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领导者就是乐于为他人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舒适和方便的人。许多伟大的领导者为他们的理想做出了最大的牺牲,而还有一些英雄牺牲后则是寂寂无名。这些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的故事深深地鼓舞着人心。它们向我们展现了人类精神有时能够  相似文献   

2.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住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基层政治下部作为本单位的领导者,其影响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治工作的成效。基层政治干部要认清自身影响力的现状,努力存提高自身影响力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为何需要法律?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需要依靠他人。甚至那些独立生活的人仍需要依靠他人为其提供热、光和其他服务。他们普遍认为,这些服务仅仅为遵守规则和支付账单的人提供。作为如家庭这样的组织中的一员,我们必须遵守不成文规则,这些规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该组织中的其他成员。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关于个人与他人之间行为关系的思考与选择。道德行为是道德风尚在一个组织和社会形成和传播的基本动力。由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领导者在道德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学者阿尔·基尼认为,道德的形成过程包括四个步骤:(1)作为社会的人,我们主要是通过对我们有影响的其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的;(2)当他人的行为经常如此并且受到同龄人的肯定时,我们会效仿其行为;(3)当我们的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时,这些行为会变成我们的行为习惯;(4)对我们的行为反思、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其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能保持独立,我们就说其人格是健全的,可称这样的人拥有“独立人格”。一般所讲的独立人格,主要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小保:我是一打工青年,在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打工族中,因为身份证丢失等原因,借用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姓名、甚至买假身份证,打工的有之。为挣钱自己找一份活,雇他人替干赚工资差的也有之。我觉得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有麻烦,可有些人不以为然,说无所谓。请问:这种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可能发生哪些对劳动者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黄雁玲  覃青必 《求索》2013,(8):91-94
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从人的主体性出发,道德主要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身心)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的人为处理好这些关系而形成的特殊行为原则和规范。人的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它可以给人和自然带来福祉,但如果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则会导致不负责任的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纵欲主义.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甚至人身心的冲突与失衡。人作为主体性、有理性的存在,有责任为避免这种冲突与失衡,作出自己的道德承诺,从而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道德责任,实现人与自然、他人、自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公司里常会看到:一些员工工作技能很高,但总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或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最终影响了在公司中的提升。分析发现:这些员工的问题并非出在工作技能中。那么有哪些影响我们晋升的坏习惯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乃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前提是人的心态是否和谐。试想一个心态不平衡的人,总觉得别人有负于他、社会有负于他,他能以和谐的心态去应对他人、处理社会关系吗?  相似文献   

10.
陈友放 《前沿》2008,(8):132-134
伴随人的一生有四对基本矛盾:一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二是人与他人的矛盾,三是人与社会的矛盾,四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天祥是一位普通的基层信访干部,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所做出的不平凡业绩,使成千上万的人为之动容。在感动之余,让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一下他精神世界的实质和人格力量的所在,以及如何向他学习等问题,是很有必要的。1、吴天样的精神境界人的精神境界,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角度看,大致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区分为四个层次:一为自私自利的境界,即在处理公与私、他与我的利益关系时,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只为自己打算,为了自己利益的实现,常常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或他人的利益;二为公私兼顾或他我兼顾的境界,即将我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另选他人”栏中以及人代会各种选举事项中的“另选他人”栏中,仅写出“另选他人姓名”,笔者认为这是不严谨、不科学的,而应该在“另选他人”栏中写为“另选他人的姓名及单位”。在另选他人栏中,仅写明“另选他人姓名”是不能包容另选人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一、探人隐私:任何人都有隐私。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可是有些人每次和你见面,都要问你年龄几何?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等让人厌恶回答的话题。这种人虽然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但却不知谈话的要领忌讳。一般来说,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如果知道某某事情是他人隐私,便不会去问。反过来说,知道是他人隐私,偏偏去询问者,便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异己者,就是与自己持不同立场、观点或有利害冲突的人。在办公室里的异己者,是指那些与自己价值观不同、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不同的人。这种人可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可能沉默寡言,不愿搭理他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是一定会死的。人的肉体一旦死亡,其精神或日灵魂也随之消失,那么这个人也就与草木同朽,永远地消失了。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朽的人,当我们在论及某辞世之人宛然如生,我们就称其为不朽了。人要不朽还真是不容易的事,不信你问一问身边的人,他们一般能记住他们逝去的父母音容笑貌,也许还能记住一些祖父祖母的事,再上溯一代恐怕少有人能记住些什么了。亲人尚且如此,他人还能记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石平洋 《群众》2011,(7):84-84
常怀感恩之心,勤奋努力工作,这是当今绝大多数人的一种基本人生观和生活工作态度。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也会经常看到有些人缺失感恩心态,漠视对家人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对党对祖国,有的为富不仁,有的麻木不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人性自私、人情冷漠,不想也不愿回报社会回报组织回报他人。缺少感恩,是道德的滑坡,是文明的失落,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大力弘扬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说:“得兴若少牵累于心,则人与人、人与物相处的空间或许真能更加宽绰圆润也未可知。”人世间有太多未知,有太多诱惑,人们往往与他人争相追逐名利,与他人比权利、比事业、比珍宝,却也往往最终无力自拔,陷于名利场的圈套中。  相似文献   

18.
冯彦志:换届选举呼唤公民意识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冯彦志撰文说,公民是一种法律概念。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宪政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民众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为一方面将自己和他人视为拥有自由权利的人,具有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包含了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主要包括爱国意识、守法护宪意识、自由平等的信念、权利与义务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台湾所云"志工",就是大陆所说的"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活跃于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用自己的爱心和劳动,为他人提供无偿的服务,也唤醒他人的爱心、公德心和责任心,从而使人与人之间更融洽,社会环境更和谐。  相似文献   

20.
警官信箱     
孩子送养他人时,祖父母能否要求优先抚养?编辑同志:我们夫妇二人的独生子于去年因病去世时留下一个6岁的女孩。今年我们的儿媳准备再婚时,她由于生活困难等多种原因拟将这个女孩送给他人,我们得知此情况后,向她提出现在我们身体尚好,且有抚养这个孙女的经济能力,是否让我们抚养?可她说孩子是她的亲生子女,她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有权决定将孩子送养他人。对她这种做法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否有权要求抚养我们的孙女?孙向东孙向东读者:你们的儿媳的说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你们有权优先抚养你们的孙女。父母亲是子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