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光嵌 《党课》2014,(23):96-98
林夏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品学兼优。但11岁那年,父母的离异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曾以喝安眠药相抗争,但是这并没有挽回父母的婚姻。11岁的她开始随母亲生活,母亲只要求她好好学习,为的是在父亲那里赌一口气。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自己只是父母之间比斗的工具,故而性格也慢慢变得内向、冷漠。在她18岁之前的7年里,她只回过父亲那里7次,唯一的目的就是按照母亲的要求索要每年3000元的生活费。每次,她都是带着复杂痛苦的心情、流着眼泪离开曾经的家。  相似文献   

2.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3.
在暖暖的春光里,当我们驱车来到家住农十二师一○四团四连的退休干部黄国双家时,看到老人正在一勺一勺地舀着门前小水沟里融化的雪水,老人憨笑着告诉我们说:"用雪水浇地菜长得特别好。"我感到了久违的温馨,仿佛回到了自家小院。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5.
刘国庆 《党课》2011,(20):80-80
凌晨四点半,小屋里准时传来寒寒窜窜的声音。他艰难地翻了一个身,知道她已经起来了。他昨天送货累得腰酸背痛,此刻多想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满耳朵都是她翻箱倒柜的声音。他怕她伤到自己,索性不睡了,来到她身边问她找什么,她皱着眉头埋怨老花镜不见了。他从黑自电视机房边的一个小盒子里拿出老花镜递给她。她不要,说这个不是她的。之后,他去买菜,  相似文献   

6.
正在六师共青团农场二连,有这样一对夫妇,每天早晨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简单而庄严地升起了鲜红的国旗,他们就是职工李吉斌、梁金贵夫妇。李吉斌夫妇在自己小院里升国旗已经坚持了三年,以这种方式,执着地表达对祖国、对党、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寒暑易节,风雨无阻。今年45岁的李吉斌曾经是连队的贫困户。10年  相似文献   

7.
一早儿就听说,齐齐哈尔有个叫闫玉琴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故事多.等和这个快人快语的老太太见了面,她说自己的毛病更多,而且是老毛病. 急性子,常常"窝火" 暮色中,小院里又飘出了孩子的哭声. 因为是夏天,各家的窗户都敞开着,哭声便能够听得清楚.小院里住着四口人,一对老夫妇、丈夫离世且双腿残疾的老夫妇的儿媳李恩华和她的小女儿曲妍.生活的愁苦,对于这一家人来说,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郑隆基 《党建文汇》2001,(12):46-46
毛泽东对自己的父母亲,曾这样说过:“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但我到了13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她心中始终装着贫困群众,许多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她心中时常挂念着弟弟妹妹,数十年来,她用母亲般博大、慈爱的心灵,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曾亚波 《廉政瞭望》2009,(10):64-64
2007年,我因工作变动,举家迁往江苏常州。根据母亲的建议,搬家的日子定在国庆节。打点好所有的行装,母亲还特别从一个旧木箱里拿出她的荷包,分给我几张“红歌卡”。她深情地说:“这东西和家里那盆万年青,都要永远留着!”  相似文献   

11.
爸爸,听话!     
倪雪萍 《学习导报》2011,(24):49-49
清晨,母亲打来电话时,我的心一哆嗦。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没事的,没事的,爸爸一定没什么大碍。我急急地赶到家,六神无主的母亲如同抓了根救命草。她向我哭诉着父亲发病的情形和拒绝就医的事。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13.
瓜田 《前线》2012,(6):53-53
记者“走转改”真采访了不少精彩的人和事,高淑珍的“爱心小院”便是其中一个。 高淑珍乃一普通农妇,她用大爱之心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抚养、教育着39个残疾儿童,事迹可歌可泣。记者的报道在电视上播出以后,民众对“爱心小院”风起云涌般地关爱,也颇感人。但瓜田眼前总晃动着高淑珍的小外孙子在吃饭的患儿中间走动的身影,这小家伙担心患儿把菜吃光了,自己吃饭时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细节太揪心。  相似文献   

14.
1958年3月24日,一个晴朗的早晨,贵州省某县一个新修的山道上,母亲和地质勘探队的同志们,一人一副土篮子,正往外挑着坑道里新掘出来的土。由于山陡路窄,坡道仅1.2米宽,所以每一道的台阶上,都钉着挡土板,挡土板里又灌满了沙石,这样,他们鱼贯而上的身影看上去平稳多了。和往常一样,母亲并没有觉得自己这会儿有什么特别,连父亲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的那副土篮子已经远远地走到了坡顶上。费多尔丘克,这位苏联专家刚好从这支劳动大军身边经过。忽然,他从人群中发现了母亲,便走上前去,说想给她拍个照。母亲不好意思。费…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8岁丧母。这位孕育了中国人民伟大儿子的母亲的身世,也许是由于她劳累过度和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人世,一直鲜为人知,也没有人作过调查了解。《彭德怀传》也只是说“除了自己的姓——周姓,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彭老总家住彭家围子,是在乌石峰的东麓,而她的母亲是乌石峰西麓斑竹塘大年冲一个周姓贫苦农民的女儿,两地相距10多里。笔者家住黄荆坪,则是在乌石峰的南麓,与大年冲仅相距4里。而且笔者的姑父周家镐也是大年冲人,与彭老总的舅父是同村同族的兄弟。湖南解放初期,周家镐的母亲曾对她的孙辈们说过:“我们家还有个…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9月2日,是父母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25年,三分之一的人生,四分之一个世纪,说真的,我为这样一段漫长岁月而感动。电话里,母亲说那天父亲带她去了家饭店花百余块钱吃了顿饭,算是一个小小的庆祝。当她说花了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明显听出她语气里的一丝不舍得。25年来,我的母亲就这样用她的善良、勤劳和节俭经营着我们的家。父亲跟母亲其实一直都是同学,从小学到知青点,他们几乎总是在一起的。所以多年后常常有人问起他们的恋爱经历,两个人又总是异口同声地否认:绝对不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6,(12)
正母亲王桂芝18岁入党,如今已经77岁。在村里,母亲几十年如一日、自觉自愿地关心照顾着年迈和重病的亲戚邻居,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雷锋老太"。几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身忙碌:抱柴、烧水……水烧好后,她将热水分到两个水盆里,一盆送到对门大伯屋里,另一盆送到邻居金嫂那。在金嫂家,母亲还要帮她穿衣、洗脸、梳头、收拾屋子,整理干净后回家做饭,做好后再给金嫂端去。  相似文献   

18.
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农家妇女段金芳,20年中先后收留了114名渔家子弟在自己家读书寄宿,最终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而在她去逝一个月后,她的二女儿陈振华,又走上母亲的那条爱心之路,演绎着——  相似文献   

19.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  相似文献   

20.
脚步的变迁     
王庚斌 《党课》2009,(5):106-107
这是一所常见的农家小院,院里四周散乱放着农具,鸡、鸭白天在院里觅食,夜晚栖于窝中;狗懒懒地躺在阳光下,眯着眼睛看着来往的村民,夜间四处跑几圈后又躺下,间或“汪汪”叫上几声。与别的院子一样,这里每天发生着一些平常的事,平常得似乎你都不愿去想。院子里常走动着两个人:一个很平常的农家妇女,唯一出众的是她那头黑亮的长发:另一个是上学前班的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