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法学》1991,(3)
我国维护社会治安的法律处罚体系中,涉及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实体性法律处罚,事实上已经形成为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处罚和治安管理处罚三个层次。劳动教养制度正处于取代短期自由刑和与治安管理处罚相衔接的状态。目前,法律处罚体系中的这种改革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
误区之三:滥施强制刑事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设置与运用的对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的人身予以一定强制的手段。其虽不是惩罚犯罪人的手段,但同样构成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剥夺或限制。因此,法律就其适用的对象、条件、程序与执行等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对其滥用或误用,招致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不应有的侵害。然而,在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困,某些司法机关或人员无视法律的有关规定,严重违背有关立法的本意,曲解与滥用强制措施,以致在每一种强制措施的运用上都存在种种怪区与误区。(一)监视居…  相似文献   

3.
刑罚作为国家制定的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它可以没收犯罪者的财产,限制犯罪者的人身自由,剥夺犯罪者的政治权利,还可以对犯罪者科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剥夺犯罪者的生命。这些处罚,体现了国家政权对于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严厉谴责和否定评价,表明了刑罚对任何犯罪者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强大的威慑力。并且刑罚还通过它自身的活动,在被惩罚者中乃至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0条第二款规定:“被裁决拘留的人或者他的家属能够找到担保人或者按照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在申诉和诉讼期间,原裁决暂缓执行。”笔者认为,这里的“原裁决暂缓执行”不妥,宜改为:原裁决可以暂缓执行。理由是:一、“暂缓执行”不利于迅速、及时地打击、震慑违法行为。《条例冲予以处罚的行为绝大多数为故意犯,只是违法程度尚未达到刑事处罚,但它的社会消极影响仅次于刑事犯罪。如果交纳有限的保证金就可以不被限制人身自由,将人身罚变为经济罚,以罚代法,亵读了法律。那么(条例》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邓毅丞 《法学》2014,(6):100-109
最新司法解释将"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作为盗窃罪的定罪因素。该因素不是盗窃数额的补充要素,而应当作为盗窃罪的客观处罚条件。在适用范围方面,"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应当被理解为"曾因盗窃行为被判处过刑罚";"受过刑事处罚"的盗窃罪和正在被追诉的盗窃行为之间应当有期限限制;"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不能被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6.
论刑期折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经海 《法律科学》2004,22(6):87-93
刑期折抵是一项重要的刑法制度,可被折抵的"刑期"只能是宣告刑;从刑期与刑种的关系看,刑期折抵被折抵的刑种只能是有刑期的自由刑或有数额的财产刑或有刑期的资格刑。刑期折抵以"先行羁押"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即,在法定判决(或新判决)执行前被告人有被强制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此外,适用刑期折抵的条件还有,被强制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理由又被刑事追诉和判处某些法定刑罚,并且,它与刑事追诉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及立法完善●李永红长期以来,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十分重视刑事法制建设,刑事法律领域限制或者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律措施均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因此,既能满足惩治犯罪的需要,又能有效地加以控制不致于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另外,民事诉...  相似文献   

8.
关于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劳动教养制度自身存在严重法律缺陷劳动教养是我国特定的行政机关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一种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中最为严厉的一种。行政机关实施这一类具体行政行为,理应遵循科学、完整的法律依据。但是,综...  相似文献   

9.
谢超群 《天津检察》2009,(3):12-12,8
一、刑事司法拘留的概念界定 长期以来,司法拘留作为拘留的一种,通常被认为专属于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范畴,而且这种理解在许多法学教材、法学理论著作中有所反映。如“拘留是指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又称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行为人予以强制关押,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逮捕作为由检察机关依照正当法律程序,针对可能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有时限羁押、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直接关系着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其作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保障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运行、有效惩罚犯罪的积极效用,同时也存在被滥用危害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具有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度和期限应当与所指控的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可能判处的刑罚相适应,限制人身自由的羁押状态应当成为例外并尽可能的短暂。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重打击、轻保护"的诉讼理念,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强制措施诉讼功能观念,不  相似文献   

12.
论逮捕     
什么是逮捕?从宪法角度说,逮捕是一项维系统治和秩序的国家权力;从法律制度说,逮捕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司法机关职能来说,逮捕是一项具体的司法活动或司法行为;对被逮捕者来说,逮捕是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从刑事法学来说,逮捕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的重要对策和刑事强制措施。从汉语  相似文献   

13.
黄明耀 《中国审判》2013,(12):22-22
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授权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最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正确实施,能准确、及时地完成惩罚犯罪的任务;而错误实施,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侵犯无疑也最为严重。在贯彻实施国家赔偿法修改决定中,重庆高院着重就刑事赔偿范围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多次组织研讨、论证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极推动并受托起草相关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一、取保候审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在各国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对被刑事追诉之人,不采用刑事羁押这种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方式,而采用由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方式,替代限制其人身自由,以保证其随传随到,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均普遍予以规定,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保释制度。在中国亦有类似的规定,称之为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以维护社会治安为目的,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实行强制教育改造的一项惩戒制度。这项制度实施四十多年来,通过劳动教养机关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使那些处于犯罪边缘的人,避免继续违法和陷入犯罪的泥潭,并进而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人,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劳动教养制度不断随形势、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劳动教养这一行政强制措施,对被劳动教养的人的人身自由的限制期限,比我国刑法规定的短期自由刑的管制与…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但是,由于立法上的一些模糊概念和规范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司法实践中把监视居住由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变成变相拘禁,违反了刑诉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本意。如何在刑事司法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是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提出拙见。 一、监视居住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是限制人身自由而不是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①虽然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作此规定,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不能将监视居住变成变相羁押。公安、司法机关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夏阳 《中国律师》2013,(7):44-46
人身自由权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尊重和保障,我国宪法将人身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确认并予以严格保护和适当限制。《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也通过程序设置和具体规定,践行着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刑事强制措施限制作为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合法手段,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但司法实践中,不当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  相似文献   

18.
针对醉酒驾驶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威胁,《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在我国目前对醉酒驾驶行为主要适用行政处罚的情况下,醉酒驾驶行为入刑说明了该行为已发生质的变化,但如何处罚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相衔接的角度,在相关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醉酒驾驶行为惩罚方式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以期在目前的惩罚结构上更好发挥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合力,解决醉酒驾驶屡禁不止的痼疾.  相似文献   

19.
冯文达 《法制与社会》2014,(22):126-127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将"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规定为非法拘禁罪,将会受到刑罚处罚。在法学界也一直不乏对非法拘禁行为的司法认定的讨论和研究,比如索债性非法拘禁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等,但随着媒体报道和我国《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一种新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对非精神病人强制精神病治疗(俗称"被精神病")的行为。"被精神病"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拘禁,是否触犯了我国《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应否受刑事处罚,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审前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状态。审前羁押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现代法治国家都对审前羁押实施了较为严密的法律控制。我国审前羁押基本上依附于整个刑事追诉活动,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当然状态和必然结果。审前羁押从整体上看没有形成独立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