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党的优秀儿子林祥谦英勇牺牲了,他的弟弟林元成同时遇难。林祥谦的父亲林其庄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着林祥谦的妻子和林祥谦不满周岁的遗腹子林冠康及3岁的女儿林汉玉躲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 1923年11月初,林其庄回到江岸铁路工厂要求做工,工头见了他就说:“你的两个儿子当‘土匪’,被杀头了,你还到工厂里做什么工?快滚!”林其庄说:“我儿子领导工人闹罢工,那不是什么‘土匪’!”恶棍工头见理亏,也不理论,抬手就打,抬腿就踢,林其庄当场身亡。  相似文献   

3.
笑笑     
仲和 《党建文汇》2008,(7):55-55
“妈妈,你能给我20美元吗?”约翰尼问。“不行。”“如果你给我,我就告诉你我爸爸和咱家保姆说的话。”约翰尼的妈妈忙拿出钱包,给了他20美元。“你爸跟她说什么了?”“他说:‘嗨,玛丽,你明天一定要把我的袜子洗了。'”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5.
过去,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自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个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却四处碰壁。为了求职,他从英国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编辑部。 “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也不要”。对方回答说。“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都不要!”对方显然已经不耐烦了。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良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  相似文献   

6.
22、风趣而真诚的爸爸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爸爸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战士们在一起,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谈话拉家常。他一会儿问这个战士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会儿问那个战士是什么时候参加队伍的,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和战士们说得贴心、打得火热。因为爸爸那时常爱穿便服,人们都觉得爸爸随和,有的战士看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气,又不认识他,便认为爸爸是个老百姓,是个民伫。一次行军,他走在战士们中间,有一个战士走累了,就对爸爸说:“你帮我扛会儿枪吧”爸爸冲他笑笑答应了。把战…  相似文献   

7.
一往情深     
在当今林立的报刊中,如果有人问,“你最喜爱哪本杂志?”——我便会毫不犹豫地说:“《共产党员》!”我喜爱《共产党员》,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新颖活泼。它陶冶我的情操,净化我的心灵,激励我奋勇向前!难忘那“先锋战士”、“大地星光”等栏目中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寓言:某日蝎子来到河边想到对岸去,苦于自己不会游泳,便只好求助于青蛙,请求青蛙把自己驮过河去。可青蛙执意不答应,说:“游到河中时,你要是蛰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那到是,可是我要那样的话,我自己不也就完蛋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啊,蝎子他再狠毒,也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因为他也总得要命啊。就这样,青蛙就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可青蛙万万想不到,就游到河中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脖子猛然被重重地蛰了一下。……就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啊!”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9.
公公的最爱     
过些日子就是我公公的生日了,我打电话给他老人家:“爸爸,快过生日了,您需要点什么,我好给您买。”公公对我说:“媳妇啊,我什么也不缺,你送我的《党员文摘》不错,你就到邮局给我订份《党员文摘》吧!”  相似文献   

10.
重访张也     
2001年12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再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张也。因为自她小时候起我就喊惯了她“也姑娘”,那天也就随口喊她:“也姑娘!”她连忙答应,并亲热地和我合影、寒暄。后来她妈妈也专程来看我,不幸的是我的好朋友、张也的爸爸已病故,要不我们可以来个北京大团圆。说来我家与张也家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先是我认识张也的爸爸,而且在工作中结成了好朋友,而后是我儿子唐湘岳采访了他的女儿张也,并向我谈起他写“花鼓嫩秀张也”的经过。他将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说我认识她爸爸。没几天…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1):72-72
重要角色 女儿回家对我说:“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我在班里的《天仙配》中饰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并拿出她排练时的照片说:“您看看就知道了。”我看了半天都找不到她。我问:“你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徐小红 《当代党员》2009,(10):68-69
“孩子,你要好好读书,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今年6月23日晚,在重庆市大学生第28届“校园之春”展演活动中,场景剧《徐茂的星期天》以真人真事打动了全场几千名观众,不少观众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13.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14.
作家赵树理的幽默是出了名的。他的幽默,既是其智慧的结晶,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提炼。赵树理主编《说说唱唱》杂志时,每晚都要在灯下审阅稿件,到了夏夜,小飞虫不时向灯扑去,撞死的小虫都落在稿纸上。赵树理一边轻轻把死虫吹去,一边幽默地说:“啊,有尸(诗)为证。”赵树理一向不赞成用粗暴的态度任意删改传统剧目,搞得不伦不类。有一次,他去看新编历史剧《柳毅传书》,这出传统戏里被强加进了许多“新”内容:主人公柳毅居然能揭示出地主和农民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还带领农民去清算地主等。戏演完后,有人问赵树理的看法。赵树理…  相似文献   

15.
在部队琳琅满目的荣誉室,有不少是烈士吉兴林任连长时的学习材料。其中,有两本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一本封面上写着“吉兴林阅”,另一本写着“吉兴林”的字样。陆荣华含泪告诉女儿云云,前一本是妈妈写的,后一本是爸爸写的,那是1982年妈妈来部队时的事儿,当时爸爸还谦虚地说妈妈的字写得比他好……云云一本一本地抚摸着有着爸爸名字的杂志,最后对妈妈说:“让我抱抱爸爸吧……” 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你就抱抱吧!” 云云紧紧把爸爸的杂志抱在胸前,就像抱着亲爱的爸爸,久久不愿松手。  相似文献   

16.
一夜的大雨,扫去了盛夏的闷热,使美丽的江城更加山青水秀。 踏着上课的铃声,我来到地处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教学楼门前,一位教师很有礼貌地问我找谁,我说是来采访校长吕荣俊的。他笑了,指着正在门前台阶上弯腰扫水的一位老教师:“你看,那就是我们的吕校长!” 他是吕校长?我将信将疑地上前一问,没错,他就是刚刚被省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吕荣俊。 握着他的手,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意。 奋力改革 开创职教新天地 今年59岁的吕荣俊是吉林市教育系统的老标兵了。当教师时,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当主…  相似文献   

17.
蝴蝶效应     
吃完晚饭,我让老公去洗碗,他赖在沙发上不愿意去。这时,女儿妞妞走过来说:“爸爸,你还是去洗碗吧,要不我的眼睛就会近视了。”我和老公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感受财富     
有人说有钱便拥有财富,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有许多除金钱以外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好好地珍惜。 年轻是财富。一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 100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儿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1000万元,你愿意立刻就死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1000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健康是财富。在为一些朋友英年早逝惋惜时,更多的人悟出…  相似文献   

19.
那是1965年2月,佳木斯还是寒凝大地雪满枝头的严冬,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东北农垦总局办公室接到中央农垦部一个电报,通知当时任总局局长的王正林到北京开会。他接到通知后就把我找去,让我跟他一块儿去。那时,我是总局计财处计划科科长,掌握着垦区计划方面的一些数字和情况,可以做他的参谋。我们匆匆地料理了一下,当天就乘火车经哈尔滨去北京。火车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驰。王正林局长半躺在卧铺上沉思。从他那张略微削瘦的脸上,可以看出他情绪在不断地变化。突然,他问我:“这次去开会,汇报提纲还没写,又没告诉开啥会……这会能是什…  相似文献   

20.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