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里长城伴你行伊达“古代武士”的表演,令你有昔日重来之感。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1969年7月20日首次登月成功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肉眼只能认出地球上两项人造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相似文献   

2.
<正>1969年7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7月21日2点56分,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了后来众所周知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个历史性镜头可谓轰动世界,当年通过电视观看实况转播的,据说有6亿多人。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2)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登月成功。人类第一次将足迹印在月球之上。人类的科技发展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太空时代终于来到了。但如何去永久地征服月球,让它为人类的进步服务,这个课题一直令各国的科学家激动不已。“如果人类想征服太空的话,那就不能只满足于在空中绕着地球转,而应该走得更远。”这是欧美等宇航大国在21世纪到来之前的共同理想。它们计划将为在月球上建  相似文献   

4.
下一站 月球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再次点燃人类由来已久的登天梦想。伴随着200多亿美元的花销,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迹,他感慨道:"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4,(1)
在人类自已登上月球之前,我们就曾怀着殷切的期待,希望登月宇航员们能够发现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曾“访问”过月球的“证据”。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一流设计师约瑟夫·布朗利奇经过18个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地球以外行星”的访问者一直在定期造访地球和月球。他还认为,我们应当能发现月球“邻居”遗落在月面上的东西。尽管经历了6次登月探险,人类终于没有发现这样的“遗落物品”。原因也许首先在于“阿波罗”宇宙飞船虽然6次登月,但它的月球探测使命比起了解整个月球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者那些“遗落物品”所在的月面上并不具有我  相似文献   

7.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8):4-4
"我曾非常希望,2019年7月20日我们能一起庆祝人类登月50周年,但遗憾的是,这不会如愿以偿。但每次当我仰望夜空中的月球时,我总能回忆起那独特的时刻——40多年前我和阿姆斯特朗曾站在月球上,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那一刻我们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人,但仍然感到与地球割舍不断的联系,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把这种理解带到了另一个星球。"  相似文献   

8.
佚名 《新东方》2000,(2):10-10
这是一个美国登月史上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悲伤的一篇演讲,一篇从来就没有公开发表的演讲——篇提前写好的悼词。  相似文献   

9.
灾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前16分钟与地面指挥中心失去联系,后爆炸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两名女性。许多美国人在电视屏幕前看到这一灾难画面,震惊悲恸。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住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  相似文献   

11.
1969年7月20日,美国登月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登月船升空两周前,基地指挥部授予队长威尔逊在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转播讲话稿,此文属绝密材料。全文是,“我,哈泼·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威尔逊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讲的却是:“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创奇者们的世纪握手□龚文8月1日下午,成都锦江宾馆国际会议厅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希望集团总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将金光闪闪的“荣誉新希望人”铜牌授予美国宇航员香农·露西德博士(女)、杰利·罗斯上校和俄罗斯宇航员列昂诺夫将军、格列奇科博士、别列佐...  相似文献   

13.
王文 《新东方》2000,(4):59-59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却惊奇地发现,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赵利根 《半月谈》2005,(8):86-86
美国当地时间4月19日晚8点半,一束光信号从爱因斯坦工作过的普林斯顿大学发出.通过大洋光缆在24小时内周游地球.最后返回美国。光束所到之处.人们举办了各种活动.纪念50年前逝世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5.
1981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将宋庆龄名誉主席病危的消息通过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转告了居住在美国的宋美龄。宋美龄对二姐的逝世一直没有什么公开表示,但是据接近她的人士透露,她在得知二姐病危消息时,曾多次流泪,并为二姐向上帝祷告.  相似文献   

16.
“无缝天衣”宇航服,无论是舱外衣还是舱内衣,都必须要严格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无论是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都能使宇航员保持恒温舒适的环境;第二,封闭性能要好,在宇航服中需要充气加压,保持一个大气压强的环境;第三,要求具有防宇宙射线辐射,经受微小陨石打击的能力;最后还要灵活机动,重量要轻,以利于宇航员的行走。除了这些,还要求防火、防胀、防变形,外观还要美观……你知道吗?一件登月“太空宇航服”,竟有15层之多。真可谓“层层设防”,是真正现代科技的“无缝天衣”。从性能看,主要有以下五道防线:第一道为内衣层,…  相似文献   

17.
数字     
《上海支部生活》2012,(7):10-10
350亿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自发展航天事业以来,共投入350多亿元人民币。太空投资和回报之比约是1:14。据悉,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250亿美元,但实现3000余项专利技术,美国太空总署仅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就获利520亿美元以上。美国航太基金会发布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航天经济总规模达到2765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应用达10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图闻天下     
正1、当地时间2014年5月14日,土耳其马尼萨省发生恶性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截至发稿时间止,已经造成301人死亡。图为救援工作进行中2、当地时间2014年5月14日,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机场举行国际空间站"联盟号"飞船3名宇航员安全返回欢迎仪式,图为以3名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日本航天署航天员若田光一和美国航天员理查德·马斯特拉基奥形象制作的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26日,华裔美籍宇航员卢杰和俄罗斯宇航员马连琴科,搭乘俄罗斯的联合号宇宙飞船,前往国际宇宙站。这次太空飞行是自今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世界上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因此备受瞩目,俄罗斯总统普京特意打电话,祝愿他们飞行安全。 迄今为止,已有4名华裔宇航员进入太空,卢杰无疑是很优秀的一个。卢杰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  相似文献   

20.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7,(4):5-5
曾荫权:宣布参选第三任香港特首;诺瓦克:美国女宇航员被捕;施明德:被传讯;默多克:派发家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