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问题以往一般都认为,企业领导者如书记、厂长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相对来讲,职工是客体,是被教育者。尽管主体与客体是从区分认识与活动过程的“主动者”和“对象’康说的,但是,在构成现实的认识关系中,这种认识显然不够全面。主体和客体既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地讲,企业里的书记、厂长与职工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他们都具有某种双重性。书记、厂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施教者,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职工的思想状况,向职工进行正…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我们毫无例外地发现:一方面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掌握和占有(使用)客体,使客体服从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另一方面,客体以其特有的属性和规律作用于主体,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这就是说,在人们认识过程中,还渗透着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选择、利用的关系。这种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因此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根源。众所周知,人们的认识活动不是盲目的、本能的,而是有着预期目的的。目的,从一般意义上说,是认识活动结果的观念形象,也就是在观…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助推器,也是责任政府建设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法律滞后、问责信息缺失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合理配置和划分行政权力,明晰问责客体: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供给、实现问责的法制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等几方面来突破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社会历史性范畴,标志着历史活动中主客体的动态统一。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根源于人的历史活动。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是价值生成的客体基础;以历史活动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本质力量为基础,探索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是价值形成的主体根据;历史活动主体依据客体对象的特点、本质、规律,根据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本质力量的创价实践,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5.
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是党的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依规治党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依据、行为、客体等方面。依规治党的主体是指具体的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党员个人,各主体在治党过程中统分结合、上下互动,发挥不同的作用;依规治党所依之“规”,更多的是狭义上的党内法规,而非广义上的党的规矩;依规治党的行为即治理,包含认知层面的依规育党、行为层面的依规管党、监督层面的依规监督;依规治党的客体包括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党员个人以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党内的一切组织、个体和活动无一不在党内法规的治理和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3):17-17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表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评价和认识就是人的价值观,关于价值观的总体理论被称为价值观体系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适应和一致,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它来源于客体,形成和存在于客体与主体的特定关系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就是指社·会主义作为客体,以满足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多种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具有光明前途的现实运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就在于它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诸方面的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但从根本上观之,社会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它…  相似文献   

8.
创造客体是创造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部分,有必要深入研究。认识内容的创新性和独创性,认识方法的新颖性,以及提供新颖的认识材料和指出已有认识成果的错误所在是创造客体的三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创造客体的产生中,无意识、直觉、情感体验等非理性因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创造客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审美客体和实用客体;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过去客体、现实客体和未来客体;从性质上,则可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政策客体观下,目标群体是作为政策客体存在的,这种认识不仅违背了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和外在规定,造成了政策制定、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对立地位,而且混淆了目标群体的主体形态和依附属性,导致了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关系的混乱.因此,需要对其客体地位进行反思和批判,树立其政策主体地位,同时在新政策客体观下,重新思考政策客体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 价值思想亦称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根本观点及思想体系。价值思想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在实践中,主体要对客体及其内在规律进行真假的判断和识别,还要根据客体对主体的效用进行利和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的识别,这就形成了价值认识。从上述意义上说,实践就是由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构成的价值关系。价值就是一定价值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或意义,它在量上表现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