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暴力 《红旗文稿》2012,(5):24-26,1
在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宏观经济上,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白暴力在《控制物价上涨需重视微观治理》一文中提出,物价总水平上涨,在许多情况下是由微观经济行为导致的。货币政策在当前控制物价上涨中具有很大局限性,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有很强的微观经济因素,应针对微观经济行为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市场价格放开后,如何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幅度,保持相对稳定,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稳定、社会安定,而且影响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和经济的发展。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省物价局领导,访谈录《采取有力措施 平抑市场物价》一文,概述了我省当前的物价形势,分析了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省委、省政府为平抑市场物价将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对“稳定物价”提法的看法第一种意见认为,“稳定物价”的提法不十分科学。1987年实际物价上涨指数不是7.2%吗?这本身就与物价稳定的概念不完全吻合。明明在涨,却在天天宣传稳定,这不利于稳定人心,只能降低物价政策的威信。第二种意见认为,“稳定物价”不等于“冻结物价”。物价稳定与物价改革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顺利进行价格改革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稳步地推进价格改革,又是使价格总水平能够在比较合理的基础上经常保持基本稳定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近几年物价大幅度上涨已形成事实,而且今后物价改革仍免不了提高物价水平,群众有情绪,但“稳定物价”的方针和口号不能放弃。因为稳定物价的方针是稳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稳定经济同深化改革一样,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稳价安民几个重大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森 《求是》2012,(8):25-27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物价工作。去年以来,政府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一系列稳价格、强监管、安民生的措施,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由于  相似文献   

5.
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7月25日举行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预测下半年的物价将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当中缓慢上涨,最终的结果如何,关键要看下半年秋粮的收  相似文献   

6.
采取有力措施 坚决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刘明祖同志在我区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采取增加供给,完善调控等多种有效措施,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各种经济矛盾的综合反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物价成为人们时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物价从2003年起连续4年保持基本稳定,但自2007年以来持续攀升。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打破了2003年至2006年保持的年均上涨2.1%的“高增长、低通胀”良好态势,自2007年8月连续5个月CPI同比增幅突破6%,全年平均上涨4.8%,成为自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问题是晋绥边区的主要问题之一。自然灾害、战争、农币过度发行、商人投机、币值不稳、贸易逆差等因素相互作用,推动边区物价短期内迅速上扬。在此情况下,边区政府在生产、金融、贸易、财政、流通等领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平抑物价,使物价趋于相对稳定,反映了边区政府在复杂经济问题面前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加强价格管理保持物价稳定──呼和浩特市抓“菜篮子工程”剪影为把物价升幅控制在国家、企业、个人均能承受的范围内,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府从保持社会稳定的整体出发,以保持粮、油、肉、菜、蛋价格相对稳定为重点,抓源治本,作流通领域文章,发通知,搞检查,抓落实,搞...  相似文献   

10.
一、近几年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原因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物价轮番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问题,它使价格改革陷于困境。这几年物价连续几年较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全面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能把改革坚持下去并获得成功。我国近几年来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分析。第一,货币发行量过多,是我国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的直接原因。物价问题,实际上是货币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几年来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可以看出与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3,(11):10-10
拥有新中国最早商业的省份 黑龙江的商业是新中国最早的商业。从1946年春,黑龙江地区相继解放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支援解放战争,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在没收敌伪财产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国营贸易公司,收购农副产品,销售布匹、棉花、食盐等主要商品,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平抑市场物价。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切的热点。对这个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几年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去年以来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主要调节控制目标是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调节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安定团结,具体概括为如下五个主要方面;(一)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协调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决策者面前的第一号经济难题。在西方发达国家,老式的由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危机可以通过扩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新视野》2006,(1):14-15
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物价涨幅明显降低,消费需求继续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但增幅趋稳,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长己进入稳定期。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增长稳定期的基本特征。努力扩大消费,持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绝好时机。政策的重点不是调控增长速度,而是完善经济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宏观调控方式。要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中长期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财委十一月全国财政会议确定的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经建第三的总方针,决定一九五一年全国国营贸易的总任务是发展城乡内外交流、稳定物价与实现中财委规定的上缴利润任务三万亿(东北除外)三项。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6年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牵动市场物价上涨的龙头,年上涨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2(?)个百分点,占总涨价幅度的55.8%。 (一) 农副产品价格幅度过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理论动态     
《前线》1991,(5)
应该对国有资产实行保值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随着物价的上涨,国有资产价值却在大量流失,如果按年物价上涨率5%计算,每年流失额高达800亿元左右,相当于我国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倍左右。王东京、刘彪于1991年2月17日在光明日报撰文提出应该对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8.
199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说到底,也就是中国市场的物价走势。据有关部门预测.1995年的物价涨势有13%、15%和18%三种可能,但最高也不会超过18%,而18%左右的物价上涨率.则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失败性结果。显然,这是一种相当乐观的估计。在我看来,如果不能在适度压缩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实行增加有效供给的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不仅15%左右的物价控制目标难于实现,甚至弄不好有可能出现经济停滞和物价的过度上涨,引起较大的社会震荡。这就是我们面临的1995年中国物价走势。因此,切实弄清推动1995年中国物价继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认真治理公费出国出境旅游,主要做法是:明令禁止,公开曝光;各方协调,共同把关;重点查处,决不手软;建章立制堵塞漏洞.2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疏导“民工潮”有良方,出省民工半数由劳动部门组织输送.同日,国家计委、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务必保持税制改革后物价稳定的通知》要求推进税制改革,保持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20.
1992—1994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三年平均每年增长13.2%。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零售价格逐年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3.4%,特别是1994年涨幅高达21.7%。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成为1995年经济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面对严峻的物价形势,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