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性向常态性转变,我国正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政府风险治理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政府必须回应的问题。经过学界的长期探索和研究,风险治理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学说,就近期的学术成果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视角:第一种是理论建构的视角。风险日益增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对政府的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成萌  赵静波 《山西青年》2023,(1):169-171
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Omicron”变异株引发的疫情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极易蔓延至高校内部,从而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一系列次生灾害。本研究从2022年4月疫情入手,以S大学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危害及辅导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为建立心理预防和应急疏导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民  梁万年 《前线》2022,(10):28-31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威胁。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但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北京市探索建立的全链条、全周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城市治理亟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国家有力的法治保障、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北京探索的疫情应急管理保障体系等,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疫情防控能力、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重大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控化解工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福祉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70多年来,党和国家积累了有关防控重大疫情的丰富经验,即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核心位置,必须形成对重大疫情的科学认知,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相关制度和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深化国际合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安全挑战,党和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已彰显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以史为鉴,当前必须进一步推进舆论引导机制、疫情上报机制、卫生保障机制、监督问责机制和协同参与机制的发展完善,以确保党和国家防控重大疫情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坚持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精准思维与法治思维方法,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防治策略等提出明确要求,对疫情防控形势作出科学分析,对防控工作规律作出理性概括,为科学防控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战术指导,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行动指南,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核心力量。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试金石和磨刀石,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实际表现,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考验、吸收积极分子入党。检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深化细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丰富发展了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光辉思想,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疫情治理是一项动态的治理过程和系统的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和灾后治理中都要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做好防疫心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疫情治理中的社会心理疏导面临必要性和模糊性、现实性和长远性、阶段性和结构性、外显性和内隐性等典型问题,亟待构建有效化的监测预警机制、合理化的统筹协调机制、科学化的调配保障机制和规范化的考核评估机制。疫情治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心理疏导综合体系的作用、社会心理疏导专业能力的优势以及社会心理疏导有效平台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是一个全球性重大疫情。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仅应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新冠肺炎有关科学性问题,而且也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思考这次全球性疫情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这次全球性疫情表明,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风险社会把握社会风险,对现代性文明进行必要的反思。我们要通过这次全球性疫情风险,科学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球治理协作机制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是一个全球性重大疫情。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仅应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新冠肺炎有关科学性问题,而且也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思考这次全球性疫情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这次全球性疫情表明,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风险社会把握社会风险,对现代性文明进行必要的反思。我们要通过这次全球性疫情风险,科学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球治理协作机制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志军  李琦 《前线》2020,(3):15-17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人是战士,处处是战场,时时在战斗。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越是在战争胶着激烈的关键时刻,越需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发挥人民战争理论的实践威力,陷敌制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本文运用党的人民战争理论,深入剖析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为夺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一次直接考验。总体而言,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力量很难迅速、快捷地形成应对策略,难以保证社会的总体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大后方主要依赖于城乡联动防控的支撑。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就格外重视对城乡联动防控策略研究。简言之,对城乡联动防控策略的探究,是应对当下肺炎疫情的一项关键举措。不难看出,此次疫情防疫阻击战,侧面暴露出城乡之间疫情防控措施的诸多不足。因此,以政府为主导,最大限度地运用城乡联动防控策略,将成为此次防疫阻击战胜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疫病流行,造成边区军民的大量人员伤亡。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把疫病预防与控制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成立防疫领导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建立防疫机制、增强人民群众体质等一系列科学疫病防治举措,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流行和蔓延,并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  相似文献   

13.
深刻认识我国扶贫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是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打击贪污、滥权的力度加强,表明了新一代领导人取信于民的决心。在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才能搞好廉政风险防控,减少和控制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实践效度还是精神向度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巨大力量。从实践效度看,它是一种行动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精神向度看,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为抗击疫情筑牢了精神防线,提升了防疫效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学强 《理论建设》2020,36(2):22-26
重大疫情是对全社会的挑战,而农村基于村庄的零落性、群际的关联性、个体的自在性特点,遭受的挑战极大。农村应对重大疫情有些常态做法,但基于人财物等制约,这些做法可能会呈现出治理手段的绝对化甚至极端化、治理中虎头蛇尾以及疫情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农村重大疫情治理必须立足农村实际,放眼整个国家,从政策关注到农村自身能力提升全方位着手,将风俗习惯与党纪国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遏制大规模疫病在苏区的蔓延流行,履行人民政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卫生防疫保障上采取了一系列救治和防范措施,把疫病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构建卫生防疫组织体系;创立疫病、疫情报告制度;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卫生防疫保障之成效,不仅成为中华医学防疫保障史上的瑰宝,还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障中国人权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公共信息在政府与民众间的开放及流动,不仅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对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治中,各地基本做到了及时公开权威性信息,但信息公开程度有所差异,这对民众的风险防范行为和疫情防治效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对信息公开与治理效度的研究在理论上缺乏因果机制分析,在方法上依赖观察...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危机背景下的敏捷治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热点话题和重要问题。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危害和挑战,也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治理和创新提供了机遇。面对疫情,中国各省政府令行禁止,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体现了特有的"中国速度"。本文以四川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例,通过复盘典型案例揭示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主要贡献为:(1)将敏捷性的内涵与特点拓展到公共部门的应急管理领域,识别出公共组织敏捷性体现为危机识别、流程以及双元敏捷性;(2)提出危机治理能力和高效的管控方式的动态匹配是获取敏捷性的核心要素,其中危机治理能力是实现敏捷性的基础,高效的管控方式是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手段;(3)归纳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过程模型。本研究结论为各省政府的制度建设以实现敏捷治理提供有益指导,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