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资料与“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侗款文化     
侗族是我国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侗族属古百越支系。由于他们大都聚居在山峦重迭、深山峡谷之中,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势力在侗族地区相当薄弱。为了维持本民族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产生了“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的款组织。侗族人称为“款”,异族人称为“侗款”,后人统称为“侗款”。侗款的原意是指侗族社会的“饮血盟誓”的社会组织。也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遗留  相似文献   

3.
侗族“嘎登”(古歌)是侗族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历史内容为题材,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侗族先民的自然观。如古歌《人类的起源》中,叙述了上古时代天地的形成;在叙事古歌《侗族的祖先哪里来》和念词《人类起源歌》中叙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关于自然观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天地(宇宙)的起源和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侗族先民认为天地起源于“混沌朦陇的大雾”。“远古时代混混沌沌,直到朦胧初开才分天地。“起初天地混沌,世间还没有人”。“万年以前,天地不分。大雾笼罩,世上无人。这就是说,天地之初是混沌朦胧的一片大雾,这片混沌朦胧的大雾不仅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而且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种混沌朦胧的大雾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相似文献   

4.
试探侗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在何时何地,由哪一支越人逐步发展形成为现代民族。众说纷纭。据目前所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认为侗族是当今侗地的古“骆越”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自唐宋形成以后,始终聚居在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带”。同时又认为“梧州与古州自唐宋以来都是侗族分布的地区”,因梧州的侗族“人口集密”,遂于“明洪武年间”向“人口稀少”的“中心区”(今侗乡)迁移。这“是侗族分布地区内部的搬家,不存在外来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哲学家那索斯曾对着一座高山大喊:“山啊,向我走来吧!”山没有回应。于是他大踏步地向山走去。在这“走过来”与“走过去”之间,人类便开始了对客观规律和人自身能动性的最初探索。 诚然,人类的伟大绝不可否认,没有鹰般锐利的目光,却创造出了电话、雷达、卫星,在短短瞬间,能将地球另一面窥知眼底;没有狮般强劲的四肢,却创造出汽车、火车、宇宙飞船,能将山河分道,能在荒芜之地盖起摩天大厦。自人类从洞穴中走出,我们一直追寻着生命更高的价值高度,一直不屈不挠地创建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所以人们说:“宇宙算什么,是人…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7.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祖先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越人。侗族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民族。绚丽多姿的侗族民歌,独具一格的侗族歌舞——“多耶”、“踩堂舞”,扣人心弦的侗族曲艺——琵琶歌,琅琅上口的侗族款词和“白话”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侗族艺苑。在信仰方面,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世界东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伟大祖国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现有人口190多万,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交界处,湖北的宣恩、恩施等县也散居有部分侗族。 侗族自称gaeml或geml、jeml。究其族系她属于古“骆越”的一支,有共同居住连片的地域。据古书记载:“岭南梧州一带有侗族”,“峒人散居、舞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即现今分布在东自湖南城步、  相似文献   

9.
一、楚辞时期的侗族 要探讨古老侗族文化的贡献,还得从侗族的悠久历史谈起。 侗族史家们已基本认定,侗族在古代属越,是越人的一支。“越”在当时是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古老族群。《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  相似文献   

10.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3-53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是侗族艺术宫殿里的明珠,在世界民族建筑的艺术宫殿中独树一帜。通过鼓楼文化的繁衍生息,艺术力量的延伸覆盖,侗族人民的凝聚力日益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1.
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刊登《侗族是百越一支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简称《土著》)一文。认为侗族是由其现居区域古越人的一支——“骆越”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同时也吸收有其他民族成份。 侗族究竟是从业已分成支系的哪一支越人发展起来的?是当地越人发展成为某一支越人以后,继而演成为今之侗族,即所谓的“土著民族”呢?还是由其他地区的某一支越人演成为侗族而后因种种原故迁入当今侗乡,即所谓的“外来民族”?这是当前侗学研究者对族源  相似文献   

12.
侗族“约法款”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法款”,是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制定的规约和法律总称。它在侗族历史上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就是到了近代和当代,这种影响在侗族社会的政治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仍然突出地表现出来。研究侗族的“约法款”,对于研究侗族的历史、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991年2月,我们对侗族南部方言区的广西三江,贵州黎平、从江,湖南靖县、通道5县70多个侗族村寨作了考察,把“约法款”在当前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传承与变异列为重要考察内容。本文,即是在此次考察的基础上,对侗族“约法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屿山  阳吉力 《当代广西》2006,(9):F0003-F0003
有歌的地方就有幸福。向往三江,就是因为那里有歌,让我们心仪已久的“侗族大歌”。侗族有史以来就喜欢聚集在一起,以这种形式歌唱生活,憧憬未来。“多耶”——侗语,是“踏歌而舞”的意思,亦是侗族大型集体舞,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永恒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旅途中总有太多的精彩。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东风村,我们“踏歌而行”的步伐被一个叫“石门冲”的生态旅游景区深情挽留。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计划总投资400多万元的石门冲生态旅游景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而兴建的又一个生态旅…  相似文献   

14.
侗族族源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岭南古越人一支的后裔,这是史学界公认的。由于侗族在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献对于这个民族的记载亦仅仅是一鳞半爪,因而在侗族族源的探讨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侗族是黔桂湘边界的土著民族;有的认为侗族祖先来自外地。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从侗族聚居地区的古今地理位置和地下发掘以及语言文化等方面结合史料文献进行探讨,认为侗族今天居住的这片地域在历史上属于五溪蛮地区而不属于古越人地域;古越人的地域应在岭南——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并由此阐述自己关于“侗族先民迁徙”的粗略看法,其中失误之处,望予不吝批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议的“款”字,是指历史上侗族把它视为本民族法制的那种“款”,而不是指在以后讲款传款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作为文学品类之一的“款词”(即侗族的朗诵词)。 一、侗款的原始名称不叫“款”,而叫“石法”。 世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且,在发生时,有其应运而生的必要性;在消亡时,亦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侗族历史上的“石法”(jinl、bial)出现之前,作为古越人一支的侗族,仍未脱离有如汉语古籍文献上所说的“越人好斗”的旧习。在侗族古籍《侗款》的“九十九公款词”里,就记载了贵州及广西的一些侗寨自相内乱的一些情况。有这么一段侗语说道:“jenl yuih sinc daih kongp wangc,senl mags j-  相似文献   

16.
银潭印象     
在贵州黔东南自治州聚居的侗族,是个美丽、淳朴的民族。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文化是在农耕文明土壤里生长和绽放出来的民族文化奇葩,对于现代人去寻求精神故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家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侗家人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山乡,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丝性情的基元,都深深地植根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如画的自然风光与迷人的人文环境,天然合成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令人向往。基于此,本期特选编了2篇文章,让大家一同去领略那茫茫的林海.那清亮的小溪,那神奇的红豆杉树,那极具特色的雕房,那真挚热烈缠缠绵绵的爱情,裹着浓浓的山寨风情……  相似文献   

17.
侗族祭水     
水,在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神灵之一。每至岁首,各寨各户须先祭“水神”:首次下河或到井里汲水,要携带香纸,插在河岸边或井旁,有的点火焚化,而后才能下河和汲水回家。贵州榕江县车江一带侗族,每年初春,合寨妇女,各备酒菜到井边向“水神”献祭,而后围着井水“多耶” (一种集体舞蹈),歌颂井水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敬祝井水终年长流,四季清凉。  相似文献   

18.
结朋交友费思量刘绍楹人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谁也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同样叫朋友,也有真假之分,好坏之别。夜幕下北京站前的黑车司机,见到提着包走路的人常常也一脸微笑地招呼:“朋友,要不要车?”这时你千万要小心。如果真的坐上这样“朋友”的车,你就离挨“宰”不...  相似文献   

19.
3月29日至4月3日,以张骏逸教授为团长的“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湘西侗族建筑艺术田野实习队”一行17人,第一次对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侗族古寨等建筑艺术进行了考察调研。他们就像春天的燕子,在台湾的“3.22”大选过后,首批从美丽的宝岛飞进了迷人的侗乡,带来海峡两岸许多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黄才贵,侗族,1945年生于贵州省天柱县。1968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现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自1980年以来,专业从事民族学研究。先后撰写《榕江县计划公社苗族家庭、社会组织及习惯法》、《森林和人》、《侗族父系大家族遗存与干阑长屋》《“汞都”也贫困》等调查研究报告20余万字。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及《住宅建筑》、台湾《民俗曲艺》、《贵州民族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侗族住居空间构成的调查报告》、《侗族村落的公共建筑》、《侗族鼓楼的美学与民俗学价值》、《侗族油茶与日本茶道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