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公安工作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它既不同于西方警务现代化,也有别于旧中国警务,是新时代中国警务的全新样态和康庄大道,是中国警务走向世界先进警务之林的必由之路。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社情和警情,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先进警务经验,实现了从现代化警务萌发期、初创期、发展期、定型期,最终走向现代警务时代。从警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维度来看,其内涵特征是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警务现代化。从发展目标和世界维度来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这个总目标,建立现代化警务体系,与时俱进多维度拓展中国式警务现代化,迈进世界现代警务之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实践道路和理想形态日渐丰盈,不仅在知识论意义上重绘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图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思人类文明与现代化问题的宏大使命与时代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文明蒙尘”“被动卷入”“照搬照抄”逐步迈入了“伟大复兴”“主动探索”“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中国文明叙事、理论进程与实践参照,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绘就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8次提到“奋斗”,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既一脉相承又具有时代价值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时代价值,从生成逻辑看,它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赓续发展和创新阐述、对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接续弘扬和时代转换、对自身独特经历的高度总结和理论概括;从理论意蕴看,它科学回答了“为何奋斗能幸福”“为谁奋斗才幸福”“如何奋斗得幸福”等一系列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从实践特质看,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方略,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创新,内涵丰富,至少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特征,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崭新道路,蕴含着我国追求和推进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逻辑来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观照;从历史逻辑来讲,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任务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来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的世纪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我国人民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的历史重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现代化领导人才。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 ,领导素质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领导素质现代化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的现代化” ,领导素质现代化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刘爱玲 《人民论坛》2023,(23):109-111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应对和回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永葆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总结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就,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系统、深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汇聚众志成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历史、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全面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期防止认识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是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要破解的关键问题。从内涵来看,它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两个大局”的必然产物;从破解之道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实践主动;从价值意义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智信 《新东方》2023,(1):7-12
人的发展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视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回答了“为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回答了“何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回答了“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星 《前沿》2023,(1):23-31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词汇。本文首先从历史维度回顾了中西现代化路径,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再从文化的维度来解读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之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深层文化逻辑是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相似文献   

13.
常明明 《求索》2023,(4):43-5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时代图景中,认识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应对时代之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大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无处不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光辉: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形成时间“大”跨度、空间“大”视野、整体“大”思维、深层“大”逻辑的科学内涵,这是区别于西方大历史观的理论自觉;在实践中,大历史观贯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改革史,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自觉。通过纵观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的演进脉络,能更好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之中国接受的起点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关系的最初发生,及马克思主义之中国传播起点问题的前提性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之中国接受的历史起点是清政府外交使团对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的亲历亲证,这是中国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直接接触、中西比照理解接受的开始,这一界定既尊重了历史事实,也符合世界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逻辑起点是历史必然性的积累和准备阶段的节点,是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可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之中国接受的逻辑起点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亲自奠基,它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理论联系的直接建立和逻辑论证的开始,宣告了马克思主义之中国接受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吴明永 《思想战线》2023,49(1):22-30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包括在根本要求上坚持“一个中心”、在基本方法上立足“两个基本点”、在发展节奏上把握“三步走战略”、在内驱动力上重视“四化同步”、在总体布局上推进“五位一体”等五个方面。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理论的全面贯彻和创新发展。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奋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8.
纠问式诉讼作为一种诉讼方式在西方历史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中世纪是其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诉讼法学界还是外国法律制度史的学界,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篇详细论述纠问式诉讼问题的论文。如果我们能够就此问题作一个比较详细的研究,勾勒出此种程序的历史发展轨迹,并引起该程序变化的诸多方面的仔细考察,这于诉讼法还是对法律制度史的研究都将是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自洽、实践证道、价值融通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符号表征方式和价值阐释式样,蕴含着通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理念传播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意图。其叙事体系的建构,既关系到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与理论内涵的合理阐释、实践经验的逻辑提升与实践发展的有效引领,更指涉价值争议的逻辑澄明与价值正义的时代形塑。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建构需具备科学的思维逻辑,既要准确把握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两个大局”时代之位,始终坚持“两个确立”的动力之源,又要努力夯实“两个结合”的思想之基。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需通过“以一统多”的“现代化”主体力量、打造“融通中外”的“现代化”内容范畴、借助“媒介融合”的“现代化”载体工具、依托“共同价值”的“现代化”情境预设等维度系统把握和推进,在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的同时,实现其“理想的意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