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的中国观     
西方长期以来一直误判中国,其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比如"欧洲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和"历史终结论"。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变革,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美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版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中国人今天进行的探索,必将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未来发展作出弥足珍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西方模式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中国要做的无非是全面转轨到西方模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与西方接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在《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一文中则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她的崛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3.
郭万超 《党建》2012,(11):23-25
西方普遍认为中国若要持续高速发展,必须采用西方模式。这个答案遵循的是西方经济学传统逻辑,显然难以解释中国现象。若以更广、更深的视角观察,中国奇迹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形成了充满巨大发展活力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其深深植根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大地,这块土壤为其成长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条件。中国道路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文明。在以自己的经济奇迹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为人类探索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书海导航     
该书是作者继《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之后探讨中国模式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从“文明型国家”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解释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论证了中国许多做法的深层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张维为 《理论导报》2014,(10):11-11
正理解中国,特别是解释"中国模式"得以成功的制度原因,可把重点放在解读中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中国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即"一国四方"。这些制度安排保证了中国的迅速崛起,也是"中国模式"超越西方模式的重要制度保证。"一国"——"文明型国家"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有八个特征,即"四超""四特"。"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6.
张维为 《共产党人》2011,(20):45-50
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非常重要,而政治话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而我认为,中国这种"文明型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10,26(5):78-80
“中国模式”不能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也不能用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只能用文明类型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的政治主导型文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模式”就是现代政治主导型文明,其基本特点是:一心为公、为民的执政党的领导;国家可掌控的市场经济;“政治-伦理-科学”型的文化。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也与现代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有很大区别。后者的基本特点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受经济力量控制的议会制民主政治:“商业-宗教-科学”到的贲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是我们顺应历史趋势,保持先进性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制度前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的构建必须把制度、理论和道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又不同于苏联式现代化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厚的中国智慧,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也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为寻求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周月  张晓君 《世纪桥》2024,(2):112-114
现代化长期以来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工业化。然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现代化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超越、逻辑超越、模式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基石,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15):21-22
西方的主流社会正日益担忧,中国道路或者说中国模式,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甚至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西方曾有两大冲突理论,一是“社会制度冲突论”,二是“文明冲突论”。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正在形成第三种冲突理论——“发展模式冲突论”。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社会曾对中国击掌欢迎,认为中国很快会演变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加入他们的阵营。但是,当他们的期待“受挫”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西方国家便掀起一轮接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并进行了以“围堵”和“接触”为代表的两手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从构成上不限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制度文明、信息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形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有赖于文明观的转变和文明发展模式的调整。以人为本,多种文明一起抓,走综合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选择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文明模式,是文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成芳 《理论学刊》2013,(1):14-19,127
一个国家的角色定位,是其历史主动性觉醒与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对本国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做领袖,而不是作随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优越于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本主义本质,代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大国,中国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放眼未来,坚持真理引领、正义价值引领和科技创新引领,努力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生态文明的、美丽的榜样国家。  相似文献   

14.
喻中 《理论导报》2014,(12):13-13
正研究中国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从概念出发,更不能用所谓西方模式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西方宪政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许多关于法治乃至政治发展道路的话题,都被这样一个具有特定西方政治法律话语含义的概念所遮蔽,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事实上,西方宪政从表现形式来看,是多元化、多样性的,不可能呈现出一个单一的模式。无论是英国的宪政还是美国的宪政,都是地方性知识,都没有普适性。今天,中国在全面推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文明的“癌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风 《学习论坛》2004,20(7):22-27
西方古代文明是大致健康的文明.现代西方文明的物质文明疯长,精神文明中的知识疯长,道德和智慧却严重萎缩,是一种病态的文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这种病态的显现.现代西方文明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癌变".如今,现代西方文明表现出强大的同化力量,但它正把人类引向毁灭的深渊.现代西方文明的扩张是人类文明的"癌扩散".为恢复人类文明的健康,必须来一场文明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王玉周 《党建》2013,(6):32-34
所谓"普世价值"的社会载体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对于"普世价值"的普适性,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表示怀疑。 "普世价值"的主张,实际上是推销西方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 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圈之中,是"普世价值"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党课》2014,(10):49-49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  相似文献   

18.
在 16— 18世纪 ,随着中国文明的传入 ,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由于耶稣会士的影响、思维方式和变革社会的主张的不一致以及欧洲中心论等原因 ,西方思想家形成了“颂华派”和“贬华派”两个阵营。无论是“颂华派”还是“贬华派” ,他们都从中国文明中汲取养分 ,接受影响 ,并把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和见解溶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使之成为欧洲或西方政治思想和学术主潮中的一份子 ,并对欧洲或西方产生长盛不衰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浩波 《探索》2012,(6):11-16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社会文明观,具有"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的文明意蕴及其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理论诉求,就是要从本质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实践诉求,就是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选择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指正一条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上,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从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变迁的角度,对中国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对中国农业文明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