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扬 《学习导报》2011,(3):53-53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都对"幸福指数"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将之与官员政绩挂钩,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从积极的角度看,将"幸福指数"引入政绩考核,有利于扭转地方政府的"唯GDP"倾向,将政府的关注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民生福祉。但是,我们仍要防止“幸福指数”变成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2.
李泉 《先锋队》2011,(5):39-39
每个领导干部都希望在任期内能干出一些政绩,赢得干部群众的口碑。但是,如何创造政绩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重视的可能是上项目、搞工程之类的"显性"政绩,对于那些涉及群众利益、利于部门单位长远发展,但是周期长、费劲大、见效慢的"隐性"政绩,往往不太注意去做,甚至不屑于做,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高高在上,不注意倾听民声,不注重了解民情,对群众疾苦不上心、不热心、不关心;有的决策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庸懒散问题突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外禾 《世纪桥》2012,(15):95-97
由于长期以来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涪陵区传统的政绩考核机制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等诸如问题,不仅误导了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使其与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悖,而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及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为此,笔者从生态文明的"绿色价值观"和"生态政绩观"出发,对涪陵区的政绩考核机制进行重新架构,合理设计考核要素,力求为全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正确政绩观的深入人心,近几年“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对政绩工程的批评过多过滥,不利于激励和保护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积极性。只有对“政绩工程”做出新解,正确宣传,才有利于领导干部为人民创造出更大的政绩。政绩工程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褒义的。政绩工程正如幸福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等,也应是褒义的。然而,现在政绩工程成为了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有些正常政绩如招商引资、修路建桥,也被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加以批评。久而久…  相似文献   

6.
孙中伦 《党建》2010,(1):48-48
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解决好"为谁创政绩"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创造政绩是为了造福人民。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政绩是个人的事情,工作是做给上级看的。他们追求政绩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福于民,而是为了给自己扬名,为自己升官,这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文化政绩工程其实是伴随各种政绩工程而出现的,只不过它是以复兴传统文化或振兴地方文化或开发旅游资源作为名目罢了。政绩工程,是官员为了能够显示政绩而兴建的工程。这类工程自古即有,其中也有留名千古的好工程,例如苏东坡在杭州修建的  相似文献   

8.
夏季  李伟南 《学习月刊》2009,(22):57-58
一、政绩观出现偏差,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 "政绩",通俗地说就是"为政"之绩效。从宏观方面来看,政绩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是社会对政府评价的标准和价值尺度。从微观方面来看,政绩就是特指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创造的成绩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4,(1)
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部是否真心为民,就看其对政绩的看法,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端正如何搞出政绩和对待政绩考核的态度。要建立起领导干部政绩工程报告制度,向广大群众公布实施政绩工程的做  相似文献   

10.
简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察钱泽刚,杨谋林考察干部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凭政绩选拔任用干部是我党历来坚持的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的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4,(11):14-1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晒出了对各地"政绩工程"的治理清单: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华社称,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从山西的申维辰到广东的万庆良,很多贪官都热衷打造"政绩工程"。如申维辰主政太原时,执意将原本规划为绿地、公园的龙潭片区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干部政绩评价机制,济宁市任城区探索推行拟提拔重用干部工作实绩逆向评估制度,进一步树立了"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导向。科学设置评估内容。运用逆向思维的办法,对拟提拔重用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工作理念、方法举措、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对那种热衷于抓大项目、修大马路、建大广场的"硬政绩工程",群众已经比较了解,大部分领导干部也都"心存顾虑",不敢率性而为了。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开始热衷于打造"软政绩工程",比如搞所谓"某某模式""某某经验"等。"软政绩工程"具有投入成本低、监管难等特点,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人们对其表现形式、主要危害、破解之道尚缺乏关注。因此,我们要警惕"软政绩工程",防止"软政绩"演变成"硬错误"。现实生活中,"软政绩工程"的表现形式多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15.
热词FreshWords     
《廉政瞭望》2012,(1):11-11
以政绩工程的态度对待民生工程 有媒体评论指出。如今,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各项工作的进度,尤其是主要经济指标、政绩工程等等,往往都是月月有检查、季季有推进,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按期乃至提前完成。那么,对待一些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是否可像对待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6.
常闻一些建设工程"赶工期"现象。由此,赶成半拉子工程,赶成豆腐渣工程,搞得质量打折,形象受损,危害长远。而在政绩方面,同样也存在"赶任期"现象,不少地方急功近利的所谓政绩工程即是。饱受批评的政绩工程,除了具有眼睛朝上、拍脑袋决策、"吊高胃口乱许诺"、"轰轰烈烈胡乱上"等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批评了某些干部图虚名、搞浮夸的所谓的“政绩”。在新世纪第一个“两会”上,有的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搞的“政绩工程”,实质上就是“花架子工程”,甚至成了“造孽工程”此振聋发聩之言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政绩”是各级组织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没有政绩的干部不能算是好干部。然而,如今这“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也变了味,某些领导干部把“政绩”当成一项“工程”来“经营”,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政府自1998年开始建设“四个万工程”,即“万亩蔬…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无不希望在任职期间办几件像样的事,有一定的政绩,在老百姓那里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政绩”不等于“政迹”,不等于为政者走过的脚印、为政的轨迹。君不见,一些所谓“政绩”突出者,取得所谓“政绩”之日,便是丧失群众信任之时。有的人为达升迁之目的,不惜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频繁推出“大动作”,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人“志存高远”、好大喜功,常常脱离实际,动辄“八大工程”、“十大工程”,费时耗力,劳民伤财;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一己之私利,弄虚作假,大搞数字政绩,欺骗群众,蒙蔽组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有些地方的为官者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群众便议论说:“形象工程”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成了“政疾工程”。群众的话语虽然不多,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戳到了有些为官者政绩观“病变”的要害处。政绩一旦变成了“政疾”,不但败坏了党风政风,影响了干部形象,而且也损害了群众利益,妨碍了经济发展。谨防政绩成“政疾”,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创业兴邦的迫切需要,事关重大,马虎不得。谨防政绩成“政疾”,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仅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助长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把整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作为专项整治内容,如何从严从实整治?我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