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8,(24)
90年代以来中美高层互访录1991年11月15日—17日,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1992年1月31日,中国总理李鹏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1993年10月31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傅利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1989年6月以来...  相似文献   

2.
焦点人物     
《瞭望》2004,(47)
鲍威尔:“鸽派”国务卿辞职 11月15日,美国连任总统布什接受了国务卿科林·鲍威尔递交的辞呈。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从此完成了他的4年任期。被媒体称为“鸽派”的鲍威尔在大选前就已明确表示,他不会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内谋求职务。因此鲍威尔宣布辞职未出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布什于2月21~22日对中国进行了工作访问,江泽民主席同布什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重大的国家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取得多方面积极的成果。布什此次访华对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而且也标志着两国将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在今后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一直受到各方关注。细观布什及其政府班子入主白宫后的迹象,新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正在逐步明朗:   ——积极主张继续发展对华经贸关系,认为这样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这实际上是美国工商界,尤其是大跨国公司的主张。共和党历来是美国工商界的代表,布什当选后,其政府班子也表达了继续发展对华经贸关系的意愿。   ——在中国加入 WTO问题上,一方面表态继续支持,另一方面又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提出高要价,争取更大利益;同时加强对华履行双边贸易协议和世贸组织承诺的监督机制。   ——继续奉行“公平、…  相似文献   

5.
6月29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开始访华,这是她亚洲三国行的最后一站。赖斯此行选择日、韩、中三国,重点在朝核问题。6月26日,鉴于朝鲜同意近期内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和敌国贸易法中除名,种种迹象显示朝核问题有可能迈出实质性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赖斯前往北京讨论朝核问题前,先访问中国地震灾区四川,表达美国人民的慰问和同情。这个小小的插曲给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专电 10月底,美苏双方同时宣布,布什总统和戈尔巴乔夫主席将于12月2日和3日在地中海美苏军舰上举行“非正式”会晤。 这一宣布颇使人们感到意外。刚在一个月前,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美国西部杰克逊举行会议时宣布的是,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定于1990年春末或夏初在美国举行最高级会谈。何以时隔不久又插进一个“非正式”会晤? 布什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厌其烦地解释说,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超级大国首脑会谈,而只是一次“会谈”,是一次“临时性的非正式会晤”,没有固定日  相似文献   

7.
2月中下旬,美国布什政府接连采取了两个较大的外交行动;一是国务卿贝克对北约14国的穿梭访问,二是布什本人的亚洲之行。布什上台不久,就走了这两步棋,不仅表明了他对美欧、美亚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5,(44)
于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79岁高龄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丹始了他任期内的第一次访华,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近20年中,格林斯潘主席引领着美国经济走过起起伏伏,”布什在评价格林斯潘时这样说。其实,不仅是美国经济,在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职位连任5届18年的任期内,他在运用货币政策方面一直牵动着全球的经济神经。  相似文献   

9.
反映中美关系的内涵和性质起了重大变化,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进入了第三阶段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结束了他上任后的首次访华行程。访华期间,保尔森与吴仪副总理联合宣布,正式启动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中国将赶上美国,而是中国没能继续进行维持增长和解决该国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必须的改革,”9月13日,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如是说。该讲话被认为是与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一年前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的演讲同样重要的对华政策基调发言。佐利克就是在那次讲话中提出中国要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保尔森在这篇讲话中则更进一步称“鉴于其规模和在世界市场中的角色,中国无疑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领导国家,并且值得作为一个领袖来对待。”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1,(32)
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于7月28日访问了我国。江泽民主席在会见鲍威尔时说,中美关系正在改善。我们也期待着布什总统于今年秋天访华。自1972年双方重新打开交往大门以来,中美关系在广泛的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我们两国人民从中受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从中受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应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登高望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程慧  陈莎莎 《党政论坛》2013,(12):13-13
作为一个“知华派”,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访华期间明确提出了中美“特殊关系”的新概念,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外交信号。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专访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缩小双方分歧促进世界和平●本刊驻华盛顿记者李红旗范颂九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接受了本刊驻华盛顿分社记者的专访,现摘要刊登如下:问:克林顿总统就要对中国进行访问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双方为此所作的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2,(24)
中国 中国赞赏布什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 外交部发言人6月3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美国总统布什6月2日向国会建议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表示赞赏。发言人重申,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美关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的基础上,使两国关系继续得到改善,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6,(26)
佐利克:美国副国务卿弃政从商 6月19日, 美国国务院第二号人物,主要负责中国和苏丹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宣布辞职。佐利克今年52岁, 198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1985年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进入里根政府的财政部做法律顾问,1989年老布什当总统时, 佐利克成为老布什最重要的私人顾问之一。佐利克在担任美副国务卿之前,曾在财政部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离职后佐利克可能进入高盛公司任职。  相似文献   

15.
《瞭望新闻周刊》专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瞭望新闻周刊》就中美关系问题采访了正在北京出席“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的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芮效俭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美国和中国有很好的合作,也一直在共同磋商许多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觉得两国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战略上还缺乏信任。布什总统这次来访的重要性, 就在于要通过与胡锦涛主席的对话,使两国之间互不信任的程度降低。这有助于减少美国人的担心。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中国正在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最近的军事发展。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国内的争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任国务卿鲍威尔1月24日在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时表示,刚刚宣誓就职的布什政府重视对华关系,愿意加强美中两国的合作与友谊。鲍威尔在美国会作证时说:中国是美国的“竞争者”和潜在地区对手,同时也是愿意在两国战略利益重叠的领域合作的贸易伙伴。治·沃克·布什已经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其外交政策的主导性思维体现于“独特式的国际主义”理念之中。所谓“独特式的国际主义”,就是要在外交领域,充分利用在“新世纪和新时期”美国面临“无与伦比”的历史机遇,重塑美国实力与理想的传统思想,通过“理智地”使用武…  相似文献   

17.
素有“铁血”外交官之称的约翰·内格罗蓬特正式出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还不到一个星期,把出访首站选在了中国,这位67岁的前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很可能已经成为布什心目中取代赖斯、打破伊拉克困局的绝佳人选,他的到任也将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思维逻辑是,乘俄罗斯无力、中国无意进行新的军备竞赛之际向两国挑战●美国会已有人在叫嚣,“花600亿美元拖垮中国”当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美国向全球发出了一个不祥的信号。新任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相继就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发表言论,口径一致地表示要继续发展及部署这一系统。美国新政府的这一立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给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投下了阴影。新班子坚持强硬立场去年9月1日,鉴于国内外的反对以及数次试验失败,克林顿总统宣布,由于对国家导弹防…  相似文献   

20.
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是一种对等、互惠的安排,是双方进行正常贸易的基础,对双方都有利,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这个道理,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3月访华前在澳大利亚时,澳国外长埃文斯就点明白了,他说,“我们认为最惠国待遇不是什么优惠,它是进行贸易的正常基础。”但克里斯托弗访华时仍然把最惠国待遇当作一根胡萝卜来用,把它同所谓人权问题挂起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