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环境行政管理的僵局:有法可依却逐年恶化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诞生于1979年。此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3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中的环境与资源法律规范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基本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为主干,  相似文献   

2.
郄建荣 《公民导刊》2013,(10):42-43
<正>近40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30余部,再加上《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90余部行政法规,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多达120余部。环保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是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现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3.
<正>宛政〔2014〕6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一改双优"(改进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更好地服务我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市政府决定,对各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一、保留37个部门(单位)行政审批项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国发〔2 0 0 0〕 38号 )精神 ,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省开展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一、工作目标。全面查清我省生态环境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 ,科学、准确地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领域和区域 ,制订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二、工作内容。调查辖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现状 ,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等。通过对调查内容的综合分析 ,对本辖区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云雁 《前沿》2011,(20):197-200
生态移民作为恢复生态、扶贫开发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一,广泛地运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在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小康生活的实现中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中央西部大开发会议高度重视西部生态移民建设。生态移民区的人口政策及法律、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生态移民行政补偿政策与法律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生态移民工程与制度建设两手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大》2015,(2):8
人人希望有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颁布实施,对于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一部好的法律关键是要得到有效实  相似文献   

7.
以新环保法为重要内容的环境法治是一个涉及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依法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治与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环境执法和司法能力,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杜文艳  杜文静 《前沿》2010,(3):105-109
近年来,由于气候等自然地理原因和人为活动频繁等综合作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恶化加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控制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地方立法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本身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在完善国家环境基本立法和地方相应环境法规的基础上,科学管理,落实责任,构建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屏障的设想,以期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王萍 《中国人大》2012,(18):27-28
环境保护法于1979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至今已33年。在30多年环境保护的立法历程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从无法可依,逐步走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正轨。作为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环保法1979年开始试行、1989年正式通过实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各领域特点,相继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草原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法等二十余部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了我国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重建法制和逐步实行法治的30年.是由无法无天时代进入法治初级阶段的30年。30年来,我国有了一部几经修订、与时俱进的新宪法;现行有效法律229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  相似文献   

11.
正闽政函[2018]68号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感谢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与支持。根据《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环环监[2018]25号)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相关信息报送和公开工作的函》(环办环监函[2018]70号)有关要求,我省认真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10月19日收到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关于加快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环境保护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纵观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的部署,笔者认为有五大亮点:一是树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二是明确了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三是改革了生态环境立法的模式;四是明确人民的生态环境法治主体地位,把环境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五是强调司法权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其中,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完善立法体系是基础性工作。2010年,全国人大宣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截止到目前,中国制定了近20部环境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大对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了法律、法规在全州的顺利实施,推进了依法治州的进程。近几年来,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新的监督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报告、执法检查、受理申诉和控告、质询、评议及述职等形式进行监督。1993年以来,州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检查了65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30多项执法情况汇报,进行了70多次专题执法检查和调查。其中对农业法、环境保护法、教育法、土地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等9部法律每年都组织代表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道孟  王伟 《中国发展》2008,8(1):39-4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国家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已成为必要。该文拟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国性立法为目的,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对立法现状、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等内容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绍林  武志 《天津人大》2013,(12):18-20
实施性地方立法对应于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是指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而作具体规定的地方立法活动。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针对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实施性地方立法;二是针对多部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实施性地方立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制定实施性法规逐步成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一、审查行政法规  第一二四条之一 (行政法规 )提交给议会各院、依照议会的某项法律而可由议会任何一院予以审议的每一项法规 ,它可以为———(一 )一项行政法规 ,或一项行政法规草案 ;(二 )一项需由行政法规批准的计划、或对一项计划的修正案、或其草案 ;(三 )凡依照议会的某项法律 ,需由认可决议程序审议的任何其他法规 ;或(四 )需服从议会特别程序的某项命令。除了依照 1919年《英格兰教会 (权力 )法》而制定的任何措施、或依照此类措施而制定的任何法规 ,任何一项不属于上述各类、不需要事先提交、或只需服从本院审议程序的一般性行…  相似文献   

17.
<正>《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焦作市人大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正式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2016年11月18日经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2017年3月10日开始施行,标志着北山生态环境保护走上有法可依、依法保护的轨道。那么,焦作首部地方性法规为何倾情北山生态环境保护?这部地方性法规又是如何出炉的呢?北山生态环境急需立法保障太行山绵延焦作市北部,总面积812平方公里,焦作人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制定多部环境资源类法律以应对气候变化,健全了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多层面上有效推动气候变化的应对举措。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法治化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加强气候变化执法机构的建设;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规来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立有效法律制度以确保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忍丽 《求索》2011,(3):162-163,251
西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现行的立法规范的不足却难以遏制生态危机的恶化。完善《环境保护法》,颁布区域性生态保护法及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我们应明确不同层次环境保护法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思想、保护范围、补偿主体、补偿标准,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完整、科学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立法数量及项目研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材讯 《人大研究》2005,(11):28-32
截至2004年底,现行有效的法律(含法律问题的决定、法律解释等)有430件,行政法规有665件(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由部委发布的为160件,一般称为“准行政法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233个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下统称“地方法规”)7449件[1],这8500多件法律法规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地方性法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数量角度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地方立法状况,对于把握地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