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西周直至清末经历数千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积极可取的因素吸收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2.
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晋商传统文化是直接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和运作的。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诚实信用、严格管理、任人唯贤、官商结合等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的原则。从晋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所体现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文化土壤,蕴含着我国法治建设宝贵的本土资源,是构筑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法律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深深地渗入人们的观念之中,这些传统观念、传统态度、传统行为对我国法治建设各方面产生着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思考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晋藩  焦利 《新视野》2003,(5):51-54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等思想仍足以资鉴今人。正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与互动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乃伦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德”、“札”遂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石。“德”、“礼”不仅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依据,而且法律的内容也大多关乎“德”、“礼”。“德”、“礼”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德”、“礼”主导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仍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着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律文化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律文化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法律工具主义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大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工具主义法律观的剖析,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克服法律工具主义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法律文化现代化.那么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本文正是基于此,先概述制约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因素,而后对法律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思路,以期利于实务.  相似文献   

10.
日前,传统法律文化仍然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中国的法律文化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大力加强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培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法律文化现代化。那么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本文正是基于此,先概述制约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因素,而后对法律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思路,以期利于实务。  相似文献   

12.
陈胜  李硕 《理论研究》2010,(3):34-3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宗法性宗教背景下研究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探讨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融合的契机。人们共同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和对宗教终极关怀的祈求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样,需要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作指引、划方向。文化发展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提供法律保障。《文化发展促进法》的核心内容是要将《决定》、《纲要》确立的文化发展繁荣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手段,以确立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方法,增强全社会的文化发展观念、文化法制意识;同时,通过法律规范的鼓励、倡导和形成作用,将我国文化建设中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的职责、权利、义务,合理确立、依法规范,完善文化法律体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刑轻民”特点在历代法典的制订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而其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之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代中国法律中的这一特征,源于古代“刑起于兵”的传统,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同时又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着力扶持。  相似文献   

15.
李爽 《世纪桥》2014,(7):38-38
信息道德与法律是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的前提与保障。一个人信息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信息素养优劣。培养和提高每个公民在当代信息社会下所应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符合当代文明社会的准则,是当代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提升思想道德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觉与中国认同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致力于探讨的重要问题。打破学科壁垒,从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多重角度探究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在水乳交融的学术对话中认识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认同,以历史眼光和主体意识反思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研究之得失,探究现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方式与中国人的文化面貌,体现了这组文章作者的共同努力。徐楠博士解读了古代文论基本观念的内在理路与当代意义,他认为古代文论乃至整个古代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血脉相连的特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自觉,古代文论基本观念研究将为"传统文化当代转化"这一热点话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特别是诚信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这对当前我国政府诚信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使其服务于我国的诚信政府、诚信社会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有联系有区别,法治文化以法律文化为基础,是一种现代理性的法律文化,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落实法治措施,这将在制度层面、机构和平台、观念和理念、活动和行为等四个层面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历史上比较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法治实践中培育和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观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具有启迪作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全民广泛参与;要有政府的提倡和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