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9):17-17
“无功就是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寓言故事:一名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可见,庸官之害.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3.
清“官”面前多少坎?难过“三道关”! 老百姓眼中的清“官”,就是敢讲真话,能办实事,不贪赃枉法,公正无私的好官。应该说这样的标准并不苛刻,有不少官员主观上也希望这样去做,然而这三条标准就像“三道关”,要想真正过这“三道关”,却是一个字——“难”! 讲真话,付出沉重代价。现在在一些地方,干部讲假话成了一种时尚,层层讲假话,级级搞浮夸。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2年1月18日关于湖南省挤干统  相似文献   

4.
<正>新时代的"三清"是指经济上清廉、政治上清正、思想上清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清"。经济上清廉为官之要,首在清廉。从政为官两袖清风、不腐不贪,这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  相似文献   

5.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核心要放在推进事业发展上,把人生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连在一起,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不收一分钱,自认无愧。不料阎王训斥道:"如果说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官员辩解:"我虽没  相似文献   

6.
正南宋学者罗大经曾说过:"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为官有为的贤者能人,而非为官不为的庸官懒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批评道:"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向为官乱为者"亮剑"。笔者认为,在治理为官不为方  相似文献   

7.
要树立正确的“官念”李为民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故事:阴府一官员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不但没有夸奖,却教训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以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它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为官的新要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用"三严三实"的新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人,做好官,做好事。"为官"就要修身律己,做老实本分的人"为官"先要做人。古人云:栖守道德,珍惜名节。为官首先要勤于修身、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不碰底线;不但要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10.
正"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这是清代学者戴远山赠送给赴外地为官友人的一副对联。戴远山期望友人"能贫",做一位清官廉吏。在戴远山看来,守得住"清贫",才能守得住清廉。为官为何?这是每一位为官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当官发财,应当两道。"从古代历史长河中不难发现,把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当作为官目标者不在少数,攒下家财万贯、整日声色犬马,钱从何来?多是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 《学习导报》2013,(13):18-19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讲真话。那一天我讲过,我们要采取谨慎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骄傲,不要急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今天再说这样一点: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吹就是吹牛皮。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安徽代表团讨论时曾语重心长地讲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实情,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和作风。”记得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江汉农村深入调查时,每到一地区都是要求人们讲真话,他要听的是真话、实话。总书记身体力行为全党同志树立了榜样,他的指示一针见血,道出了当前一大时弊。 讲真话是我们党的一贯的宗旨,可如今在有的地方却成了问题。比如普通百姓、离退休人员在一起时能畅所欲言,可在大大小小的领导面前,有人就不敢讲真话了。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4.
民本不同于民主,在不同思想指导下的为官"官"念也不同.现代"官"念中,许多影响"官德"提高的因素,是在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意识指导下形成的.因此,要想提高现代官员的道德水平,必须对民本思想下的为官"官"念进行深入剖析,追根溯源,才能找到提高现代"官德"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志道、明辨、知止"等思想精髓,可以为当下党员干部修好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立场笃定的"大德"提供一些有益启示。要"尽忠竭诚"。"忠诚"在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被看作最崇高的道德规范,也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忠经》中讲:"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至高无上的"大德",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狠抓作风,党内风气为之一新,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为官乱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面对"永远在路上"的高压反腐新常态,感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出现了一些"为官不为"的新态势。为此,本文拟从"为官不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原因,提出一点"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东晋时晋明帝女婿刘尹虽贵为皇亲国戚,但为政清廉,造福一方。他去世后时人赞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古人所讲的"官官之事",就是骑马坐轿、宴请应酬等官场形式,讲究权威、场面、气派等,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腐朽政治文化,其遗毒对现实中的官场习气亦有影响。之所以推崇"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提倡为官不摆  相似文献   

18.
为官当作为     
《求是》2014,(15)
<正>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增大,党风政风清风阵阵,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却开始自嘲"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叹。受这种情绪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蔓延,对此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为官本当有为,而且要大有作为。但"为官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都应把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天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基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升为官思想境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就必须"三思"。一思"我和群众啥不同",牢记宗旨祛官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  相似文献   

20.
蔡建军 《党课》2013,(10):65-67
“讲真话,前提是要听真话。”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列举了在隋唐两朝先后为官的名臣裴矩。裴矩在隋朝做官时,阿谀逢迎,想方设法讨好隋炀帝;可到了唐朝,他却成了敢于在唐太宗面前直谏的净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