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行政诉讼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保障制度。行政诉讼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于于人权司法保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放宽行政诉讼原告和第三人资格限制,改革行政诉讼起诉受理机制、审理、判决机制,加强对行政审判的监督和加大对法院裁判的执行力度,为公民的人权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不过,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在很多方面仍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公正是人们对行政执法活动的期望和司法本身应达到的目标,行政诉讼要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司法独立是诉讼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规律是贯穿于行政诉讼活动并指引行政诉讼活动的一种司法规律。行政诉讼规律的内容包括行政诉讼目的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对应律、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恒定律、行政诉判的关系律、司法最终原则与行政自主性的平衡律、行政诉讼模式与举证责任的关系律和个案正义与法的安定性的平衡律等。当前我国行政诉讼面临的难题大都是因为行政诉讼的运行脱离行政诉讼规律导致的。行政诉讼规律影响着行政诉讼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民检察院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十分尴尬。检察机关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目前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为适应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需要,必须重塑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以确保检察监督原则在制度上得以落实和保障。加强诉讼监督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解决此问题的两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根基的香港行政诉讼呈现一些自己的特点,包括在司法复核制度、司法权独立、司法权威尊重、司法救济保障、人权立法、行政公益诉讼等方面,这些特点可以为内地行政法治建设以及行政诉讼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谁行为,谁被告”是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谁主体,谁被告”的完善,是人权理念的提升、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文章从规则的宪政基础、现实基础等方面来探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谁行为,谁被告”的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契约是指行政诉讼的参与者在行政诉讼程序启动前或行政诉讼过程中订立的,影响行政诉讼进程,产生特定法律效果的诉讼协议。目前学界鲜有学者著文论述行政诉讼契约的理论问题抑或叩问行政诉讼契约之正当性。行政诉讼契约的存在是当事人权利主张,法官监督的必然结果。其类型主要有:管辖协议、委托契约、和解协议、诉讼调解、证据契约等。行政诉讼契约符合法律精义,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行政诉讼根据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标准,其可使公民权益以及行政审判权的运作得到切实保障。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行政诉讼类型,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许多弊端。为给公民行政诉权提供全方位保障,应确立各种不同的行政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普通程序过于侧重在法律外在层面上强调公正,而如何使行政诉讼更加简便、有效是目前学界与实践界着力探讨的话题。构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既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又可以给公民提供充分、畅通的救济渠道。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注意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以及其与普通程序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西方国家举证责任制度和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问题,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西方国家举证责任制度和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问题,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农民进行行政诉讼的障碍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强调依法治国及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 ,农民权利能否通过行政诉讼得以有效地保障 ,具有特殊意义。然而 ,农民进行行政诉讼却面临着体制、意识、程序等诸多障碍。为此 ,改革体制、更新观念、完善程序以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 ,乃迫切需要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对于行政诉讼的后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对于促进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从而保障行政诉讼的公平、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行政诉讼法学界的学者和法律实践者争论的内容。文章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局限性和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设想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行政诉讼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当前行政诉讼实践中重要且难以把握的问题。而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范围和受案范围则是解决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两个关键方面。此外,鉴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特殊性,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原告资格以及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问题都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撤诉是原告依法享有的程序性权利.由行政诉讼的特殊性所决定,对原告撤诉的程序性要求应当更为明确和严格.依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行政诉讼中的撤诉行为,分为申请撤诉,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将"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列举在条文中,弥补了立法的漏洞,但同时又将其归入"可以按撤诉处理"的范围,不仅超越法定权限,而且使原告按行政诉讼法五十一条撤诉未获准许时,找到一条更为简便的撤诉途径,从而与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相悖.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作为一项与行政诉讼相衔接的用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行政复议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手段。两者如何衔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行政诉讼中的主管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政诉讼的范围,它是我国确立行政诉讼制度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这个问题是行政诉讼法学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 行政诉讼的主管原则,它是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依法解决行政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中的主管原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受案范围。这个主管原则,即受案范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要素具有复杂性。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我国确立较晚。行政诉讼立法、法院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发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程度、法律文化、行政相对人的信任程度与救济途径的选择等是影响行政诉讼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20.
王时霞 《工会论坛》2009,15(1):131-13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现代行政救济的两项重要制度,两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在二者的关系上,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五种衔接方式。现行的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我们应该立足国情,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方面的立法,以实现公民权利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