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原春夫  刘建利 《法学》2015,(2):133-139
日本刑法学说史的发展背景是欧洲刑法学说史。欧洲近代刑法学产生于启蒙主义思想,后者带来了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原则、报应刑论等刑法思想,并促生了古典学派(旧派)。后因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出现了近代学派(新派),并与旧派及折衷派展开了激烈争论。日本刑法学说最初引进了法国的折衷派观点,后因国家体制的原因又大量引入德国法律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新派所影响,促进了刑事政策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刑法学说基本上倾向于旧派的立场,至今仍争点不断。  相似文献   

2.
刑事旧派与刑事新派在刑法理论问题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截取一个侧面,分别介绍了旧派与新派的代表人物在犯罪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新旧两派的犯罪观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刑法学理论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两大学派,即旧派的行为刑法和新派的行为人刑法,两大学派既各执己见又相互融合。随着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产生,并合主义刑法理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刑法的主流。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阶段,但是,这种并合只是体现在刑罚论方面,并未涉及到犯罪论部分,并未改变和影响我国刑法大的框架,只是消解了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之间的矛盾。我国刑法学要真正走并合主义的道路,克服新旧两派之短,吸取两派之长,必须引入人格刑法理论。而引入人格刑法理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格测量科学化的问题。在目前使用的四种人格测量法中,投射测量法更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正> 二、近代学派近代学派也称新派或实证学派,其产生、发展及其演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或时代特征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德国,由于近代大工业城市发达,阶级斗争激化,贫穷、失业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等的社会不稳定现象,导致犯罪现象激增的后果。旧派的刑法理论,面对这种局势,显示出无能为力的状态。这对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不利。应此政治需要,而出现了新的刑法理论的近代学派。又由于科学文化的日愈发  相似文献   

5.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明楷 《法学研究》1997,(6):93-105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张明楷一、序说: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区别刑法理论上存在旧派与新派之争,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者在犯罪论方面表现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也是不言而喻的现象。客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是表现在外部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实害。因为犯罪是对...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但是,人们对于刑事责任的两大根据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刑事责任根据的特征则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产阶级关于责任与性格的学说及评析探讨刑事责任根据中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问题,可以追溯到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新旧两派之争。旧派主张客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在于犯罪人的行为责任大小,以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后果或危险之大小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而新派则主张主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不在于犯罪行为,而在于其性格…  相似文献   

7.
刑法应当客观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理论发展史上,围绕着刑法解释的目标,一直存在着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的纠葛以及形形色色的折中观点:一、主观解释说。刑法的主观解释理论认为,刑法解释的目标就在于探求立法者在制定刑法时的真实立法原意,该种解释理论又被称为立法原意说。主观解释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的主张,又由于刑事古典学派内部存在着前期旧派和后期旧派的分野,在刑法解释的学说史上就先后出现了旧主观说和新主观说。  相似文献   

8.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团藤重光刑法思想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副主编鲜铁可博士团藤重光(1913──)是日本旧派阵营的一位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当今日本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影响最大的头号权威。他曾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最高法院法官。他的主要著作有:《刑法纲要...  相似文献   

9.
论未遂犯的处罚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未得逞,实际上就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没有发生刑法分则所要求的侵害结果。然而,各国刑法对于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几乎都犯罪化了,这就涉及到处罚未遂犯的依据问题。旧派主张以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的现实危险为依据,而新派则认为犯罪行为所征表出的危险人格是处罚未遂犯的依据。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主观罪过是处罚未遂犯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仲民 《河北法学》2014,(11):165-172
正当性是刑法存在之本,对刑法正当性的探寻是刑法及刑法理论自觉、自立及自足的彰显。刑事旧派与新派关于刑法的正当性观念伯仲自见,但均囿于特定境域,其面向开放的历史难免捉襟见肘。刑法的正当性须考量刑法应有属性方能获得合理诠释。刑法应有属性之国家性、市民性及社会性分别演绎出国家、市民及社会层面的刑法正当性观念。国家层面与市民层面的刑法正当性系矛盾关系,立于权力——权利之端,分别旨向秩序——自由,刑法正当性须在两端之间寻得平衡,而旨向发展的社会层面的正当性使之成为可能。在社会层面的刑法正当性观念导向之下,正当的刑法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要”的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