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红微 《学理论》2013,(22):59-60
中国传统农民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上长期形成了封建陈腐的思想意识形态。这种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严重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严重阻碍着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农村政治的改革进程。小农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突显的特征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等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政治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政治有重要影响 ,政治系统也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文化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影响农民政治意识的三种文化传播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传统文化和大众传媒是当前农村三种主要的文化传播渠道 ,它们都对农民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农村传统的文化传播渠道与现代的文化传播渠道之间建立互动模式 ,即把农村本土的文化资源与外来的文化资源实现有机的结合 ,对于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晓星 《理论导刊》2020,(1):102-107
"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相似文献   

5.
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可将政治信任划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种模式。政治权能结构和制度化水平决定了传统与现代政治信任的根本分野为信任结构中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权重。传统人格信任向现代制度信任演进的基本逻辑是: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政治逻辑的形成和国家制度成长;演进的基本轨迹为:人格信任日益消解,制度信任逐步成长,并最终实现人格信任的制度化。这在根本上是凭借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度化不信任体系建设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提高政治预期、降低政治风险两种机理。搞清楚政治信任模式的分野与演进逻辑,对中国转型社会政治信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政治认同:以社会主义为对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默海 《理论导刊》2006,2(11):69-71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农民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了以生存伦理为认同的逻辑起点、以公正平等为最大的心理诉求、以自身的弱势地位为认同的主要障碍等内容。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认清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和内容,并在制度和政策上提高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才能增进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7.
王俊哲 《学理论》2011,(15):66-67
政治冷漠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方式。随着我国村民自治、村委会直选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和村民中出现了某种政治冷漠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经济的、社会的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因。要消除这种政治冷漠现象,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具体的政治参与制度,保证选举真实有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从曲折发展到恢复正常化,再到规范加强的历史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曲折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前夕,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恢复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加强时期。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演进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政治自觉的反观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基本路线的坚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政治纪律的强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要求;科学制度的供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宗旨意识的唤起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在逻辑顺序上递进的、连续统一的环节:一是政治信息传播,即政治共同体内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各种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二是政治观念内化,即社会个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政治信息,完善政治人格、充实政治自我、更新政治观念的过程。三是政治态度演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态度产生的直接动因,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与政治社会化是直接同一的,政治态度的演进过程伴随政治社会化纵向发展的全过程。四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由于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政治社会化群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呈现出阶段性。上述四个环节各自又可分为若干个彼此间内在相联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至当前,儒家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与之前的儒学复兴不同,当前的儒家文化的复兴立足于对于西方文化与政治联姻的文化政治这一霸权独白的挑战与应战。作为对于中西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在文化政治视域下当代儒家文化复兴正沿着儒教和政治儒学两个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羁縻制与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创造璀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羁縻制就是这种制度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羁縻制不仅是千百年来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传统民族政策。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羁縻制的产生构成了皇权统治下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的二元结构;羁縻制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行政制度多元结构的历史产物;羁縻制走向衰亡和实现新旧体制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丽  牟永福 《理论导刊》2008,3(2):70-7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民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民内部分化日趋明显,农民的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民的社会地位不断趋于边缘化.与此相适应,农民的政治取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政治认同度和政治参与度逐渐弱化,从而对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挑战.因此,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为优化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充分尊重农民利益,建立健全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是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参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协商民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创造的成果,它的形成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理论背景为线索的。这一线索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之中;蕴含在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之中;更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决定性影响之中。可以说,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形成是由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在影响、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历史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决定性影响等三者共同构成的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并沿着从统一战线到多党合作、从群众路线到人民民主、并在处理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以及借鉴和创新等特定发展道路中不断演进的。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政治设计的几个中国场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发展中,有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人类对社会发展乃至历史进程表现出一种参与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追求正义、合理、秩序和合乎人性要求,借助于已有的历史经验和政治传统,以某种理想的政治目标为依归,以政治构想、政治方案、社会蓝图的种种方式对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筹划和安排,而这种政治行为方式的实践与理论,在积极意义上同时也在消极意义上不同程度地干预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存政治、生活政治两个概念分别代表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生存政治阶段的主题是满足基本生存,生活政治阶段的主题是追寻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用生存政治、生活政治概念考察我国乡村社会变迁,发现当下乡村正处于从生存政治到生活政治的过渡期。从日常生活视阈来看,我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乃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农业起步阶段,都维持着一种生存政治的状态,相应的治理也以维持生存为导向。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才使农民基本摆脱生存政治状态并开始向生活政治状态过渡。转向生活政治的乡村治理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供多元的社会参与方式、生活方式选择,促使治理方式由宏观的事本主义向微观的、以服务为主的人本主义转型,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提供更多价值观念、情感链接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学120多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学派的争鸣,仅仅是在不同时期管理主题变动下研究潮流的变迁,这种变迁可以凝练成一个以政治-行政两分的"威尔逊-韦伯"范式为轴心、以时间、历史事件和学科厚度为坐标系的"呼吁行政"与"改造行政学"交织演进的双螺旋模型.在螺旋演进中,形成了研究潮流A、B、C、D、E、F.在未来的20年,我们将面对潮流G的冲击.鉴于第一、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推动、预示了潮流E、F的到来,我们在统计分析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资料的基础上预测了研究潮流G将会是"治理"+"呼吁"+"改造"≈"治理的绩效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日本社会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功能和活动内容在富有长期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又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变化而逐步演进发展。本文通过对日本冲绳县 谷村区自治会的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力图取得一些有益的认识,以期对推进我国的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他山这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促进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政治参与的能力和 .水平的提升.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应积极加强农民政治参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直观反映。现阶段党内仍存在以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官场"圈子文化",它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的重要原因。而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又为官场"圈子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土壤,二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是对封建官场文化的心理认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利益驱动、权力制约存在失衡的内部监督和管党治党不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彻底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二是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三是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远离"被围猎";四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与广度都有重大突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着参与需求高但渠道单一并存,参与意识高但参与能力低下并存,政治参与冷漠与参与热情并存和宗族势力、贿选和换届不换人等困境,本文从制度、农民自身素质、传统文化及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变化等因素出发分析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