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河 《学习导报》2012,(16):40-40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问题发聩振聋、令人警醒,有的问题则逼人直面、必须回答——比如“钱学森之问”,已经尽人皆知。“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晚年的钱学森,辗转反侧地思考这个问号,甚至当面向温总理提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凌河 《新湘评论》2012,(16):40-40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问题发聩振聋、令人警醒,有的问题则逼人直面、必须回答——比如“钱学森之问”,已经尽人皆知。“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晚年的钱学森,辗转反侧地思考这个问号,甚至当面向温总理提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钱学森的另一种精神 1991年钱学森80岁。那一年,中央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授奖仪式之后,新闻媒体上出现了一个宣传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的高潮,一些著名科学家,如钱三强、王大珩、张维等都接受记者采访,谈学习钱学森的体会,一些单位也作出了向钱学森学习的决议。对此,钱学森心里很不安。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高校里“改校名”蔚成风气。学院纷纷改成了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广”,曾是多么辉煌的名牌!然而后来改成“中国传媒大学”,似乎就较少有人知道这是名校之后了。再如“哈军工”,那更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那是与新中国的中程导弹、运载火箭、核潜艇、主战坦克息息相关的名校啊!但最后,“军工”也改了“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6.
姚程 《党史纵横》2001,(11):42-42
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所以,当他获知自己的祖国即将解放,坚决要求回国时,遭到了美国当局的无理阻挠,历经磨难长达5年之久。当年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布尔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时,曾恶狠狠地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是的,钱学森的确知道得东西太多了。在美国长达20年时间里,他所学到的知识之多、之丰富和广泛,是近代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中罕见的,连美国人也不得不惊叹“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源自他从小接受的西方式教育。对于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作为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在教学中,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思想。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思维科学”概念,倡导开展思维科学研究,高士其先生认为“钱学森同志所倡导的‘思维科学’确实是一门对于当前和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的科学。”然而时至今日,关于思维科学的学科地位、体系结构等等问题,仍是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远未达成共识。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思维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道理很简单,这是由思维对于实践的重要意义决定了的。成功的实践有赖于正确的思维,实践创新有赖于思维创新。二十年来,关于思维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由青年学者黄辉副教授撰写的、…  相似文献   

9.
面孔     
《廉政瞭望》2012,(4):8-8
蒋英:钱学森夫人辞世 2月5日上午,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学森夫人蒋英因呼吸系统、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3岁。蒋英生于1919年12月,浙江海宁人,中国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生前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妻子,蒋英60多年来一直默默站在钱学森背后,支持钱学森的科研工作,是我国航天科学事业发展的“幕后功臣”。  相似文献   

10.
唐宋 《学习导报》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11.
唐宋 《新湘评论》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12.
杨旭 《企业党建》2012,(12):19-20
一篇小文,几个数字,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当知识分子都成了技术知识分子而缺失了人文精神,谁能相信我们国家还会出现钱学森、李四光那样的“大家”。不作学问的作家永远出不了伟大的作品。王蒙说得对。  相似文献   

13.
散木 《党史博览》2010,(11):42-44
李四光、钱学森、竺可桢这三位科学家,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中国科学界的标杆”,还可以说是三位红色科学家。其中,李四光、钱学森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竺可桢则是沧桑鼎革之际毅然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31日上午9点多,当77岁的王永志匆匆赶到北京301医院时,98岁的钱学森已经停止了呼吸。“一想到他再也不能给我面授机宜了,再也不能和我交谈了,心中便充满了悲伤。”王永志悲痛地说。  相似文献   

15.
王才丽 《当代贵州》2012,(36):28-29
2005年,当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贞丰沐浴了双乳峰的曲线美和三岔河的光影之后,不禁感叹:“这里风光如画,山水迷人,每隔几个小时就让我有一次惊喜!”  相似文献   

16.
夏军 《理论文萃》2009,(6):62-64
1993年8月,我在邮件中发现一封印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信,寄信人是钱学森。这是我收到钱先生的第一封信。因学术交流,常有一些学者或读者的来信,相互探讨一些问题。而钱学森,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会有信来,确实有些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横》2010,(1):14-17
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名震中外。20世纪60年代。他们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科学家中卓有成就的“三钱”。“三钱”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大都在留学海外如饥似渴的求学与科研中度过,他们虽然身在海外,心中却一刻未忘记祖国。学成以后义无反顾回归祖国是他们共同的选择。然而,当时环境极为复杂,三位科学家的回国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甚至是斗智斗勇、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新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对“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开拓创建与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80大寿,为了表彰他对我国高科技的杰出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8):23-23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两院”资深院士钱学森先生走完了他人生的98个春秋。据钱学森身边工作人员介绍,他逝世前并未留下什么特别遗嘱,但他晚年最牵挂的就是教育和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20.
看到“从天而降”的陈赓,钱学森感动不已。听了钱学森的话,陈赓开怀大笑:“好,我就要您这句话!”“哈军工”的首任院长兼政委是陈赓,这位由毛泽东亲自选定的大将性格开朗,思维敏捷,智勇双全。“哈军工”从成立的那天起,就遵照毛泽东“为了国防现代化”的教导,汇集了许多我国一流的科学家,仅空气动力学方面就有任新民、梁守、周曼殊、金家骏、庄逢甘、罗时钧、卢庆骏、李宓等,教学和科研的切入点一开始就很高。1954年9月,“哈军工”正式招生的第二个学年,陈赓随以彭德怀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原子弹爆炸实兵对抗军事演习。演习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