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志安 《探索》2011,(2):187-19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一种"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这是我国学界长期争议而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方法论维度看,"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不人道的"或"敌视人的唯物主义";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只能引出人的被动性、受制性,不能引出人的能动性、自由性;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抽象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克服了"物质本体论"的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2.
王金福 《探索》2004,2(2):130-133
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理解解释。可以区分为“实践中介基础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物质基础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把实践理解为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的唯物主义 ,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余栋华 《唯实》2001,(9):14-19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主题的永恒性和表现的时代性是本体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论,所没有的只是古代与近代的旧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与实践本体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论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栋华 《唯实》2001,4(8):14-19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主题的永恒性和表现的时代性是本体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论,所没有的只是古代与近代的旧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与实践本体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何中华 《理论学刊》2006,17(11):36-40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王小娟 《理论学刊》2006,1(11):45-47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娟 《理论学刊》2006,(11):47-48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褚文渐 《理论学刊》2006,(11):40-42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9.
毛加兴 《理论学刊》2006,3(11):42-45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性的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近代以后,哲学家们摒弃了以往把本原看作是产生世界万物的基质或构成世界的元素的观点,转为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去理解本原,把本原理解为这种关系中第一性的东西。哲学发展的史实证明,无论何种哲学都是以对物质与精神关系这一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为基点形成和发展的。所有唯物主义都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物质本体论,所有唯心主义也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坚持精神本体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坚持的仍然是物质本体论。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物质本体论,使物质本体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和彻底的物质本体论,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变革。认为物质本体论只是旧唯物主义范畴的观点,以及认为物质本体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恩格斯、列宁的思想,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