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父亲还健在。只是今天,当我重温这些文字时,他已经离开我们半年了。我时常在夜晚,想起安睡在家乡小山头的父亲,想起依依不舍守着那个简单的家的母亲,想起他们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我会感动于我们父辈婚姻的纯粹与牢不可破。感动,想念,以至于泪下……  相似文献   

2.
舅爷     
单位放假,谢绝了同事们搭伴去旅游的邀请,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想借机好好补偿一下长年在外工作不能尽孝床前的歉疚。父母高兴极了,妈妈整天颠前跑后算计着给我做好吃的,父亲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就陪父母聊天,聊我的工作、聊家乡的变化和对过去的回忆。每到这时,父亲总要提起舅爷。舅爷是父亲的亲舅舅,说实话,我对舅爷印象并不好。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拉扯着我们姐弟五个艰难度日。从母亲那儿,我知道舅爷生活在大城市里,家里住楼房、很有钱。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父亲都要进城看舅爷。那时过春…  相似文献   

3.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眷恋     
20多年前,我出生于京城西郊一所部队医院,但我喜欢告诉别人,我是湖南人。听父亲说,他13岁时就跟着爷爷随部队辗转来到北京。然而42年京城的生活却无法抹去在家乡的13个年头。每每提及家乡,我那并不健谈的老爸就会有无尽的话题。老爸的基因遗传给了我。尽管那远在3000公里以外的家乡,我只回去过四次;尽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仅仅小住而已;尽管对于家乡的亲友,我更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猜,大约是因为我带回了家乡的难忘和美好。第一次回老家,我还在父母的怀里。关于我的家乡,只是从父母后来的讲述中,找到了一些关于…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从小就是非常有正义感,而且善良。他的家乡有很多穷人,他回家过年的时候总是写对联送给穷人,还送给他们一些米,让他们过  相似文献   

6.
演绎父爱     
马凯 《中国保安》2006,(14):49-50
几年来,自己尝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故乡的父亲为此甚是自豪,他常常在喝了酒的时候,喜欢拿出我那些文章夸耀于乡邻朋友,希望从他们的眼神里获得一种慰藉。父亲年轻的时候连生活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读过什么书,更不懂得什么文章了。如今,父亲常感叹说,大山里出了个会写文章的儿子,其实,我那些贫瘠的文字,在巍峨如山的父亲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有时,静下心想一想,自己写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写一写父亲呢?他老人家一生中的故事,苦涩而温馨地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我的家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农村里。八十年代初,家乡正闹自然灾害,当时我…  相似文献   

7.
文竹 《协商论坛》2007,(6):57-57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跟父亲都有一种隔膜,我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我不喜欢他的懦弱和细致,我总在想为什么他不是那种能用胡子扎女儿脸很风趣的父亲?结婚时,我逃也似地离开了父母家,总  相似文献   

8.
曹景行 《两岸关系》2009,(11):29-30
1956年的7月16日下午四点左右,一辆蓝色的“华沙”牌轿车载着我和父母三人直奔颐和园。邵力子先生和夫人傅学文女士已经在门口等着,他同我父亲曹聚仁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父亲没有同我们一起回去吃晚饭,他和邵老留在了颐和园。  相似文献   

9.
关键看自己     
彭欣 《半月谈》2005,(9):69-69
我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经离异,家庭生活也因父亲的离去而变得单调、拮据。这一事件给我带来的阴影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可怕。特别是父亲的玩世不恭,常给还在关心着他的母亲带来伤痛。但也正是因为父母分离,我开始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因为没有了父亲的呵护,我也开始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不再和所有人作对。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我从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回家,阿爹(我父亲季方)好爹(我母钱讷仁)都是近八十的人,他们走路不方便,我回家后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利用假期守在他们身边,和他们说说我在兵团的有趣的生活和接受再教育的过程。  一天阿爹拉着我的手和蔼地对我说,他年迈,眼睛看东西看不清,两条腿又不能走远路,要我帮他完成一个任务:“宋景楠伯伯和贾阿姨到北京住在我们家已经多时,我早就想带他们一起到公园去走走,另外邓昊明伯伯和李君素阿姨也到北京了,你替我陪他们四个老人一起到颐和园看看。”我自然同意了。在公园里我这个不懂事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父亲山     
对于有儿有女的家庭来说,父亲和母亲都不可缺少,他们是领头羊,左右着这一个张着大嘴的家庭。我很早就夭折了父亲。我的兄弟们就时时叫我的母亲头痛万分。父亲是重要的,父亲是一座山。厚重的山。 我的父亲何忠俊,是1972年的一个黑夜里离开我们的,他那时正当年,刚好37岁。 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然而,对于父亲,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父亲是一位慈祥和沉默并具的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味道     
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带着 妻子和儿子。今天早上,温柔的阳光从窗外一缕一缕地飘进来,斜斜的,和着炊烟,在亲人们亲切的脸上愉快地荡漾着。就在这样一个远离闹市的乡间的早上,我做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冲动是在瞬间产生的。当时,我正盘算着与父亲一道走亲访友,一回头,猛然瞥见了父亲脸上刺眼的胡须,一根一根地挺立着,已遮住了他的鼻孔,使父亲显得十分的老态和萎缩。我心头猛地掠过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说,爸,你的胡须好长哟,剃一下嘛。剃须刀是妻子托人从国外买回的。我的手指在父亲皱褶的脸上不断地摩挲着,生生的,怯…  相似文献   

13.
石牌堰     
石牌堰付旭东周末,我和妻带着6岁的儿子搭长途汽车去石牌堰看望父母亲。石牌堰是家乡的一座大水库,它虽然修筑在偏僻边远的山凹,却灌溉着山脚下的万顷良田。我父亲一直是水库的管理员,护堤旁边那座红砖灰瓦的小屋就是我的家。在我的记忆里,石牌堰总是平整如镜,四周...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回老家,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因为肝癌住院,妈妈的一个朋友查出癌症……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环境真的恶化到癌症越来越多的地步?还是爸妈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连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节后,父母跟随我到重庆帮着带孩子。他们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5.
常言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疼子女是人的天性,但疼的方法不同,光让子女吃好穿好不是疼,捆往子女的手脚一切为子女包办不是爱,只有用自己的所做所为去教育和影响子女,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疼和爱。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全国解放后,我父亲退了伍,战争给他留下了满身的疾病。1986年我母亲去逝了。风蚀残年,他仍壮心不巳,每日和大伙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秋天丰收了,他又把积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来支援  相似文献   

16.
我29岁了,现在我一个人孤独地守着空空的小屋,看着日渐隆起的肚子,而腹中胎儿的父亲却不知去向。 在认识他以前,我还没有结束不幸福的婚姻,丈夫是县里一个机关干部,小有权力,  相似文献   

17.
补习孝心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我见到一幅这样的漫画:一个人高马大的儿子,将年迈的母亲踢出家门,还大骂母亲是老不死的。他父亲从老远的地方跑来要教训这个不孝子,谁知这位可怜的老母亲却挺身而出:“有我在,我看谁敢!”那个不孝子在母亲身后洋洋得意,他父亲呆若木鸡。表面上,这幅漫画有些夸张,可事实往往如此。父母在年轻时,为了儿女,花费着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乃至自己的青春。他们看到儿女消瘦的脸庞,会心疼得落泪;几日不见儿女,就牵肠挂肚,见了儿女,又嘘寒问暖,尽管儿女常显出不耐烦的神情;儿女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向他们倾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儿女…  相似文献   

18.
输棋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在我的眼里,父母对爱的表达,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只有他们自己懂得的意会。记得最初父母开始喜欢对弈这种消遣方式,是因为母亲一场大病之后,眼睛看书、看报有些吃力,时间久了就会酸涩发胀,泪流不止。于是父亲提议下象棋,每天晚饭后对弈三盘,三局两胜,胜者可以独霸遥控器,看电视。败者去厨房洗碗擦地。  相似文献   

19.
父亲来广州看我,小住一会又要回到江南小镇。临别之时,我选择珠江岸边一家小湘菜馆为他饯行。习惯了粗茶淡饭的父亲对各种花样菜式并没有兴趣,唯独看到服务员端上那一盘盘色泽诱人、香气四溢的炒田螺时,他的脸上才显露出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父亲说:“没想到在这个广州大城市居然还可以吃到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炒田螺。”父亲的话一下把我的思绪引回到多年以前。  相似文献   

20.
生活篇甘远志不仅热爱新闻事业,在他的生活中,亲情、爱情、友情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热爱生活、孝敬父母、关心妻子、帮助朋友……亲情在海南10年的甘远志,每年最记挂的就是父母的生日。不能亲自敬父母一杯酒,但他会提前两天发回祝福父母的电报并送上一篮鲜花。甘远志每周总要与父母通上两三次电话,还约父亲看同一场电视转播足球赛,营造一种天伦之乐的氛围。儿子甘笑非在回忆文章里写道:“在我的童年,爸爸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异乡,每年只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见面,但是我们的感情却很深厚。因为爸爸信任我、理解我、开导我,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