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毛泽东:"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对毛岸英要求十分严格。毛岸英8岁时就跟着母亲杨开慧被关进国民党的牢房。母亲牺牲后,他和两个弟弟在上海饱尝了艰辛磨难。1936年夏,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他被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苏军,跟随部队攻到柏林。1946年1月,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3,(1):33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湖南韶山市人。毛岸英的童年时代很艰辛。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从小跟着父母四处奔波,过着"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生活。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一道被关进牢房。后来,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曾流落过上海街头,当过学徒,拾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毛岸英的少年时代很传奇。1936年,毛岸英被党组织找到后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3.
曾任彭德怀机要参谋的吴一平回忆:我在西柏坡和北庄时就认识了毛岸英。在平常接触中,毛岸英绝少提及自己的父亲。他曾向我们谈起在苏联学习和见到斯大林的一些情况,如曾参加苏联红军,并接受过斯大林赠送的一把手枪。志愿军入朝后,毛岸英成为"八一办公室"成员之一。他生活俭朴,酷爱学习。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后,毛岸英安慰一次战事失利的我38军军长梁兴初,并曾表示愿去38军工作。大约在1950年11月中旬,我方对美军战俘进行了一次审问,毛岸英担任英语翻译。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轰炸机对志愿军总部进行轰炸,毛岸英不幸牺牲,我亲历了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年仅8岁的毛岸英在上海领着岸青、岸龙两个小弟弟,以拾破烂、捡煤渣、推人力车谋生。1936年之后他客居苏联,先后在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期间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部队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苏联反攻德军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正毛岸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从小就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长大后,他好不容易才从苏联来到延安。自此,他方可以经常当面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一天,毛岸英向毛泽东请求道:"爸,我要结婚!"毛泽东知道儿子在和刘思齐谈恋爱,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消息传到苏联,使在苏联留学的青年们看到了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曙光。1946年初,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他带回了蔡博(蔡和森之子)给毛泽东写的信。蔡博在信中汇报了他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计划和打算,并表示决心要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练就建设本领,尽快回到祖国。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23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毛泽东细腻处理家庭问题1937年初,毛岸青和毛岸英在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到达苏联。在苏联,毛岸青考取了东方大学深造。而毛岸英于1946年1月先期回国  相似文献   

8.
吴同 《湘潮》2021,(2):32-33
毛岸英是湘潭人,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作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时刻以父亲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8岁时,毛岸英就随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曾在上海街头流浪。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英参加了苏军大反攻。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在吴家枣园“劳动大学”进修,向农民吴满有“跟班学习”,了解农村和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9.
关于毛岸英同志一封信的回忆史敬棠毛岸英从小在苏联长大,抗战期间回到延安。当时他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比较生疏,对国家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知道的也不多,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毛主席对岸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要求很严格,对他的生活待遇和刚参加革命工作的青年一...  相似文献   

10.
大群 《党史纵横》2002,(3):40-4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发动了苏德战争。正在苏联伊万诺沃市读书的毛岸英一心想学军事,当红军,上战场杀敌。他把想法告诉了教师娜佳。娜佳教师说:“谢寥沙(毛岸英的俄文名字),参加红军你不够条件,因为你还没有加入苏联国籍。再说你的祖国也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你又没有接到你父亲让你回国的命令你还是安下心来读书为好。”“老师,我回中国是无疑的,只是根据战事的发展,想要为国际主义尽义务。”毛岸英坚定地说。此时毛岸英已经升入中学十年级。按毛泽东的要求,岸英先学自然科学,后学政治、军事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11.
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曾担任苏军坦克连指导员.这一说法,我现查到最早是金振林在所著的《毛岸英》中所写的.此外,还有郭智荣所著的《毛岸英之歌》、毛新宇所著的《我的伯父毛岸英》等,电视剧《毛岸英》也持同一说法.  相似文献   

12.
在毛岸英烈士短暂的一生中,留学苏联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期间他同导师吉昂诺娃相处的情况,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正1946年1月7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阔别18年后,毛泽东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由得喜上眉梢。3月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王家坪住处的院子里和毛岸英坐在石凳上谈心":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中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要向农民学习。"毛岸英同意父亲的意见,承认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消息传到苏联,使在苏联留学的青年们看到了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曙光。1946年初,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他带回了蔡博(蔡和森之子)给毛泽东写的信。蔡博在信中汇报了他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计划和打算,并表示决心要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练就建设本领,尽快回到祖国。毛泽东看到信后,十分欣慰,立即给蔡博、张芝明、刘永斌、黄平、赵小炎等同在苏联留学的青年们写信。他在信中表示,"新  相似文献   

15.
1941 年6月22 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闪电战,德军迅速向苏联首都莫斯科推进。当时我的伯父毛岸英和父亲毛岸青,正在伊万诺沃市的国际儿童院。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北京香山。40年前,毛岸英回到了离别25年的故土韶山。他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却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眼望江南湖南刚刚解放,毛岸英就急不可待地向父亲提出了回湘省亲的要求。毛泽东自然满口答应。如果说毛岸英回乡心切,毛泽东思念故乡之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7.
正郑一俊,是早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元老,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前辈。提起郑一俊,必须先说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在苏联的那段生活。现在的中国人,差不多都知晓有位无微不至照顾他们、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杨至成。毛岸英曾在杨至成归国  相似文献   

18.
1950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的大儿子、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毛岸英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往湖南长沙,到板仓祭奠他的生母杨开慧,到韶山看望故乡的乡亲父老。没想到,毛岸英的这次故乡之行,竟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 这天,毛岸英在舅舅及舅妈的陪同下,从长沙登上火车,沿粤汉线南下至白水站下车,风尘仆仆地步行40里,来到了生母杨开慧墓地所在处——棉花坡。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1,(3)
“法律是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的,你毛岸英、刘思齐也不能例外!”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毛岸英住在东柏坡,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毛岸英竟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到了毛泽东的院子里。毛泽东见他光着一双脚丫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鞋呢?”毛岸英对他说:“我没有鞋。”  相似文献   

20.
人文荟萃     
◆江泽民推荐读毛岸英一封信1991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湖南期间,在对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讲话中谈到廉政问题。他先拿出一封信来向大家推荐说:“这里我想给大家念一下毛岸英同志给他的一位舅舅的信中的几段话,这封信是1949年10月写的,现在陈列在韶山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