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是煤矿企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是安荃生产的关键。支化教育对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安全价值观、转变安全生产理念、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战略意义。要通过文化的教育使煤矿企业形象从根本上改变,为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比较突出,矿难事故频频发生。从法律角度分析,导致矿难频发的原因主要有:矿权虚置使煤矿安全生产失去产权约束、立法上由于煤矿所有者与监管者主体混同降低了安全监管力和矿山职工安全培训缺乏法律约束、矿工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个方面。为此,在法律层面要改善矿权机制、理顺煤矿资源产权法律与监管法律的关系、建全职工安全培训机制、完善矿工权益救济体系,降低矿难发生率,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法之 《支部生活》2005,(8):46-47
世界各主要产煤国都制定并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规。美国国会1977年通过新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要求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和矿工安全培训,对违章行为的处罚也更为严厉。此外,美国强调煤矿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美国法律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员与煤矿无任何隶属关系,必须具备煤矿和现场工程师的资格,每年到安全培训学院轮训一周。各地的联邦安全检查员,  相似文献   

4.
四川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四川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建立四川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在市场经济、封建文化等因素影响下,乡村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持续加强思想建设,确保乡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创新组织建设,扩大乡村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作风建设,保持乡村党组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制度建设,发挥乡村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落实反腐倡廉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技术落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而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立法严密、执法严厉、技术先进、政府服务完善。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法治化经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严格煤矿安全执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     
兵团工会召开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高丰远张素梅为交流学习煤矿安全生产群防群治工作经验,兵团工会于日前在石河子南山煤矿召开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交流会,来自兵团各产煤师负责安全生产的6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各产煤师代表在会议中踊跃发言,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交流了经验。各级工会针对煤矿企业点多、分散、地处偏远、外来职工多等特点,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竞赛活动,宣传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知识,提高了职工安全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进行了富有特点的民主政治建设,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行普选制和竞选制,改革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实行参议会制和“三三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立法和司法工作,发挥法制保障作用;进行宣传鼓动和国民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王元慧 《唯实》2005,(1):11-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对于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而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就是要抓好执政队伍建设,用好的制度、机制来选准、用好干部。宿迁市作为我省干部制度改革的综合试点市,多年来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实践。例如,1997年沭阳县推出了干部任前公示制;1999年泗洪县开始实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  相似文献   

10.
新密市煤炭管理局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监管,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我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工作方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为理念,把工作重点放在安全管理上。近年来,按照国家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标准,严格对生产企业实施监管,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安全生产不放松。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准噶尔物资公司作为一个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其经营领域涉及酒店、餐饮、房地产、物业管理、租赁等行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近年来,公司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12.
陈松友 《探索》2011,(5):58-62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农民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总体较低,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衍生并扩大、政治参与不平衡、参与主体分散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文化的联姻,它具有导向凝聚、群体激励、吸引渗透等作用。而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同样具有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作用和建设内容。所以,煤炭企业只有通过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保障主人翁最基本的生存权,企业才能稳定,生产才能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改进和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呢?笔者就自己在基层单位工作的经验,就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意见:首先要重视和强化思想观念建设,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提高政府透明度主要是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但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使政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必须实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并举;推进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类生产、经营企业是责任主体。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负责人要对本企业涉及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工作切实负起主要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现场安全管理。对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落实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从严依法依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国软实力建设的考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将法国在软实力建设方面的做法总结为三点:一、在文化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扶持和发展文化事业;二、提倡文化多样性,主动扩大本国对外文化交流;三、以法语为纽带建立国际关系网络,进而扩大其国际影响力。这些做法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应当加强政府对文化的管理和投资力度,保持文化市场化与宏观文化调控的平衡;二、我国应当在文化安全方面加强积极防御,在大势所趋的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掌握主动权;三、我国应当有效地参与国际制度,建立与国际社会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7.
《先锋》2016,(7):32-33
近年来,成都市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始终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责任、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机制,强化事故预防治本,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8年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城市安全、市民安宁。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武侯区现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组织建设方面认识到位、制度健全、工作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但发展不平衡,思想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从四大方面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第一,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导向作用;第二,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第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土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渠道教育,完善高校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教育机制,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安全”。不言而喻,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省的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既有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有煤矿安全基础设施薄弱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