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1.社会主义法制是一种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学术界至今众说不一.我认为,社会主义法制是一种法律制度.第一,在汉语中,法制一词指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法制一词.例如"命有司,修法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制同资本主义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不但有利于法学理论的研究,也有利于我国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资产阶级法制,即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法律以及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关的各项制度,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并建立起资产阶  相似文献   

3.
作者指出:法律调整在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有着特殊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赖于民法、经济法的完善和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特别是经济领域法制的健全。作者还就此指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秩序所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院讲师刘海同志参加全国首届法制系统工程讨论会,并提交了论文:《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文章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系统工程的基本特点是;(一)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旨在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制度以及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其它经济成份的合法利益,保护人民权利,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二)积极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和道义上的日趋接近与和谐统一,并积极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仅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中高层次的监督形式。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法律统一实施,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目前,无论在法律规范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 一回顾我国法制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尽管前进与挫折、发展与停滞、成绩与失误并存,但至少在以下一些主要方面已经取得了谁也否认不了的成绩和进步。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与实践。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阐明了的并在1949年实现了的新国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第一次阐明了法律制度的科学职能。前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和前社会主义的法制都是把法律和法制当作完全作用于社会的抽象物,真正在理论上科学阐明法律是阶级性和社会性对立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真正在实践上把社会主义法制看成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管理社会,促进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是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在内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具体运用。第二,社会主义法律和法制规定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进步的法律和法制。任何法律和法制都是要保护一部分人、打击一部分人的,被保护的人越多,打击的人就越少,时代就越进步。所以社会主义法律和法制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人民同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家相比,不能不是时代的进步。第三,依据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就可以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供科学方法。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和行使这种权利的程序和方法,这就为实现人民民主指明了方向,同时对破坏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进行打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的法制化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就必须充分重视法制的地位和作用,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并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化。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要求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它并非某一制度的独有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之后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非常重视的 ,主要成员都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探索 ,在实践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特征是 :把法制与社会政治和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 ;对社会主义刑法、民法、刑诉法等法律的立法及司法思想和理论作了精辟阐述 ;在充分肯定法律惩戒功能的同时 ,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法律的人道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发动和参与。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于无产阶級孶?社会主义法制就是按照工人阶級的意志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制定法律、遵守和适用法律(包括依据法律頒布的其他法規,下同),巩固无产阶級孶?保卫社会主义建設。这个提法,突出地表現出社会主义法制的阶级性和服务于无产阶級孶蜕缁嶂饕褰ㄔO的目的性。社会主义法制意味着:(1)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根据客观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并在立法和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貫穿工人阶級的意志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2)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必須得到普遍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随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也就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如同我们国家的政权和法制一样,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是在废除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体系的废墟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贯彻落实法制统一的宪法原则奠定了法律文本基础。但应该看到,统一的法律条文尚不足以确保法制统一,而  相似文献   

12.
第一;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自主性要求法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制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谓法制经济,就是经济关系广泛法制化的经济,它意味着法律成为规范和调整经济生活的常规手段。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大举措。法制建设,在市场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经济运行方式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法制建设。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是由众多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相关组织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制的实现,重在执行,关键在于监督。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为了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民主文明的法制国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下面就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架构与完善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清理工作,是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法制统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夏锦文蔡道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应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法治化)的观念基础。这意味着法律应该...  相似文献   

16.
杨树林 《法制与经济》2013,(4):42-43,45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强调由检察机关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法制文明。在这一理论设计之下,检察机关为国家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的性质为法律监督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当代检察制度始终贯彻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并结合我国国情,有所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坚决反对封建特权思想,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制与特权关系,在以公有制为基础和私有制为基础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是截然相反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制和特权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而在剥削制度下,它们则是根本一致的,特权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维护特权的工具,二者总是以不同的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合同经济、是竞争经济、是主体地位平等的经济,因此是法制经济。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及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运行机制。法制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使我们站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回到了现实的大地。以此为契机,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的某些特点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初级阶段论是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机制运动诸方面,同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一样,都受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支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制现代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