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孟凡钊 《传承》2009,(6):84-85
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和旅游关系密切,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中的延展主要体现在旅游工艺品方向、人文景观、特色旅游产品等方面,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产业经济中的表现也是如此。多样化的途径为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中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延展并非通行无阻,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延展要受到文化多样性保护需求、民族文化的私密性、民族文化的时限性等多种要素限定。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的特点。作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仙居,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仙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  相似文献   

4.
观光和认知是游客出行的两个基本需求,游客的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飞瀑、溶洞、石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和文化实现全面的、系统的链接,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艳华 《人民论坛》2012,(36):102-10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又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均从国家层面指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准格尔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挑战(一)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了多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推动。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就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近10项。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明确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8.
周忠良 《人大论坛》2014,(10):28-29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明了贵州发展的方向。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开放引领,改革驱动,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进一步明确了贵州旅游业发展方向,开启了贵州文化旅游发展的升级大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旅游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  相似文献   

10.
工业旅游是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在我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总方向,对于丰富工业旅游内涵,健全工业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助推旅游经济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邢晟 《中国发展》2012,12(4):8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该文阐述了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其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有深远的意义;但两者的融合仍存在体制束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等问题;提出了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须做到: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品牌;用创意连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刘训华  ;王兆峰 《求索》2008,(9):78-79
产权保护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区域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产权保护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湘西民族地区分析了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保护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昌文化产业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是开发以文昌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业.开发文昌文化的旅游就要深入挖掘文昌文化的内涵.打造文昌文化旅游品牌,传承文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段伟 《传承》2013,(6):112-11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表现突出、由来已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往往长期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夹缝中徘徊。从开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上来看,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从成效上来看,古都文化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与分析旅游产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商品、旅游服务、旅游娱乐等为主要形式的,具有绵长产业链和经济文化双重属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是它的重要特点,它是公认的绿色产业,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航空枢纽,北京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集散地;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好地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承载着新中国宝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史实,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这些构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休闲产业的日益发展和文化旅游的深入人心,名人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比重亦在不断提升.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位较高,分布地域较广,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但迄今其开发程度较低.从名人文化旅游开发意义出发,结合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再现东坡风采,传承中原传统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段伟 《传承》2013,(8):112-11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表现突出、由来已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往往长期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夹缝中徘徊。从开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上来看,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从成效上来看,古都文化特色日益凸显。因此,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刘俊刚  童建新  李伟 《政策》2003,(8):10-12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涵盖面广的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近年来,我省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湖北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完全形成产业优势,品牌结构和行业管理体制还需要大力改善。因此,笔者认为,加快发展湖北旅游产业,必须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名牌。具体而言,要从"一江两山"的开发、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构建、湖北旅行社业的规范建设上着手,从而提升湖北旅游形象,促进湖北旅游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所产生的文化旅游将会成为羌族地区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以羌族文化与羌族聚居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羌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与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发展羌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凤凰县通过规划引领、系统布局、融合创新等方式,在完善旅游扶贫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综合体、创新性推进一二三产业态融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凤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稳定持续脱贫,并且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旅游扶贫必须基于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群众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内涵价值,整合多种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优势,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内源型发展道路;二是旅游产业具有辐射性广、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其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