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的本质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诚信问题的本质是现实社会诚信问题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并因网络社会的特性而尤为突出。因此网络社会诚信问题的治理,就必须遵循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完善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起一个以自律为主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颖 《理论导刊》2013,(9):53-54,68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其中不乏文化传统的原因。中国文化传统实际上缺乏诚信,集中表现在:缺乏诚信建设的文化前提,即自由意志和规则意识;"人性善"的道德假设不利于诚信规则的建设;儒家"爱有差等"的伦理原则不利于诚信标准的确立;缺乏宗教信仰的实用理性文化传统不利于诚信的保障。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建构的基本思路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立人",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经济伦理素质欠缺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经济伦理素质欠缺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官本位”的影响 ,重政轻商。二是受到企业家职能不清、产生制度不规范和社会诚信制度不健全因素的影响。三是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伦理建设,必须以社会公正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坚持义利并重的伦理价值观,进行制度伦理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创建民主、正义、诚信、勤奋、互助、和谐的道德环境和道德氛围,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目前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局面,使我们明白当前网络伦理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在构建网络伦理时,必须坚持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原则、自主自律的原则等等。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网民自我角色意识,健全网络法制,加强网络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6.
林庆 《行政论坛》2010,17(3):44-46
公共行政不仅应当追求科学化,还应该恪守道德的原则。行政伦理是对行政活动的道德审查。行政伦理的设定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基于中国“自律诉求”传统行政文化的制度困境、西方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分析,新时期我国行政伦理诉求的路径应包括道德的制度安排和个体德性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不同特点其思想根源在于人性善恶论的不同倾向。人性善与人性恶分别是中西人性论的主流思想,由此导致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伦理教化、内在修养、重私德和追求圣人之德与西方传统伦理文化重制度建设、外在约束、重公德和要求常人之德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张"义务论"伦理学的方法,坚决反对西方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伦理原则。他认为,正义是不受偶然的社会和自然因素影响的自律的理性人的一致同意,是作为理性的人的自我构建。这与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是完全相契合的,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就成他批判反对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最有力的武器。罗尔斯从康德的自律道德原则出发,设计论证了他的《正义论》理论原点"原初状态"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诚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在伦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领域对"诚信"都作过各自的深入研讨,但在公共伦理视阈内对诚信作综合研究尚有不足,而这又正是"诚信上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公共伦理视阈内,诚信可以拆分为"诚实+信用",因而它既是道德范畴,又是经济范畴。依"诚实的信用"来理解,我们可侧重其经济意义。在这一理解下,公共伦理视阈中的诚信问题可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之中。而就道德范畴而言,信用主要是建立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生态系统是网络生态主体与网络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网络生态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污染问题突出,信息膨胀与信息资源短缺并存,个人隐私面临威胁等。造成网络生态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关网络伦理的规范相对缺失,网络主体的自律能力较差,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解决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应坚守无害性的最低要求,坚持诚信原则,切实做到知情与同意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网络伦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吕世辰 《理论探索》2007,(2):114-116
随着网络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网络伦理的构建亦成为必然。构建网络伦理应遵循“全民原则”、自主自律原则和“无害原则”。具体实现途径为:加强网民自我角色意识、自我道德意识的培养;健全网络伦理道德的维护机制;健全网络法制,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王淑芹 《理论视野》2011,(10):39-41
当下诚信严重缺失所引发的信任危机及其社会焦虑,使得诚信建设成为政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社会诚信建设问题上,我们既要反思传统诚信德性的局限性,契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而注重诚信的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也要避免西方信用制度的片面"移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分析社会诚信问题的科学方法论,诚信是社会道德风貌的基本标识和道德理念的核心元素,社会诚信价值观有其特定的根植于社会实践的道德传承图景,社会诚信缺失是道德传承过程中的非良性变异。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及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视角出发对社会诚信缺失原因进行多维剖析,有助于深刻揭示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为依据,运用系统论的视野审视社会诚信治理,坚持多措并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是当代中国在深度市场化和社会信息化境遇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诚信建设: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体系是由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和自律屏障层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系统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惠珠 《党政论坛》2014,(11):39-4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诚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在伦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领域对“诚信”都作过各自的深入研讨,但在公共伦理视阈内对诚信作综合研究尚有不足,而这又正是“诚信上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国家公务员掌握着国家和政府的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组织管理各项行政事务,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国家公务员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应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示范者,严格遵守诚实信用,才能培养、推进和营造全社会的诚信环境,市场经济才能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国正在推进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对于开阔我们的思维视角、积极推进我国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具体方法以及给予我们的启迪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对中国传统诚信价值观的继承。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诚信"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准则,也是社会交往和国家治理的价值规范,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同样也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任何一个层面缺失诚信,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而也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规范。传统诚信文化的丰厚资源,也为倡导国家诚信、社会诚信以及个人诚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和工具理性的扩张,造成了当代中国公共伦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而广泛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它是中国公共伦理生成与践履的催化剂。因此,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现代社会资本的存量,是中国公共伦理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廉洁文化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复合型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思想文化条件;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文化动力;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道德中枢;作为一种生态伦理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伦理支撑。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效能,应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使其成为社会管理中弘扬廉洁文化的先进载体;政府要优化弘扬廉洁文化的社会管理环境;坚持以廉洁尺度来评判社会管理绩效;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中的廉洁文化向廉政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