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为等方面具有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种族、性别的普遍性.为了对此进行解释,西方学者提出了发言权理论、团体价值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公正启发理论等模式,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程序公正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权威转移真实矛盾“欺骗”社会成员的统治策略.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带给我们的不是其具体的结论,而是告诉我们,研究公正问题时,应当抛开宏大话语,努力探寻中国人心目中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2.
3.
在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论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被奉为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对此已成共识。但是,二者发生冲突时,如何在两个价值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尚存争议。我们认为,实现在绝对真实观中引入相对真实观、在认识论中引入价值论、理性解读刑事诉讼的利益观等刑事诉讼理论观念上深刻变革之前提下,程序优先才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选择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论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被奉为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努力实现两者的并重或者平衡,无疑是刑事诉讼的理想或终极追求。然而,当二者发生冲突之时,如何在两个价值目标中进行取舍选择,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程序优先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冲突选择的价值追求。理解这一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实现刑事诉讼理论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必须理性解读刑事诉讼的利益观,在绝对真实观中引入相对真实观,在认识论中引入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和保障.司法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是构成司法公正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程序公正的价值、提升程序公正的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程序对民事诉讼公正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要想实现诉讼的公正,必须要从程序着手.能够实现诉讼公正的程序,必须是公正的程序.由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只能是不完善的程序公正,这样程序未必一定能带来正当的结果,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拟制方法,来实现程序公正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6.
实现公正是法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今天,尤其是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剧烈冲突、客观标准剧烈变动,对于实体是否公正不好判断的情况下,程序上的公正就尤为重要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发生冲突时,应有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期实现司法公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7.
8.
9.
10.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理解司法公正的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司法公正的两个维度.程序公正优先和实体公正优先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缺陷,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辩证统一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司法理念和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程序公正与刑事诉讼中的鉴定启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朝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1):108-114
鉴定启动权本质上是举证权,而不是准司法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启动权的配置具有单向的控方主导型的特点,有违程序公正理念,削弱了当事人的举证权,与大陆法的"鉴定权主义"和英美法的"鉴定人主义"制度均存在差距,不利于查明案件的事实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法》可以通过赋予辩方有条件的鉴定启动权和救济权的方法对鉴定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程序正义在刑事诉讼效率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在当代,刑事诉讼效率与程序正义现念的引入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目前的中国,首先要通过程序正义实现诉讼效率,因为程序正义中包含着活力和效率,并详细探计了程序正义的各方面对诉讼效率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法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正义论的逻辑起点。无知之幕的具有程序意义,无知之幕正是程序正义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以罗尔斯对程序正义前提的论述,结合刘涌案讨论中国当下的程序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司法公正与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司法理念体系中司法公正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目前我国诉讼程序法对诉讼审前程序的规范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答辩制度、证据交换制度、举证时限制度中的缺憾成为制约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建立强制答辩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对当事人查阅案件材料进行必要规范,尽量同一天送达举证通知书,将举证期限届满之日确定为证据交换之日或开庭之日,或者实行证据密封交接;对举证期限申请延期的理由予以明确和具体化,并适用举证期限顺延制度,促进现代司法理念建设,探索实现司法公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税源联动”的建立,能从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痼疾,既节约信息收集成本,简化征管程序,又通过不同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使资源利用最大化,阻塞税款流失漏洞。然而,在追求税收征管现代化和税款征收高效率过程中,尚有一系列法律问题需要探讨。因此,在税收程序正义视角下审视“税源联动”,并坚持在税收程序法定、公开等基础上推进“税源联动”,对于“税源联动”规则制度逐步完善,以及实践中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蕴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5):121-126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正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实现和推进社会公正。不可否认,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影响了改革的进程,甚至威胁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企改革和社会公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促进国企改革在维护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展开。 相似文献
18.
19.
李树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5):50-57
财富分配不公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难题。针对该问题,有学者仅从财富分配正义的单一价值目标展开有关探讨,而忽略或较少涉及到风险分配不公的问题。由于社会分配的对象既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因此,社会分配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亦应相应地包含财富分配正义和风险分配正义的双重路径。基于此论点,本文探讨了财富分配正义和风险分配正义各自不同的运行机理和两者之间的互动逻辑关系,并从法律调整的层面上提出和论证了财富分配正义中的"机会正义"和"结果正义"问题以及风险分配正义中的"归责前置机制"和"责任承担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