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1978—2001年为第一阶段,"高访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国扩大和巩固在拉外交阵地,与部分拉美国家深化和升级双边关系,中国复关/入世得到拉美国家的理解和支持。2002—2012年为第二阶段,"贸易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贸易实现"三级跳",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全面展开,中拉双边关系形成三层次、多元化大格局。2013年以来为第三阶段,整体合作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拉经贸合作跨入"金融驱动"阶段,中拉开始对接"一带一路"。在中拉关系发展诸多成就中,准确把握拉美地区的3个特点、构建中拉关系的"四梁八柱"是两项突出成就。中拉双方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调适,向拉美国家阐明中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经济意义,展现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支持拉美一体化和拉美国家团结,分析总结经贸合作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将有助于推进中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非合作论坛与中拉论坛是中国与发展中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战略的两个重要机制,也为研究中国跨区域合作战略提供了两个重要范本。从机制成立时间、机制架构、合作政策体系等角度来分析,中拉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之间有着较强的延续性,也就是说,成立较早的中非合作论坛为中拉论坛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但是,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中拉论坛需要摸索出符合拉美地区特点和中拉关系发展阶段的发展路径。鉴于此,文章首先比较中拉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在机制建设上体现出来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然后针对非洲和拉美两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体化程度、对华认知、与中国经贸合作动能、中国在两个地区事务中的参与度、中国与两个地区国家在国际多边组织中的交叉性进行微观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拉论坛合作的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行,中拉整体合作终于由构想变成了现实。它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与发展中国家机制化整体合作的全覆盖,为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出了新的步伐。中拉整体合作是地区间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它与中非整体合作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但并非是后者的简单"复制品"。拉美特有的经济、文化和地缘因素决定了中拉整体合作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现实环境走出一条兼顾各方利益的特有之路,从而促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拉美经济增长整体陷入低迷的新形势下,中拉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能否持续、拉美经济模式转型多大程度上能受益于中拉经贸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拉双方均面临着推动结构性改革、应对国际经济合作规则升级的内外挑战,需要创新思路予以应对。中国国内经济转型、中拉经济合作总体规划出台以及中国强化对拉美投资和金融合作等均体现出中方旨在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对拉经济合作的努力,但这种努力能否在拉美落地生根仍面临诸多挑战。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大环境下,地区政治生态出现某种程度的右转以及重新重视发达国家的合作优势等初现征兆,中国作为拉美国家优先合作伙伴的地位受到挑战。本文认为,在中国进入相对低速和注重质量的新常态后,通过追求投资多元化、注重创新与基础设施、构建公私伙伴关系和加强经贸关系自由化进程等措施,重视开放共赢、市场规律和社会关切,强化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内的利益攸关方的良性互动,中国仍有望维持拉美优先经济伙伴的地位并改善在该地区的经济形象。2030年发展议程应该在未来中拉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拉美经济增长整体陷入低迷的新形势下,中拉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能否持续、拉美经济模式转型多大程度上能受益于中拉经贸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拉双方均面临着推动结构性改革、应对国际经济合作规则升级的内外挑战,需要创新思路予以应对。中国国内经济转型、中拉经济合作总体规划出台以及中国强化对拉美投资和金融合作等均体现出中方旨在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对拉经济合作的努力,但这种努力能否在拉美落地生根仍面临诸多挑战。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大环境下,地区政治生态出现某种程度的右转以及重新重视发达国家的合作优势等初现征兆,中国作为拉美国家优先合作伙伴的地位受到挑战。本文认为,在中国进入相对低速和注重质量的新常态后,通过追求投资多元化、注重创新与基础设施、构建公私伙伴关系和加强经贸关系自由化进程等措施,重视开放共赢、市场规律和社会关切,强化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内的利益攸关方的良性互动,中国仍有望维持拉美优先经济伙伴的地位并改善在该地区的经济形象。2030年发展议程应该在未来中拉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在"新常态"背景下,拉美已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优先方向。贸易、投资和金融是驱动中拉关系蓬勃发展的三大动力,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拉合作的新领域和新增长点。对拉美而言,基础设施的存量不足和增量乏力成为制约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积累的优势无疑能够帮助拉美弥合其困扰已久的基础设施"鸿沟"。本文以拉美基础设施匮乏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困境为逻辑起点,从经济外交的视角剖析中国对拉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认为在中拉整体合作的框架下,中国应积极利用其资金盈余和技术优势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PPP模式是中国企业参与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型模式,为中国对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机遇,然而PPP模式本身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拉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发展相对滞后的文化关系也被迅速提上政策日程。就中国而言,发展对拉文化关系既有助于中拉民心相通,也有助于增强中国在拉美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加强中国文学对拉传播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文化软实力和文学交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国文学作品对拉传播的现状,并在比较拉美文学作品在华传播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文学对拉传播存在的"数量差""时间差""语言差"和"影响差"等失衡现象。最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增强中国文学对拉传播有效性的一些建议,如加强机构和项目的规范协调以形成对拉传播合力,拓展传播渠道和推动立体合作出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并适时推行分流化教学,优化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应等,以期发挥文学作为促进中拉人民相互理解和情感沟通融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面临转型升级任务,需要新的发展动力与机制引领。"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受到包括拉美地区在内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将"一带一路"拓展至拉美地区,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基础。当前,加快"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已成为中拉间的普遍共识。为推动对接,需加强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需结合区情、国情,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包括明确阶段性目标,制订路线图,突出重点国家和领域。近期目标是快速推动互联互通,扩大贸易投资往来,使中拉关系再次迎来加速发展期,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新需求;中长期目标是通过发展战略对接,使拉美成为中国发展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中拉"命运共同体"意识。可重点围绕基建、油气、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尽快推动一批有代表性、见效快的合作项目,尤其是配合南美洲、中美洲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与拉美合作开展港口、电力、公路、铁路项目建设。不可否认,"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势必面临不少困难:国内配套支持有待完善,拉美国家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也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和拉美愈益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双方亟须加强相互认知、理解和信任,而文明对话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随着拉美成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一带一路"的框架设计及其内涵正成为推进中拉文明对话的主要动力和构建中拉文明对话机制的主要载体,因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同中拉文明对话追求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文明对话是当前国际关系的新范式,中国正是其主要推动者。就中拉文明对话而言,对话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即寻求尊重和包容、理解和信任、互学和互鉴),对话主体多元化和广泛化,对话路径也具有多样性。当前,构建中拉文明对话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可借此设立"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并纳入"中拉论坛"轨道;推动并支持拉美的中国研究,打造中拉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基于市场的文化交流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中拉合作进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新发展阶段,经贸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强。然而,拉美晴雨表的调查结果显示,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与相互间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不相称。与此相比,尽管日本与拉美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明显低于中拉合作水平,但拉美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却一直较高。究其原因,依托于当地日裔社团的文化人才储备战略和立体式文化交流网络是日本开展对拉文化外交的"秘密武器"。在"编码—二度编码—解码"这一跨文化传播链条中,日本通过打造高效传播中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损失或扭曲,为拉美民众呈现了更接地气、更能引发共鸣的日本文化产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拉美民众对日本及其对外政策的价值判断。借鉴日本经验,中国或可在"侨务公共外交"基础上,制定以华裔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外交战略:建立中国移民博物馆,帮助华裔建立"集体身份认同";建立华裔文化人才库,在华裔群体中培养"文化推手";建立市场化的文化传播平台,提供"一站式"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拉美投资正在成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拉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建业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风险。为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应特别从拉美政治生态、市场环境调研入手,严格按照国际通行规章和相关法律法规行事,创建多元合作方式,签署国家层面的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投资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拉关系从长期"累积"稳步推进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目前全方位、多层次、宽渠道和官民并举的发展新局面,为此,本文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拉关系呈现出特有的"累积-跨越式"发展特点.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进一步强化了拉美的不可替代性,从战略高度考量中拉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已刻不容缓,这是当前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外交工作同国家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必须依靠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切实维护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发展利益"的重要体现.尽管台湾因素仍被视为中国在拉关的核心利益,但因其具有复杂性,且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正日趋转变为中国在拉美的"常规利益",而"发展利益"正上升为中拉关系中的"重中之重".对中国来说,拉美是其工业原料的重要供应地,并逐渐成为中国能源来源地多元化的现实选择和中国企业布局海外的战略性支点.对拉美来讲,他们始终在对中国关系中以追求经贸合作的实际利益为重点,并把中国看作对外经贸关系多元化的战略选择.鉴于此,本文提出,"发展利益"完全符合中拉双方的发展逻辑,是中拉双方共同追求的战略核心和实现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领袖一直关注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致力于创造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平发展、有利于建立新的多极世界秩序的国际环境,追求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极端不平等和战争。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中国政治领袖致力于发展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合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双边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双边贸易额不断跨越历史新高,2007年的水平相当于30年前的100倍;双边相互投资活动较为活跃,合作方式不断创新.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和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带来冲击,中拉双边经贸往来也受到负面影响.但是在中拉双边贸易额下降的情况下,其降幅远低于中拉各自对外贸易的降幅,而且中国与巴西等国的贸易额还出现增长.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的进出口额在这些国家进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也在增长.面对新形势,中拉经贸合作领域在拓展、合作方式在创新,集中体现在中拉在投融资合作方面的新举措,中拉经贸合作已经建立了"一个指导性原则"、"一个机制化发展方向"和"一个新的合作平台"的基础,在短期内中国除了要抓住合作机遇,并与拉美国家携手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以外,还要看到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应当重点考虑如何构建中拉经贸合作长期性的、制度化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拉友好关系,中国逐步加大了参与拉美经济与安全合作的范围和力度。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正>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大国崛起中的对拉美关系专题"对英国、美国、苏联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历史成因和路径、对拉美政策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探究,以期获得必要的启发和借鉴,进而提高对中拉发展共性和差异以及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英帝国在拉美:经济霸权与外交策略》一文认为,拉美国家独立后,因受欧洲均势和美国牵制的影响,英国对新独立的拉美国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