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原望。一个中国是客观现实,在历史上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有原本具有基本的共识。但是,自李登辉主政之后,逐步推行分裂路线,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两岸之间才产生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从岛内多个民调结果分析发现,台湾民众对台湾前途或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越来越向着分裂方向发展,认同台独的人持续增加,倾向台湾事实独立(永久维持现状)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倾向与主张统一的人在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3.
最近,就在陈水扁就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台独”言论,鼓吹两岸是“一边一国”、“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一个中国是改变现状”等论调,声称要把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未来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纲领。而这些“台独”言论的要害和基础就是所谓“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然而,所有有关台湾的历史、法理和现实都充分显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可能是一个什么“主权独立的国家”。陈水扁的“台湾主权独立论”是一个误导民意,混淆视听的弥天大谎,更是…  相似文献   

4.
徐博东  胡文生 《台声》2005,(11):46-47
50年的殖民历史没能改变海峡两岸人民渴求统一的心愿,在经历了同日本殖民者血与火的顽强斗争之后,两岸人民终于实现了团聚。可惜,这种团聚却由于内战的原因很快演变为另一种分隔。国家必须统一,亲人需要团聚,这成为全世界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60年前的10月25日,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中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这一天被定为“台湾光复节”。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件。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殖民反侵略斗争取得的第一个全面性胜利,而台湾的光复,则是抗战胜利所取得…  相似文献   

5.
许家宜 《台声》2013,(11):44-44
马英九在“双十”演说中讲到,“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随即引起两岸各方关注,其政冶效应扩大发酵。台湾岛内有媒体以质疑的方式报道此句,亦有媒体借网民之口讽刺马英九此讲话等于“间接宣布统一”。  相似文献   

6.
金人 《统一论坛》2009,(2):67-72
清初,随着三藩之乱渐次平定,围绕着台湾割据分裂的郑氏集团和台湾的弃留问题清政府内存在争议,成为亟待解决的政事之一。施琅、姚启圣、李光地等一些名臣良将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兴台巩疆、保护中国海洋权益的高度,力主平台、留台、治台,最终他们的真知灼见得以实施,对开发祖国宝岛台湾作出贡献,造福两岸人民,功在千秋,利溥后世。  相似文献   

7.
随着台湾问题的逐步升温,台湾意识再度引起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某些台湾的政要或学者可谓言必称“台湾意识”,使它成为岛内一些政治势力获取选民支持和政治资源的宣传符号,成为“台独”分子推行“台独意识”的思想基础。但台湾意识并非“台独意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台湾人民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形成的台湾意识,是争取台湾民心归向祖国,实现统一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阎学通 《小康》2004,(9):16-17
台湾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政权问 题了,而是台湾独立是否会导致中 华人民共和国解体的问题。台湾和 平独立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以军事行 动阻止台湾独立,于是中国政府就 失去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合法性。当 一国政府失去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合 法性时,国家解体是非常容易的。美 国对"台独"提供军事支持,是因为 美国认为增强"台独"的军事力量有 利于台湾实现和平独立,而通过台  相似文献   

9.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海外华侨华人的长远福祉之所任。  相似文献   

10.
姚同发 《黄埔》2007,(6):46-49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10,(8):8-8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转折,出现和解,和平发展到今天,这是60年来未有之大成就。这不仅仅是两岸的和解,而且从深远看,两岸的和平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安全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福祉。现在两岸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有了更紧密的关系,两岸的和解或者和平也有了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台声》1999,(4)
福建省于1999年开展单独招收台湾学生工作,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对台湾学生实行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且习俗相近、语言相同、血缘相亲,两岸人民历史上往来频繁,情深似海。近年来,来闹求学的台湾学子逐年增多,国家教育部考虑到闽台两岸人民的特殊关系和历史渊源,特批福建单独招收台湾学生,为台湾青年来闲学习开了方便之门。福建的高等院校将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热情的后勤服务,并以便捷的报考方式来满足台湾同胞来阅学习的愿望。报名方便快捷报名时间不加限制,全年均可报名。福建单招工作的报名方式主…  相似文献   

14.
杨毅周 《台声》2002,(9):9-10
最近,就在陈水扁就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台独”言论,鼓吹两岸是“一边一国”、“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一个中国是改变现状”等论调,声称要把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未来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纲领。而这些“台独”言论的要害和基础就是所谓“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16.
郑剑 《统一论坛》2013,(5):8-10
认同与互信是—对孪生兄弟,建立两岸问足够的认同与互信是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基本条件。站在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统一的立场,我们所谈论的认同与互信,其基本内涵应当是两岸双方对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祖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生命价值之所在,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历史地位、前途和命运的核心问题。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面临的一张历史考卷。中国共产党把保持先进性作为立党建党之本,看成是党的灵魂和力量之所在,并一以贯之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进行观察和探索,在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回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  相似文献   

19.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岛内一些人鼓吹“公民投票”“自决”台湾前途的叫嚣不绝于耳。“台独”势力企图利用“公民投票”方式阻挠统一和制造“独立”,他们的图谋是决不可能得逞的。法理上的缺失“台独”势力为推动“公民投票”自决,炮制了所谓“住民自决”理论,声称台湾的前途须由全体住民自己来决定。首先应当指出,“住民自决”是“台独”分子杜撰的,国际法上没有这一理论。实际上,它是把“民族自决”理论中的“民族”一词偷换成“住民”,并加以歪曲。考察战后以来的世界历史和国际法实践,可以看出,就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变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