早期雏形的大致构架。  相似文献   

14.
刘青 《思想战线》2003,29(6):133-135
现在通行的各种《易经》版本中,对“亨”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为“亨通”、一为“享祀”。究竞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评断。而一些民族中占卜前先祭卜神的风俗,却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亨”字所出现的语境,以及其他一些出土与传世文献资料都证实了古人于筮前先享祀卜神的可能性,这应是“享”字所传达的内容,也是《易经》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振明 《思想战线》2000,26(5):39-41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羌族受汉化较深,农耕业较先进;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6.
姜颖 《思想战线》2001,27(5):97-100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伦理道德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伦理道德的传承和维系也大多由原始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来控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处理好原始宗教与建设现代伦理道德的关系,改造和废除落后、腐朽的内容,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崇尚的色彩语言—"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色彩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西南不少民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贵,就在于色彩语言中的"黑"能传递出他们所企盼的信息。影响民族尚黑习俗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二是原始宗教;三是历史上的文化接触与融合。但民族尚黑习俗的形成并不要求这三大因素必须同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波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73-182
学界对于古碉的研究日渐深入,但就作者个人视野所见,对古碉的类别进行系统总结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察,在简述藏羌民族的族源等简况后,系统分析了藏羌古碉的类别,总结了藏羌古碉在历史、民俗、宗教、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即古碉集中地反映了藏羌地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从古到今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众心理、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变化,成为记录这些时代藏羌地区的各族人民生存状态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