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钟石 《瞭望》2001,(11)
2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 了《2000年国别人权报告》, 该报告以“人权卫士”的姿态评判世界上195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其中包括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无端指责,从而在新世纪第一春拉开了人权对抗的序幕。但是同以往一样,报告一经问世,便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国普遍谴责,国际社会以此来回敬美国的霸权行径。 美国国务院一年一度的《别国人权报告》至今已发至第25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日前发表的《2000年国别人权报告》前言中宛如一个救世主,声称1/4世纪以来,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始终非常关心人类的人权状况”,“这些…  相似文献   

2.
丑闻,英语译成"Scandal",堪称是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新世纪伊始(可能更早些)."丑闻"这一原本略带贬义色彩的字眼,却开始日益成为媒体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中的主题词汇:从美军"虐俘"丑闻、白宫性丑闻,到沙龙政府贿选丑闻、美国"特工门"和"情报门"丑闻等等不一而足.而今.人们对"丑闻"所承载实质内容的热心,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其抽象涵义的关注,它正在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务院2月 26日发表了 《1999年国别人权报告》,再 次以世界“人权卫士”的姿态点评各国的人权状况,其中包括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无端指责。然而就在第二天,数千名示威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集会,抗议判决连开41枪射杀无辜黑人移民迪亚洛的4名白人警察无罪,要求联合国关注美国日益严重的人权问题。这无疑给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人们不禁要问,有着极不光彩人权记录的美国为何置国际舆论于不顾,年复一年地大搞别国人权状况呢?其实要揭开这个谜底并不难,首先,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关心人权,而是谋求人权之外的目标,即…  相似文献   

4.
有选择,就有抛弃,这一体现人心向背的辩证法则在竞争激烈的投票表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5月3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改选过程中,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改选中被淘汰出局,从而在联合国这一世界大舞台上陷入比较孤立的尴尬境地。众多联合国会员国用自己手中的合法而又神圣的选票剥夺了美国肆意评判别国人权状况的资格,这表明自诩"人权权威"的美国在国际上强行兜售的单一"人权标准"在联合国越来越没有市场。更令美国尴尬的是,长期在人权问题上受到美国批评的苏丹和巴基斯坦两国此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当选,而且苏丹是经过…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西方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政界要人,打出“人权外交”的旗号,俨然以“人权卫士”自居。他们今天指责这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违反人权,明天指责那个国家在那个问题上违反人权。这些人果真是在关心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吗?从其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后果,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人权外交”的实质,就是搞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6.
近来,美国不是指责这个国家违反“人权”,就是批评那个国家缺乏“民主”,俨然以人权和民主的卫士自居。然而,它最近推行强权政洽,出兵攻占巴拿马,再次充分暴露了它根本无视人权和民主的真面目。 请看来自巴拿马的现场报道: 12月20日凌晨,巴拿马城居民被炸弹声惊醒。接着,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机枪声划破夜空。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的1.3万驻军兵分5路,同时向巴拿马城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7,(11)
3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3月6日发表的《2006年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肆意歪曲和无理指责。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美国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连续第八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这份人权纪录援引了大量例证说明美国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全文  相似文献   

8.
一向自我标榜“人权卫士”的美国在今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中落选,可在一周之后,美国会众议院投票决定,冻结应支付给联合国的最后一笔欠款2.44亿美元,直至美国重新取得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一副无赖国家的丑陋嘴脸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9.
美国坚持对人权状况进行观察和提出报告的做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今,美国愈发喜欢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剪裁事实,体现霸权。人权报告直接起源于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案502B项的修正案。这个修正案要求国务卿每年就“每个被提议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在尊重国际承认的人权方面的情况”向国会传送一份“详细而完整的报告”。该修正案通过以后,1977年1月就任总统的吉米·卡特领导下的国务院新设了一个人权和人道事务协调员的职位。这个职位后来升格为负责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这个部门起草了第一份人权报告,并提交给当…  相似文献   

10.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人员死伤和馆舍毁坏。这种违反国际法起码准则的行径令世人震惊,这副以“人权卫士”自居而肆意践踏人权的无耻嘴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同时也使很多人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的图谋由来已久、尽人皆知,国内外的民运势力就是他们的应声虫。一些去过美国的或没去过美国的人对美国的印象好像也不讲,人们对西化似乎已不以为意,可谓“好花渐欲达人眼”。恰在此时,美国把五枚导弹投向了我驻南使馆,实际是投在了中国人的心上。这就使中国人不得不思…  相似文献   

11.
临近岁尾年末时,按照惯例新 闻媒体总会评选各种各类的 本年度“十大事件”、“十大新闻”等等。1999年 12月 20日,美国最著名的时事杂志《时代》周刊评选出该年度的世界十人丑闻,却又评出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来──1999年初在美国国内和中美关系中闹得沸沸扬扬的“考克斯报告”居然名列“十大丑闻”之中。《时代》周刊在这条丑闻前加了一个小标题:“考克斯报告的秘密与谎言”,并且评论指出,考克斯的煽动性报告几乎点燃美中间的新冷战。 此前不久,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及合作研究中心的四位权威科学家和教授举行记者招…  相似文献   

12.
新闻回放 自巴格达阿布格菜布监狱美军虐俘丑闻5月曝光以来,媒体不断披露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今年,有来自美英日中等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有部分被绑人质经多方努力获救,但至少有30余名人质遇害,还有一些人下落不明。6月28日美英联军提前秘密举行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接仪式,不过,权力移交后,十几万美国军队仍将在伊拉克驻扎,主权移交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无视有关国际法公约 ,恣意践踏南联盟人民人权的行径 ,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外交的虚伪性和两重性 ,也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美国“世界人权警察”的险恶用心。美国人权的外交政策 ,究其实质不过是其推进世界霸权的一块恍子 ,是美国及其盟友的人权 ,是对其他国家的“强权”、“霸权”。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重的人权标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 ,这些观点是美国双重人权标准的生动写照。美国历来标榜自己是“人权的卫道士” ,但在国际社会却一贯…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 议4月18日以唱名表决的 方式,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动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一结果使美国在人权会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又一次遭到失败。自1990年第46届人权会议以来,美国反华人权提案9次被挫败的事实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今年4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向联大提交了题为《我们的人民: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报告,供今年9月6日至8日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审议。安南的目的很明确,即…  相似文献   

15.
不知根据哪条理由,美国有权一年一度 地发表对别国充满指责性和诬蔑性的 《国别人权报告》。美国究竟从哪里获得“统管”普天下“人权”的权利呢? 是世界各国政府或老百姓赋予它这种权利吗?但未听说过哪些国家及其人民曾“拜托”过美国代劳此事。 那么,是历史上有什么国际条约或国际协定规定每年必须由美国出面履行这种“点评”他国人权的义务吗?但我们至今对这种规定闻所未闻。 那么,是美国的“人权纪录”胜于他国,有本钱对别人说东道西吗?我们只要随手翻阅一下美国自己媒体的一些公开报道,就可发现,美国的人权纪录不仅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16.
作案动机     
美军虐俘,闹得沸沸扬扬。 谁是“真凶”?众说纷纭。按照侦探小说的套路,要看谁有作案动机,谁有作案动机,要看谁能从中得利。 直接虐俘的美军士兵不但有作案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其人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政策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模式作为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标准,把人权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准则。近些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利用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提出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政治犯”“良心犯”问题、“妇女人权”问题、“宗教自由”问题、法轮功问题等,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本文试作一探讨。一、世界格局和东、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时代根源美国人权外…  相似文献   

18.
钟石 《瞭望》2004,(13)
联合国第六十届人权会序幕已于3月15日在日内瓦拉开,会期6周。在会议进行了一周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突然宣布美国将在本届会议上提出反华人权提案。对于美国这一举动,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此之前美国已经10次抛出过类似的提案。只是这些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提案,在人权会上都逐一被挫败。今天,当美国再一次指责中国人权状况“退步”,并以此为由,决定在人权会上再提反华人权提案、挑起新一轮中美人权对抗时,人们倒是想同美国认真理论一下,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进步”与“退步”的标准何在。  相似文献   

19.
谭华琼 《学理论》2011,(14):37-38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美国借此来强化其人权外交,企图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是美国以人权为外交准则的对外关系战略,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20.
未羊 《瞭望》1997,(13)
美国副总统戈尔先生刚刚访问了北京,在此之前不久,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女士已经在北京访问了一趟,据说创造了国务卿上任后首次出访即包括中国的先例。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务院却照例发表污蔑中国的人权报告,国会又通过了干涉香港事务的《香港回归法》,而在日内瓦,美国正联络部分盟国在人权会议上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猛烈攻击。这厢在接触,那厢在进攻,中美关系是怎么回事?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不过,原诗的结论是“道是无睛却有睛”,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