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十七大对基层党员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内容。党的基层组织为地方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必须把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地方在发展建设上,经常会遇到同群众个人利益发生摩擦或需要群众配合、支持的工作,比如项目开发、公路扩建、铺设管道、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方最需要做什么、最亟待改变什么,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一个地方政策的好与坏,群众最有发言权。闭门造车、关门开会,永远了解不到群众在想什么、想说什么、想要什么,只会损害党群、干群、政群关系。因此,广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当把基层工作视为日常功课来做,树立扎根基层做事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进民户、多察民情、多听民声;在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群众和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群议群策、寻求良策以弥补不足。这样既有利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又能惠及于民,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3.
一些地方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是点到了政治工作的穴位。 开展群众工作在战争年代是领导干部克敌制胜的法宝。谁的群众工作做得好,谁就有安身立命之处,谁就能转败为胜,谁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那时候,大家抢着做群众工作。正因为抢着做群众工作,所以很多人会做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和群众是一种什么关系?以往最常见的比喻是鱼水关系。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将其概括为亲人关系——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1,(6):42-4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基层宣传部长,理应以创新的理念促进机制的创新,以创新的方法谋划文化发展新路径。必须坚持“群众盼什么就办什么”,始终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的需求上,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使文化走进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董惠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她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了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她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心和群众紧紧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上任不久的县长,上班时见秘书赶来告诉他,县政府大门口站着一群上访的群众,让他最好从后门到机关。这位县长听了一愣,说:“我是人民代表选举的县长,怎么能够躲着群众?回避群众就会脱离群众,回避矛盾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很快,这位县长来到上访的群众中间,热情地把他们迎到县政府会议室,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又把有关部门的领导找来,当天就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这些群众非常高兴,走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县长亲自接见了我们”,“县长真能为老百姓作…  相似文献   

8.
许多干部可能都听到过群众骂声。对于群众骂声有各种各样的对付方法。一种是听到骂声暴跳如雷,以牙还牙。例如一天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个主管宣传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在一个什么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公开声称,谁批评本县工作,谁就是给本县抹黑,就是败坏本县形象,就对谁不客气。他还真说到做到,把一个写了批评本县稿子的记者辞退了。另有一个乡,一个农民曾写过好多稿子表扬该乡工作,后来写了一篇小稿,反映该乡有个村的有线广播坏了,呼吁尽快修复。这都谈不到是什么批评,更不是骂了,不料竟惹怒该乡领导,找上门去,把这位农民打得头破血…  相似文献   

9.
能否经常与群众对话,说到底是有无群众观念的问题。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应时刻把目光关注在群众身上。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公仆",他们以趋炎附势作为当"官"之道,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只看上级的脸色,迎合领导的意图。对群众的看法和意见,他们不去理会,有的甚至违背群众的意愿,致使民怨沸腾,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作为领导干部,要面对面地听一听群众的意见。在某项政策措施出台前,要深入群众之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广泛地征求群众的意见,然后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纠正工作中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尽力使…  相似文献   

10.
时下,常有一些基层同志感叹农村工作难做,难就难在群众不像过去那么听话了。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活动半径延长了,生活视野拓宽了,文化水平提高厂,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更加活跃了。如果我们的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然会使群众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工作的干部自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依据变化厂的新情况,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一、为群众讲话——积极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说话,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动嘴皮,从深层意义上说,就是积极…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发现许多地方为群众设立的信箱因长期不开,上面的锁子都已生锈,尘土积了厚厚的一层.封尘锈锁的信箱完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设立群众信箱本是为了广开言路,是我们党政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好事,是非常必要的.在古代,就有“子产不毁乡校”的美谈.今天,我们的领导干部设立群众信箱,就是为广大群众筑造了一个,“乡校”,它有利于清除官僚作风,改进工作.然而,仅仅从形式上设立一个“信箱”,把诸如“市长信箱”、“院长信箱”、“纪检信箱”、“举报箱”等随街随墙一挂,”此后便不闻不问,这信箱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现在有些群众不愿通过信箱提意见、提建议、反映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落实,也得不到必要的答复;另一种原因就是尘封锁锈的信箱让群众心中生疑,不屑一顾,甚至还会滋生一种逆反心理.广开言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对于群众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谁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创下一份政绩。然而只有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人民群众认可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假如存有私心,为了做给上级看雨违反规律,不顾实际地去制造“政绩”,其结果往往是给地方和群众带来灾难,自己也只会落下骂名。  相似文献   

13.
群众心里有把尺余年峰群众心里有把尺。我们的工作作风、民主空气、党群关系如何,都可以从群众脸上得到准确的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正是衡量我们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一把尺子。说起群众,使我想起季瑞环同志在天津当市长时说过的一段话:“群众最可爱,他们有那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单位在年终考核时把群众评议作为评优、选先进的重要依据,这对加强群众监督、避免重大失误,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群众评议没有相应的配套办法加以补充完善,往往会使年终考核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首先,群众评议加强了监督,有效地防止了评优、选先进过程中滋生腐败。其次,群众评议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一个人。其三、群众评议可以避免把那些名声在外、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些地方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是点到了政治工作的穴位。开展群众工作在战争年代是领导干部克敌制胜的法宝。谁的群众工作做得好,  相似文献   

17.
有位上任不久的县长,一天早晨去上班,就见秘书急匆匆赶来,悄悄告诉他,县政府大门口围着一群上访群众,让他从后门进机关,以避开他们。这位县长听了一愣,说:“我是人民代表选举的县长,怎么能够躲着群众?回避群众就会脱离群众,回避矛盾就会激化矛盾。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很快,这位县长来到群众中间,热情地把他们迎到县政府会议室,给他们倒上茶。并用了两个小时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又把有关部门领导找来,当即对所反映的问题给予了妥善解决。对此,群众非常高兴,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县长亲自接见了…  相似文献   

18.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十七大对基层党员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内容。党的基层组织为地方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必须把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放在  相似文献   

19.
群众对反腐败有“四忧六盼”最近,笔者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多层次的广泛调查,群众有“四忧六盼”:一优“刮阵风”。群众认为,反腐败不仅要真抓实干,而且要常抓不懈。但有些地方对反腐败信心不足,工作缺乏力度,一旦出现厌战松劲情绪,就会给不法分予以可乘之机。二忧...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受教育程度都有较大变化,传统的党的群众工作越来越受到新形势的挑战:在利益多元、价值多元的现实情况下,执政党的决策很难获得所有群众的一致拥护,而群众往往又会对决策抱有理想主义要求,这就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课题。新形势下能否通过有效的群众工作,提升党的群众工作水平、能级,无疑是对执政党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