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IL-4和IL-10在青霉素过敏死亡豚鼠死后0~48h的水平或表达。方法采用青霉噻唑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死后0~48 h提取血液或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组织表达和IL-4、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肺和气管中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增强,血清、肺、气管中的IL-4、IL-10水平增高(P0.05)。结论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IL-4和IL-10在青霉素过敏死亡鉴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变化及在法医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颅内出血患者住院后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重型与轻型患者后第1、3、5、7天血清IL-6、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重型患者入院第5、7天的血清IL-6、TNF-α较轻型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最后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发现死亡组随着时间延长,在第5、7天时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此外,血清IL-6和TNF-α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r=0.721,P0.05)。结论检测颅内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对观察其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法医学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卷曲受体4(FZD4)为例,探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能否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 7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后4h、8h、12h、16h、20h、24h、28h、32h、36h、40h、44h和48 h组(n=6)。麻醉后,采用重力锤自由落体方式砸伤大鼠右后肢,取股四头肌处挫伤的组织。应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肌肉中FZD4蛋白及m RNA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ZD4表达于骨骼肌细胞膜上,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未见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FZD4 m RNA在损伤后8h、12h、36h和40h显著上调(P0.05),均超过对照组的两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FZD4蛋白的表达在8h、36h、40h、44h和48h组明显增加(P0.05),但均未超过对照组的两倍。结论 FZD4 m RNA和蛋白在肌肉挫伤后呈时序性变化规律可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FZD4 m RNA比FZD4更适用于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脑损伤组(36只),在建模后1、2、4、8、12、24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挫伤部位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EPO以及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h内,EPO及EPOR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PO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911(P0.05);EPO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05(P0.05)。结论大鼠颅脑损伤早期EPO及EPOR的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卷曲受体蛋白2(frizzled-2,Fzd2)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利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4~48 h每4 h大鼠骨骼肌中Fzd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Fzd2 mRNA在损伤后24 h、36 h、40 h相对表达量增高,24 h组表达量达正常对照组的两倍(P0.05);而Fzd2蛋白在损伤后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Fzd2 mRNA在一定时间内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入河水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河水溺死组、抛尸入水组及脱颈致死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AQP-1、AQP-4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河水溺死组AQP-1蛋白的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和脱颈致死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河水溺死组AQP-4蛋白的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和脱颈致死组(P0.05),而Western印迹法未检测出三者的差别(P0.05)。河水溺死组大鼠肺组织的AQP-1、AQP-4 m RNA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P0.05)。结论河水溺死组的大鼠在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AQP-1、AQP-4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对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尸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溺死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IL-13 m RNA的变化,探讨其在法医学溺死诊断鉴定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溺死组、空白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对照)。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右心室血清及右肺下叶、心肌,应用Taq 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右心室血清IL-1α、IL-1β、IL-13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心肌梗死组比较,溺死组大鼠肺组织IL-1α、IL-1β及IL-13 m 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血清IL-1β、IL-13 m RNA表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血清中IL-1α、IL-1β及IL-13 m 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及IL-13 m RNA在溺死后大鼠右心室血清中表达量均有改变,表明其变化与溺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小RNA17 (miR-17)与HIF-1α、STAT3在心脏性猝死(SCD)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因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的20例心脏标本作为SCD组;选取20例死因为非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HIF-1α和STAT3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心肌组中miR-17、HIF-1α和STAT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心肌组织中HIF-1α、STAT3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36、-3.552,P 0.01);两组心肌组织中HIF-1α与STAT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96,P 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SCD组心肌组织中miR-17与HIF-1α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706, P 0.05),miR-17与STAT3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730, P 0.05)。结论 SCD心肌组织中miR-17、HIF-1α高表达,STAT3低表达,miR-17、HIF-1α和STAT3联合应用有望作为诊断SCD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骨骼肌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腓肠肌内注射心脏毒素,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h、4h、8h、12h、16h、1d、3d、5d、7d、9d、13d、17d、21d的损伤处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对含量,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骨骼肌损伤后,损伤区依次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损伤后5d大量新生肌细胞生成,至21d基本完成肌细胞修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骨骼肌损伤后:ROS相对含量仅第12h降低(P0.05);Nrf2蛋白16h表达升高(P0.05);Nrf2阳性核率在损伤后增多,16h~1d达到高峰,随后逐步减少,最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0.05)。结论 Nrf2蛋白参与了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调控,Nrf2阳性核率随损伤时间呈时序性变化,可用于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u HF  Li YH  Chen Y  Cheng LB 《法医学杂志》2006,22(1):12-14,F000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和扩张性心肌病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57%,三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52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肌中细胞骨架蛋白均有破坏,且随着由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dystroph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说明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与dystrophin的被破坏有关,病毒感染并破坏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功能受损,从而使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1.
<左传>文辞古奥,义蕴深微.由于时代悬隔,虽经历代训释,疑义犹夥.本义湮没,通假不明,指代不清,诸般情形,在在多有.本文就襄公时期若干训诂问题予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董邦俊 《河北法学》2004,22(4):67-69
贪污罪的概念是关系到贪污罪的认定的重大问题。然而刑法界对贪污罪的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对贪污罪概念的重构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对贪污罪作出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胡东海 《法律科学》2011,(4):121-127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4.
物权变动的公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厚国 《现代法学》2005,27(3):18-30
物权变动涉及财产的涌流,关乎一国的交易秩序,因而公示极其重要。公示将物权的实际状态表彰于外,为社会认识。公示主义的中心理念在于交易便捷与安全的社会价值,通过对交易人信赖的维护,向社会交易界提供统一的、稳定的、普遍信服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16.
康明 《行政与法》2005,(7):120-123
如果仅从根据立法原意和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相关规定来理解,渎职罪主体应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如考虑到刑法总则第九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以及总则对分则第九章渎职的指导作用,则渎职罪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文试就如何界定渎职罪主体范围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罗时贵 《北方法学》2012,6(3):115-124
法律资格纷争成为英美法理学传统的一道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法学流派。从法的合法性判准的不同模式出发,证立整全性不仅可以进入法的合法性判准的行列,而且必然成为当下法的合法性判准的最佳选择。这一必然的最佳选择基于整全性在理论上符合法律的终极目的,即最高指令——人类"善"的生活,在法律实践中实现了平等尊重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理想型的法律。如果这一论证结论确实可行,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哈特与德沃金关于法律概念之争,终结和平息不同法学流派对法律资格的纷争。对于法律资格的回答将聚焦于法的合法性和整全性的关联考察,其对法理学的重述将开辟新的理论疆场。  相似文献   

18.
提单的管辖权是正确处理无单放货等提单纠纷的首要问题。提单的管辖权条款属于协议管辖,是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物。无单放货案件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所谓的“侵权纠纷一般不适用协议管辖条款”的规则并不能当然适用。根据现行法以及民事侵权的基本法理,分析中国法院用于否定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侵权诉因”及“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两个主要事由,认为以“侵权诉因”排除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违背法理;而以“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作为否定承运人总部或主营业地之管辖连接点的理由也过于极端。在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提单管辖权条款问题的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洪坤 《现代法学》2003,25(1):89-94
本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论证程序正义在我国的可适用性问题。通过分析程序正义在我国的价值,及对社会现状的剖析,揭示程序正义的形成障碍,进而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较为稳妥的解决,建构了程序正义从观念到制度的立体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于法治结构模式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把握法治的整体性,确保法治的全面性,尊重法治的过程性,防止将法治建设运动化.法治结构模式中的要素结构模式和层次结构模式是两个最基本的模式状态.对两个模式状态的探析,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