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车厢设备巡检作业简便多了,中国铁路发展的速度真是快。""是啊!我们以前跑车,就希望车厢能全换成空调车。对于高铁动车,想都没想过。"2019年11月15日,老铁路人卢英华和刘宁霞在参观南宁车辆段南宁动车所时,感慨连连。作为广西第一代女火车乘务员,卢英华和刘宁霞等人是随火车奔驰在千里铁道线上的"铿锵玫瑰"。1974年,卢英华结束了5年多的知青生活,被择优推荐到柳铁中专(后分成"柳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春运渐入高峰期,为了保障动车的运行安全和车厢整洁,有一群人每晚都在默默忙碌,给动车进行"体检"和保洁。2月6日深夜,记者探访了"动车之家"南宁动车所。该所于2013年12月28日启用,承担着高铁检修和运行值乘任务,拥有6条现代化的动车检修线和36条存车线,配属动车近90组,负责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初,蒸汽火车问世了,铁路交通在欧美各国迅速发展起来。但最初的火车刹车装置并不完善,只在车头上装一个制动闸,效果不佳,后来改进为每节车厢上都安上制动闸,遇情况由司机发出信号,各车厢的制动员再狠命扳闸,但仍是不能迅速有效地刹住列车,以致交通事故时常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眼中,火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厚重的车厢、坚实的车轮无不给予人们心理上的保障,但有时坐火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安全,脆弱的铁轨可能会因一块不该出现的石头而使火车倾覆,而着火的车厢甚至会变成一团奔腾的火球,使其间的人们无法脱身。因此一旦意识到火车发生事故,应该利用失事前的短短几秒钟,采取比较安全的姿势进行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间,我国火车的变化,用普通老百姓形象的话可以描述为:火车头由原来的蒸汽车、内燃机车到现在的电力机车;旅客列车车体也由几十年不改变颜色的绿车皮,设计新颖、颜色艳丽的双层车厢到现在和谐号动车组的子弹头流线型车厢;火车的速度更是变化快,仅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内,火车经历了六次大提速,由1997年第一次提速后的最高时速140公里,到今天的最高时速250公里,火车进入了“追风时代”。  相似文献   

6.
从台北直飞北京,2小时45分钟即可到达。从北京去山西的硬卧火车票,是好友排队买来的。大陆的火车比台湾长很多,每车通常挂15个车厢,站在车头看不到车尾。就这样,火车把我从北京载到大同,开始了我的西行之旅。  相似文献   

7.
记者们坐上了北京——拉萨的首发列车,开始了幸福而又辛苦的旅程。说幸福,是因为见证历史时刻,机会难得。说辛苦,是因为承担着宣传报道的重责大任,不敢懈怠。这不,火车一启动,记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硬卧车厢、软卧车厢、软座车厢、餐车、广播室、洗漱间、洗手间,处处都有他们采访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尴尬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24):51-51
说是文明的尴尬,有些客气,其实应该说是文明的遭遇。那是那一天,我坐了火车,从北京回天津。火车的车厢是封闭的有空调的那种,在那种车厢里是不准吸烟的。坐在我前面几排的两位30来岁的小伙子,却忍不住了烟瘾,竟拿出了烟,点着,旁若无人地吸了起来。对此,旁观的国人有的视若无睹,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眼中,火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厚重的车厢、坚实的车轮无不给予人们心理上的保障,但有时坐火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安全,脆弱的铁轨可能会因一块不该出现的石头而使火车倾覆,而着火的车厢甚至会变成一团奔腾的火球,使其间的人们无法脱身.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5日下午,一趟名为"柳州三江号"的动车组列车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火车南站驶出,它的终点是400多公里外、车程3个多小时的广州。这是我国首次在少数民族自治县、贫困县开行始发动车,也是铁路部门为三江订制开行的"旅游扶贫"动车。  相似文献   

11.
杨思卓 《今日广西》2010,(10):64-64
据说比尔·盖茨从不坐头等舱,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反问“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要说速度嘛,头等舱的确并不比经济舱快,但要说到价格,头等舱确确实实要比经济舱高出许多。火车也是如此,头等车厢要比普通座位的价格高很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11,(12):4-5
日前,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每列火车将至少预留5张残疾人专用火车票。车上设有残疾人专用标志的硬座或卧铺,将设置在车厢两侧靠近厕所和门的区域。这些措施有望在11月底前实施,具体实施日期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3.
日前,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每列火车将至少预留5张残疾人专用火车票。车上设有残疾人专用标志的硬座或卧铺,将设置在车厢两侧靠近厕所和门的区域。这些措施有望在11月底前实施,具体实施日期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4.
同一天空下     
一 2000年6月的一天,我懵懵懂懂地挤上了一列西去的列车。当时,我正在郑州火车站送一位南归的朋友,接到了去三门峡采访的任务。送走了朋友,刚好看见一列郑州开往成都的火车停在那里,我想郑州到三门峡只有四五个小时的行程,一冲动就亮了记者证上去了。上去以后我才发现,这是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老式车厢,没有空凋,车厢里挤满了人,大都是民工模样,地上、行李架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和包袱,连过道上都是,闷热的空气里充满了劣质烟草和臭汗味儿。我站在门口,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我已经好久没有坐过这种列车了,这种感慨好…  相似文献   

15.
<正>在极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来自怒江州的独龙族妇女董春莲难抑心中的激动,"以前,怒江州许多人都是溜索过河,祖祖辈辈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真没想到,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坐上高铁,这是非常荣幸的事。"对于云南各族群众而言,2016年12月28日无疑是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首趟沪昆客专昆明南—贵阳北段动车、云桂铁路昆明  相似文献   

16.
相忘于手机     
地铁里,偶尔一抬头,会发现一整个车厢的人几乎都齐刷刷地在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连出站和换乘的上下扶梯上,不少人的眼光都舍不得离开屏幕;饭桌上,大家点完餐之后,即会非常默契地一一掏出手机来各自为阵,甚至对方就坐在自己对面,都情愿以微信互动来取代直接的语言交流。我们陪孩子玩儿的时候在看手机,陪家人过节的时候在看手机,逛超市的时候在看手机,看电视的间隙在看手机,做饭、洗衣、,岛睡都不离手机。  相似文献   

17.
鲁林源 《春秋》2014,(4):36-37
正"火车",最早进入脑海,大约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是图蜮还是汉字,已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益都"这个词,是随着"火车"之后不久,就永远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里。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益都,是因为益都通火车.到益都就可以见到真的火车。益都有个火车站,火车站铺着铁轨.连着铁路线。铁路线连着很远很远的地方。通过车站的火车沿着铁路线  相似文献   

18.
三金 《中国减灾》2010,(7):52-53
<正>在人们的眼中,火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厚重的车厢、坚实的车轮无不给予人们心理上的保障,但有时坐火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张蔚华是抚松县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在20年代,金日成来到中国读书时,他俩同班同桌,一起学习,一起谈论十月革命,后来他们又一起参加抗日斗争。 1930年夏天,在吉林开往海龙的火车上,金日成乘坐三等车厢,发现被一个密探尾随上,多次采取措施,也未能摆脱。在这危急之际,正巧遇见乘坐一等车厢的张蔚华。他当机立断让金日成到自己乘坐的一等车厢去。特务不能进一等车厢,使同驻在海龙县的日本领事馆联系。于是日本鬼子在车站作了周密的布置,待金日成一下火车,立即逮捕。  相似文献   

20.
顾德宁 《群众》2022,(4):65-66
<正>火车自从在欧洲发明和发展以后,一直都是欧洲货运和客运的重要交通载体,火车文化在近代欧洲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西方谚语和典故都与火车有关。我曾坐过五六十趟欧洲各国火车,其中一些经历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在德国旅行了一个多月,堪称一次完美的火车之旅。DB是德国铁路公司的缩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