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中老边境跨境毒品犯罪问题突出,边境毒品犯罪活动猖獗。为了有效遏制毒品犯罪,中老两国本着互助协作精神,在禁毒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签订了一些禁毒合作备忘录与协议。  相似文献   

2.
中缅边境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禁毒斗争的主阵地。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缅北境外毒品渗透经普洱、版纳过境向内地贩运情况日益突出,跨国、跨境、跨区贩毒活动增多,禁毒斗争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境外毒品生产加工不断加剧,贩毒过境问题长期存在;制毒物品走私过境不断加剧,化学品管控难度大;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工作经验不足,境内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危险依然存在;国际禁毒警务合作深度不够,国内与相关地区禁毒执法合作还需加强。对此,我们应迅速适应毒品犯罪的新变化,从打击与预防两方面全面应对,进一步加大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实现公安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深入推进禁毒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不断探索完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重,跨省、跨国大案要案增多,贩毒种类多样,贩毒手段不断翻新。毒品犯罪呈内外勾结态势向我国“多头入境,全面渗透”。解决毒品问题之本在于综合治理。应将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国策,长期作战;加强禁毒宣传,提高全民禁毒意识;严查重打毒品犯罪活动;落实禁吸强戒、创建“无毒社区”与开发戒毒药物工作相结合;严格执行国际禁毒公约,大力开展国际禁毒合作。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缅边境管控形势发生诸多变化,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下,缅甸疫情迅猛增加而造成的外溢威胁是目前中缅边境管控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疫情也暴露出传统边境管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偏低、发展与安全失衡、偷渡和毒品等跨境犯罪依旧猖獗涉边舆情规范化引导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毒品犯罪的特点主要是 :跨境毒品犯罪日益增多 ,犯罪手段日趋现代化和智能化 ,毒品品种不断增加 ,吸、贩、制毒并存 ,外来人员以零星贩毒和以贩养吸为主。只有加强粤港澳的司法协作 ,强化禁毒队伍建设 ,加大禁吸强戒力度 ,全面推进创建“无毒社区”工作 ,搞好预防教育 ,才能在广东有效地遏制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毒品犯罪的特点主要是 :跨境毒品犯罪日益增多 ,犯罪手段日趋现代化和智能化 ,毒品品种不断增加 ,吸、贩、制毒并存 ,外来人员以零星贩毒和以贩养吸为主。只有加强粤港澳的司法协作 ,强化禁毒队伍建设 ,加大禁吸强戒力度 ,全面推进创建“无毒社区”工作 ,搞好预防教育 ,才能在广东有效地遏制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活动日益严重,并加大规模逐渐向有组织犯罪转变.其犯罪手段灵活多变并呈现隐蔽化趋势,新型毒品不断更新换代,大要案增多,涉毒数量大和暴力对抗程度不断加剧.因此,应围绕加强国际间的禁毒合作,严抓边境查控,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全民防毒禁毒意识和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探索研究当前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刑法中的洗钱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区际经济合作的加强,跨国犯罪也日趋严重。国际范围内的洗钱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继贩毒、军火走私之后触卧凉心的又一国际公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纷纷制订了防治洗钱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90年12月公布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4条对洗钱行为的规定,仅限于毒品犯罪中的掩饰、隐瞒出售毒品所得财物的性质和来源罪,而当今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立法表明,洗钱并不限于贩毒所得,也可以是盗窃、诈骗、抢劫、绑架勒索、贪污、贿赂等犯罪所得。在我国金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边境,洗钱活动也日益蔓延,且所洗钱…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一些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物流运输毒品,物流贩毒正成为一种毒品贩运新方式。普洱市物流贩毒形势严峻,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操作便捷、成本低、人货分离、风险极小等特点。普洱市也面临交通环境不利、物流行业管理存在漏洞与行业法律缺失、警务装备性能差等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交通环境,合理部署禁毒力量资源,建立立体防控网,规范物流业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禁毒警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警务装备性能,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协作,完善禁毒网络,加强和完善对物流运输毒品犯罪的控制下交付。  相似文献   

10.
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 ,吸毒人员增加 ,大宗贩毒增多 ,涉毒区域扩大 ,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面对毒品对我国危害有增无减的形势 ,继续很抓以云南为重点的堵源截流工作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遏制毒品的流入和蔓延 ,加强跨境替代种植的国际合作 ,积极探索禁吸戒毒工作的新途径 ,是禁毒工作面临新挑战仍需加强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盘龙区零星贩毒活动呈现出贩毒人员情况复杂、组织严密、手段高科技化,毒品种类中新型毒品比例增加的特点.针对盘龙区零星贩毒的特点及危害,应采取堵源截流、完善法制、建立禁毒信息系统和完善打零机制、采取逢吸毒必查贩毒、注重打击特殊人群犯罪、集中整治重点场所,加强人口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毒品贩运重要目的地之选,均深受毒品危害。为应对毒品全球化问题,遏制两国互涉毒品犯罪发展态势,中澳两国积极致力于寻求双边合作,共同治理跨国毒品犯罪问题且已初见成效。本文立足于《中国与澳大利亚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框架,从两国的禁毒刑事执法合作实务角度,观察两国禁毒合作现状,分析影响中澳禁毒刑事执法合作的主要利弊因素,提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禁毒刑事执法合作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云南省禁毒工作中,特别是在特殊人群参与毒品犯罪的问题方面日益突出,打击处理特殊人群贩毒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难题。本文围绕特殊人群毒品犯罪活动的情况,分析阐述特殊人群参与贩毒活动的犯罪方法和犯罪特点,并对组织操纵贩毒活动的幕后毒贩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特殊群体是毒品犯罪中不容忽视的犯罪群体,如何预防和减少特殊群体涉毒犯罪,有效遏制特殊群体涉毒犯罪的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当前禁毒工作所面临的难点.笔者在对当前云南边境特殊群体涉毒犯罪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出症结,从中寻找加强和改进云南边境打击特殊群体涉毒犯罪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毒品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广泛的禁毒合作。就我国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而言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已迫在眉睫。只有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在情报交流、替代种植、区域警务、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禁毒合作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只有先解决西部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才有可能完成全国禁毒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呈现出外流人口毒品犯罪活动异常猖獗、特殊人群参与贩毒活动日益突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形势严峻、毒品市场需求日趋稳定等基本态势,巨额利润的驱使、致罪因素的影响、禁毒体制缺乏针对性和禁毒教育缺乏实效性则是毒品犯罪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武汉市的毒品问题经过了:流入、泛滥到禁绝,再到死灰复燃、迅速蔓延三个阶段,目前武汉市毒品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起步晚、增长快、副射广;(二)涉毒人员呈“三多”、“两化”:(三)毒品犯罪种类单一:(四)贩毒手段越来越狡猾,武装贩毒已现端倪。针对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武汉市不断加强禁毒工作力度,首先,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逐渐形成了禁毒工作综合治理的局面:其次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增强了全民禁毒意识:第三,禁毒立法逐渐完善,初步形成体系;第四,加大禁吸戒毒力度,戒毒管理工作日益规范;第五,坚持严打方针,缉毒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毒品犯罪中的洗钱方式及打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我国的毒品犯罪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有组织毒品犯罪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个体性、团伙性的毒品犯罪。而洗钱犯罪作为有组织毒品犯罪的下游犯罪,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现。通过探讨、分析有组织毒品犯罪中的洗钱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的立法、大力开展金融调查、在禁毒部门内部设置反洗钱机构、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开展国际间合作的对策,从而遏制有组织毒品犯罪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云南境外毒品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新崛起的毒品犯罪集团成为制毒贩毒活动的主角.如:缅北地区的“果敢同盟军”、“瓦邦联军”、“克钦新独立军”、“掸东同盟军” 筹毒品犯罪集团,形成了假“中国通道”贩毒的趋势.云南边境一线面临着毒品“全线入侵” 的严峻形势.近年来,境外各毒品犯罪集团间的分化组合、此起彼落态势愈演愈烈,加大了我国禁毒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文拟对云南境外毒品形势的演变过程作一简要分析,以利于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有效打击境内外各种毒品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20.
当前苯丙胺类毒品犯罪呈现的特点有:1.制造、贩卖苯丙胺类毒品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大规模生产不断增多,小作坊式制作和现代化大生产两种方式并存;3.多点协同,蛙跳式运作;4.犯罪地域由偏远地区向城镇闹市转移;5.犯罪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组织化程度高;6.境内外黑恶势力勾结,犯罪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7.隐蔽性强,反侦查能量大;8.暴力对抗性强;9.销售渠道内外并重。打击措施包括: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厉行禁毒;2.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禁毒法规,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行为;3.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缉毒主力军的作用,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打击力量;4.强化禁毒综合治理;5.加强娱乐场所管理,切断毒品销售渠道;6.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管紧管好易制毒化学品;7.加强禁毒宣传教育,遏制对毒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