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装作看不见     
隔壁的一对夫妇,无论什么时候,两人脸上都溢满笑容。那份幸福感辐射过来,让我更加感到我婚姻的不幸,我和老公每天都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天,我出去买菜,很巧,她也是一个人出门买菜,因为她老公出差了。我不禁向她诉说我婚姻中的种种不快,听我说完后,她问:“你还爱他吗?”我想想说:“应该还爱吧,如果他把那些毛病改掉的话。”她呵呵笑了:“爱了,就装作看不见。”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3日,西南医院。 “手术很成功,接下来好好恢复就行!” 听了医生的话,病床上的杨新贞松了口气。她扭过头,目光投向不远处一个红色的纸质捐款箱,泪水顺着眼角流淌。  相似文献   

3.
那是2002年,友人林先生告诉我,陈独秀的女儿今尚健在,就住在纽约,你想不想去见见她?我自然很想一睹陈独秀亲属的风采,听一听她的述说。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5.
1.适当越位:以免偷走了孩子的梦许多年前.一个十岁的男孩一直梦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后.他伤心地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了这一切.母亲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男孩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母亲的那句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想到她的儿子能成为名人,也许她根本没有指望过靠自己的三言两语去改变儿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7.
正职必读     
有一年母亲来我家小住,临走的前一天想去看看大海。由于那时交通还不太方便,我只好找领导要车。当时单位的车少,所里只有一部旧北京吉普。听了我的话,所长二话没说,就把车借给了我。  相似文献   

8.
党员心声     
《军队党的生活》2010,(12):49-49
党的方针就是我的“指南针”,党的目标就是我的“方向标”。 ——65166部队 刘乃权 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握紧钢枪听党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 ——65581部队 李辉  相似文献   

9.
要好好地活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南飞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眶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牵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相似文献   

11.
"五一"假期,我回乡看望父母。中午做饭时,母亲一拧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便喷涌而出。"想不到这辈子还能用上自来水!"过了大半辈子惜水如金日子的母亲高兴地对我说。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禁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12.
平浩 《湘潮》2005,(5):47-49
梦幻年代1945年冬,黄萍出生在湘西北澧阳平原一个书香门第,4岁就跟着外祖母摇头晃脑地读唐诗,听母亲讲安徒生童话故事,一上学就直接进入了小学二年级,并且学业十分优秀。小时候,放学后她常到一位教过私塾的摆书摊的老爷爷那儿去看小人书,老爷爷捻着白胡子,摸着她的小脑袋:“看吧,将来做个文化人。”黄萍问:“文化人能写书吗?”“只要有决心,准能!”“真的?”老爷爷的话让她激动不已,从那时起,黄萍就做起了当作家的梦。黄萍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很欣赏她的作文,常把她的门生十的小书激的优秀作文拿到高一班当作范文讲解,这使她很受鼓舞。在老师…  相似文献   

13.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15.
合欢树     
史铁生 《党课》2013,(14):112-114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似文献   

16.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17.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半给母亲打电话。  相似文献   

18.
说好提拔我     
《当代工人》2011,(18):20-21
小草的春天 三年前我大学毕业,进了家五星级酒店当会计。顶头上司是位三十出头的女性,叫许兰兰(化名)。她曾经做过上一任总监的秘书,财会业务虽然很一般,却因长相甜美、长袖善舞而颇有人气。我刚上班,就领略到了她的魔力。比如休假回来,她会带上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往办公桌上一放,招呼大家来品尝。  相似文献   

19.
我们家是一个党员之家,也是港口职工之家。父亲有30多年的党龄,上世纪70年代退伍后,在天津港做了一名码头装卸工,直至现在。母亲是天津港的社区干部,社区上千户人家,谁有困难了,她接到电话就去。有时我们埋怨她,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党员,群众有困难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党的信任。”哥哥在部队就加入了党组织,如今也是天津港的新一代工人。有时,父亲在家开玩笑说:“现在,我们家耍开个党小组会,卫东你就不要参加了。”父亲的话既是玩笑,也是鞭策。那时,我的梦想就是早日成为一名其产常舄.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一位新提拔的干部来到我办公室,对我说:“首长,感谢您的栽培。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非常别扭。这位干部特别淳朴老实,可说这种话时居然不打结巴,可能他私下里练了好多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