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光老人     
天气真好,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带着相机,向重庆南桐矿区的东林煤矿万东敬老院走去,那儿有个叫傅芝鸣的老人,自己是个盲人,却几十年无怨无悔地把光明送给别人。得到大家的称赞。我来找他,想给他照几张相。傅芝鸣是26岁那年来敬老院的,这儿缺人手,有人想起他,就安排他来了。他来不是吃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他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到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个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是的,生命就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你越一无所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种种的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旷达地去处理,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3.
小山 《福建乡土》2012,(5):62-63
我平日里称呼苏诗布为阿布。来福建定居11年了,结识八闽大地上的作家几近百位,但惟有对他我仿佛注入了亲情,自家兄弟一样简称着叫。阿布也落落大方地接受,相应呼我为小山姐,与之打交道时,他还真有个弟弟的样子,对我从不计较冷热多少。先交代一下这件小事,是为我这次作序铺垫一下:仍然是我曾说过那句话,斗胆对散文说三道四,我一向自省不敢,不得已为之,一定自有缘故。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我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交谈。有时我也上前插上两句嘴,他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后来,当我的邻居对我讲他家发生的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位老人年少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不料不到中年,妻子在给他留下两儿两女之后病逝,从那时起,他便既当爹…  相似文献   

5.
绝味     
席间,岳洪明说他曾在这里吃过一种绝味,这是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食物,他终生难忘。 满座皆惊。 什么绝味?这话引起高县长浓厚的兴趣。对这位从台湾来的不速之客,高县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因为这是他在B县实施招商引资计划的第一步,他一定要使岳老先生此行感到全身心的满意。 “吃不到了,再也吃不到了!”岳洪明感叹地说。继而,他话题一转,又说:“我来B县的目的,一是来  相似文献   

6.
马迎 《中国保安》2005,(22):47-49
吴永德是我父亲认识的一个朋友,他38岁,是个福建人。他来北京十多年了,从一个拉货的打工仔到现在的建材公司大老板实属不易,父亲常教导我要多学学人家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出于好奇心和职业的敏感,我把吴永德放在了被访者的位置上。吴永德是个很豁达的人,他笑着说:“我一直就是一个打工仔啊,来北京之前也是,攒了些钱,这几年才开的公司。路要走稳,既然出来闯,就别怕苦……”我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7个孩子,家里生活很困难。在家里,我和小妹妹关系最好,妹妹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但母亲不让女孩子上学。我就和母亲吵,说我自己打工挣钱供妹妹上…  相似文献   

7.
汪警官,您好!杨维克我认识汪翔的时候他是江苏省昆山市东新派出所内勤,胖胖的,30来岁,骑个破旧的摩托车,常常来往于东新派出所与市公安局之间,送送材料开开会什么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不得不留在东新公安分局陆陆续续地泡了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8.
我和卯林哥     
卯林哥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可是他却空有一番梦想,没能飞起来. 他是我二伯伯家的儿子,上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行幺,与我同岁.所以与我一起摔着抱腰、吹着箫笛长大. 虽然他比我晚一年上学,但我们一起赶上了那个不负责任、超了生就躲计划生育去的老师,与全班大部分同学一起还没上完一年级就辍学了.由于家里的活儿有7个哥姐和父母们做,卯林哥便有了更多的时间玩耍.大约就在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吧,一次他来找我,要在我家竹林里砍棵小竹子做箫,我惊讶:你会做箫吗?  相似文献   

9.
随着欢快的上课铃声,王老师带着他特有的幽默感来到了讲台。他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当顾问。亲爱的小老师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吧!”小老师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四个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这组最积极,刚一讨论就有不同的意见。这一课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说这两者的联系问题讲了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0.
李苏章 《协商论坛》2008,(11):57-57
麦加其是我在沙特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一天,他热情地邀请我和翻译去他家做客。在他家的客厅里,我被墙上一幅精美的人物画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画中的老人栩栩如生,像孔圣人那样威严、安详。我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禁不住连连夸道:“这幅画真的不错,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物画。”  相似文献   

11.
美丽爱情     
突然很想恋爱,23岁了,也该找一双温暖的手捧着我的脸,然后听他说:你真美!姨妈总是心事重重又胸有成竹地告诫我,不要去舞厅酒吧找男友,最好的男友应该去教堂里找,一个有爱心的男人,一个喜欢和上帝对话的男人,一定视野开阔、成熟,而且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我信了。因为姨妈的婚姻非常美满。某个星期天晚上,一身淑雅打扮,适时出现在东街口花巷的教堂里。刚进门看见一个男孩孤零零地坐最后一排,第一感觉良好,便心怀鬼胎地向他走去,隔着他有三张椅子,小心地坐下,我有点心虚,然后装模作样用手“洗”一下有点发烫的脸,吁了一口气,情绪稍稍稳定一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上了年纪的磨刀人,常出现在宿舍门外,久而久之,我对他有了些许印象。后来知道:他叫“向大爷”。再后来,听人介绍:“要磨刀嗦,那要等向大爷来,他磨得好,人也好,是个好老头。”过了两天,“向大爷”来了,果然他的技术不错,待人亲切,实在厚道。出于热衷“关注小人物"的我,对地产生了兴趣,交谈中我认识了地。。‘向大爷"名叫向安子,今年70岁了。说到年龄,地用有点自豪、也有点无奈的D气对我说:“我是这里磨刀人中岁数最大的”。我问他年纪这样大了,为什么还出来做事,他说:“我们农村人,不做就没有生活,两个儿子都…  相似文献   

13.
1970年的米饭     
我六岁的时候被人崇拜,起因是我的口粮与众不同——在我的那个班上,所有人都是吃生产队的粮食,惟独我是吃公粮的人。我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地州大队上岭生产队生产玉米,这是我家乡祖祖辈辈的主食,而我的主食却是稻米。大米饭与玉米粥的滋味有什么不同,我的同学韦瑞全说得最好,他说,有米饭吃的那个晚上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医生,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医生”。他从走上医学道路的那天起,就抱定了要刻苦学习,不断钻研,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信念。从医26年来,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他就是金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志聪。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批新招的民警中,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按“师傅”(老民警)们的叫法,称他“黄军裤”。他总是穿着一条八三式的绿警裤。其实那并非是军裤,也非黄色的,但大家习惯这么叫,我们也这样称他了。每逢他来,各办公室的老同志,都赶快喊:“快关门!黄军裤来了!”“黄军裤”每次来局里都浑身酒气,提着半瓶劣质酒,疯疯癫癫地找人说话,特别是见到穿警服的,更说个没完,但是没有人搭理他。若是有人搭个腔,他就越发地来劲。有一次我看他那样子可怜,好心地劝他:“老师傅!快回家吧!这是公安局,我们在工作呢!”他吼叫起来,“什么?公安局!我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21日下午,已经奄奄一息的射洪县离休干部李志信用微弱而又恳切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想见——蔡局长,我想见——蔡局长……。” 半个小时后,县民政局局长蔡绍福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李志信的病床前。老人吃力地把目光转向蔡绍福,断断续续地说:“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说罢,紧紧拉着蔡绍福的手,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这是一位古稀老人在弥留之际对蔡绍福的肺腑之言,也是射洪县百万群众对蔡绍福的由衷称赞。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事迹正…  相似文献   

17.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18.
很长时间了,我被感情困扰,虽然我明白放弃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我放不下。我26岁结婚,28岁离婚,原来的丈夫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叛了我———他与我的一个要好的女友发生了关系。离婚3年多了,我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寻找一个新的感情起点,不管是朋友介绍,还是社交活动,种种方式我都愿意参与,我不想孤独。去年的八九月间,我与阿坚在网上相识。我不相信网恋,开始总是很小心地维护单纯的友谊,用语言和邮件了解对方,彼此鼓励,那段时光真是轻松美好极了……我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我怕再受伤害,但又需要一个依靠,在不可压抑的美好感觉中,我爱上了他…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11,(10):2-3
半个多世纪的阴晴圆缺。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海峡两岸有太多的感人故事,藏在你、我、他(她)的心里。家庭老照片,可能是记录这些故事的最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人不为名有名声 树不为影有树影 我认识邱荣庆先生是在十多年前,那会儿他已是政协包头市委员会副主席了,我是委员。邱荣庆先生除了每年一次的全委会与我们相聚外,他还经常带领我们下基层视察,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像个官,也不像个儒雅的学究。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笑口常开,倒像一个朴朴实实的"贫下中农"。其为人和举止可谓真味是淡,至人如常。一次,一位友人请他吃饭,我也被邀请,这是一家很上档次的酒店,友人请他点菜,他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