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一度出现了抗战文化大发展的繁荣局面,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填补了有价值的一页。研究这段历史,对了解香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一、全面抗战爆发前香港抗战文化的状况香港长期以来处于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进步文化力量受殖民文化压制始终不能得到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呼吉日益高涨,在国难当头的大形势下,香港的抗战文化终于破土萌芽。如设在香港的由李章达、标法棠、何思敬等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曾出版交战鼓JJ作为会刊:原十九路军蔡廷错、…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临时省会城市永安,持续开展了长达7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等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进步文化活动,成为东南敌后抗战的文化中心。永安进步文化活动,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当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福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更作为仅次于重庆和桂林的国民党统治区抗战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香港的抗日救亡运动和香港的抗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特殊的战绩。她孤悬华南敌后,坚持抗日武装长达八年,得不到来自外界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和她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从日本回到祖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抗日救亡的呼声震撼八闽大地。各种救亡团体纷纷建立,进步报刊竞相出版,全省人民万众一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在榕城,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出版《救亡文艺》,组织乡村工作团、救亡剧团、歌咏团,救亡活动波及教育、工商界等,有力推进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全面展开。在鹭岛,青妇少儿齐上阵,救亡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远赴广州、香港、越南、柬埔寨等地义演募捐,小小少年的爱国行动,震撼着海外华侨的心灵。在永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组成一支抗日文化新军,开展丰富的抗战文化活动,促进了新闻、出版、文学、戏剧等文化事业的繁荣,使战时省会永安成为东南敌后抗战文化的中心。在闽西北,以"工业合作社"为中心的生产运动蓬勃开展,对发展地方工业,供应军需民用,支援抗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粤北抗战文化是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大批文化名人北迁韶关而形成的极富特色的文化,而粤北抗日救亡运动是非正式武装的抗日民众运动.粤北抗战文化促进了粤北抗日救亡运动,后者丰富了前者,互为促动,粤北抗战文化在粤北抗日救亡运动中展现出其固有的地域性、时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香港的抗战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特殊的地位。我党在香港的抗战文化活动大致可分为1936年至1940年与1941年两个时期,以1941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爆发前 ,在民族危亡关头 ,留日学生在日本本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组织抗日救亡文化社团 ,秘密学习革命理论 ;宣传抗日救亡 ,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国民党亲日投降势力作斗争 ;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国 ,直接参加抗战 ,等等。留日学生在复杂的背景和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一些客观原因 ,主要是日本左翼人士的帮助、中国左翼文化领袖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等。  相似文献   

9.
潘琦 《党史博览》2014,(12):12-16
正香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党组织的发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于7月8日以"华南情报号外"的形式,通报有关情况。13日,又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的名义,发出《华北抗战宣传大纲》,就动员群众援助华北抗战的问题作了部署。8月15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香港60多个海员团体联合成立香港海员工会,宣布海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香港洋务、五金、煤炭、印刷等行业工会相继成立,发表时局宣  相似文献   

10.
黄超 《前线》2011,(6):18-19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民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北平沦陷之前,地下党组织领导学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北平成为抗日的前线。地下党组织不但指导民众抗战,还组织了秘密交通联络站,  相似文献   

11.
<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这其中,东北的广大爱国进步作家用笔做武器,创作了大量反映东北军民抗战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了过巨大的作用。东北作家群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哈尔滨,东北作家群的诞生地1931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从奉天(沈阳)迁驻哈尔滨,哈尔滨由此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东北的进步作家也不约而同地先后集中到了哈  相似文献   

12.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新疆也和全国一样迅速形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新疆盛世才地方政府建立了统战关系,新疆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西北国际交通线的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形成,是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对抗战进步文化的政治领导等三大积极因素,以及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和陈仪、刘建绪主政战时福建期间较为开明的政治表现等两大独特因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历史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溶 《广东党史》2016,(6):47-48
正马坝救亡书店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始建立于抗战初期,是抗战时期北江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进步书店。在广东省委、北江特委的领导下,救亡书店作为马坝党组织的据点、马坝"抗先分队"的队部和广东省委的地下交通站,活动于国民党统治区,战斗于反共逆流之中,担负着抗战宣传、情报传递、掩护党组织活动等繁重任务,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一、全面抗战爆发,建立救亡书店马坝救亡书店是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建立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贵州省日渐高涨,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恐慌,他们秉承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意志,逆全民抗战之潮流,大肆逮捕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进步群众,相继制造了全国罕见的镇压爱国运动事件。  相似文献   

16.
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前身是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是抗战初期,由中共香港市工委组织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它从1937年12月下旬从香港返回四会、广宁两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至1939年9月停止活动,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会宁两县的山山水水,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为重建两县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它是抗战初期会宁两县乃至西江地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了企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与祖国荣辱兴衰共命运的广大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洪流。同年8、9月间,在香港的惠阳、四邑等地的同乡会,先后组织回乡服务团,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与此同时,几个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到香港的会宁籍共产党员严玉田、孔令淦等,他们也根据中共香港市工委的指示,以同乡会名义,开始筹建回乡服务团的工作。他们在取得香港会宁同乡会董事会正、副主席周颂庭、赵扶生的支持后,便在香港、澳门两地的会宁籍同胞中进行宣传发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1937年12月初,成立了一个以香港会宁  相似文献   

17.
正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周恩来的关心指导下,范长江、夏衍、恽逸群、徐迈进、陈同生等文化新闻界人士于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团结广大青年记者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青记担负着见证传播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神圣使命,其成员始终活跃在抗战最前线,被誉为"手无寸铁兵  相似文献   

18.
由郑灿辉等三位学者合写的《宋庆龄与抗日救亡运动》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宋庆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的不朽贡献。本书不仅完整体现了宋庆龄在谴责国民党反动政策,支援两次淞沪抗战、营救共产党人及进步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19.
"9·18"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股浪潮直接冲击到了贵州.在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的组织带领下,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学习进步书刊,讨论国家前途命运,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唤起民众觉醒抗争,使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9月16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揭阳榕城,炸死炸伤居民100多人。日军的罪恶行为激起揭阳民众的无比义愤。在中共潮汕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1937年9月28日,揭阳进步青年发起组织了"揭阳县青年救亡同志会",标志着揭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揭阳军民抗击侵略者的武装斗争从此风起云涌,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八年艰苦抗战的岁月里,揭阳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大力开展游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