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氏家族及其子女的现状文吉曾经在中国大陆辉煌一时的蒋氏家族,在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一个个携妻带于,举家逃往海外,或孤守台湾,或流亡美国……,一个时代结束了。蒋家在老头了蒋介石和大公于蒋经国死后,实际上已经结束了蒋家一统台湾天下的局面。如今,98岁高龄...  相似文献   

2.
陈诚与蒋氏父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同舟共进》2009,(9):58-62
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就国共和谈问题谈了一些具体设想:蒋介石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是他们管……陈诚愿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义之下……1961年美国邀陈诚访美,欲离间蒋氏父子与陈诚的关系,以实现搞“两个中国”的目的。周恩来表示:“我们希望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陈诚亦以自己的行动坚持民族大义,对历史作出了交代。  相似文献   

3.
<正>1926-1927年邓小平与蒋经国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1973年两人几乎同时掌管大事。之后数年间,在台湾回归和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两人展开了多次较量。邓小平给了蒋经国"重重一击"1973年,毛泽东决定让邓小平复出。1973年,蒋介石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儿子蒋经国。当年3月,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邓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滞留内地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的渠道,向蒋家父子不断招手。卧病在床的蒋介石顾不了这些,负责台湾党政军大事的蒋经国,同样不予理会。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8年3月11日,蒋经国被  相似文献   

4.
李英 《两岸关系》2001,(3):32-33
从1949年到1987年,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统治台湾达38年之久。至今,蒋氏父子的踪迹在台湾清晰可寻。 到达台北的第二天,大陆记者团去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院。从旅馆出发,大巴开上了一条宽阔的马路,路边排排高大的树木绵延无尽,绿荫如盖。车上响起了陪同我们参观的台湾记者小姐那好听的声音:“这条路叫中山北路,当年蒋经国先生在世时,每天都走这条路上班,那时全程为他开绿灯。” 车到故宫,眼前是一座大屋顶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高台阶前有一座深色雕像,大理石基座  相似文献   

5.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20世纪30年代末,蒋介石从苏联接回蒋经国,费尽心思安排他当接班人。蒋经国从在赣南实验"小苏联",到"上海打老虎"引发家族风暴,初涉政坛频频受挫。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内经济上,通货膨胀日益严重,"金圆券政策"拖垮了国民党政府。1948年至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氏父子带走故宫国宝与国库黄金,以台湾作为负隅顽抗的"复兴基地"……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尽管杜月笙与蒋介石已有过节与矛盾,但双方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表面上客客气气;在公开场合,杜月笙对蒋的政策均表示拥护,表态积极,捐款踊跃。但到1948年秋天,杜月笙与蒋家父子形成了正面冲突,发动攻击的,正是如日中天的蒋经国。  相似文献   

8.
刘统 《同舟共进》2009,(6):48-52
在三方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是蒋介石。蒋经国离开大陈岛之前还信誓旦旦:"我们还要打回来!"但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官兵,谁还相信蒋家父子的空话呢?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4):84-85
1949年4月25日,蒋氏父子离开故乡溪口后,家乡成了蒋氏家族子孙后代心中永远的牵绊,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台湾的蒋氏子孙无不牵挂、期盼能够回乡谒祖认亲。1993年,时隔44年之后,蒋介石长孙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成为第一个回溪口老家的蒋氏后人。之后,16年间,蒋氏后人陆续回乡谒祖。  相似文献   

10.
李立 《统一论坛》2011,(1):51-53
台湾的政党政治源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实行的威权体制,最初经历了蒋氏父子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以党领政"、"以党领军"、"以党领社"的"党国一体"威权体制;进而走过李登辉执政时期政治转型、国民党分裂、党外组党、  相似文献   

11.
蒋家王朝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蒋家后人的英年早逝,早已风光不再了。但在蒋经国的非婚子章孝严冲破各种阻力踏上了返乡认祖归宗之路后,有关蒋经国的秘闻再次成为海峡两岸的焦点。近日,记者前往浙江采访蒋氏遗族,章孝严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12.
邰言 《黄埔》2012,(6):78-81
蒋经国继位,从“汉贼不两立”悄悄地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他的时代结束了,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8)
正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用心良苦:"托、托、托、托"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注意到3日的《参考消息》载有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蔡省三曾追随蒋经国多年,对蒋氏家族和台湾情势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蔡省三针对四月份蒋介石的去世,分析  相似文献   

14.
楔子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台湾蒋介石 集团在派出多股特务武装骚扰我国东 海沿海的同时,向大陆腹地有组织、有 计划地派出了多股空投特务,企图在 我中心地带建立“游击区”,牵制我“抗 美援朝”进程。据资料记载,从1951 年到1954年,台湾军事情报机关向大 陆空投特工人员230多人,电台96部, 各类枪支近千支,弹药近18万发。(李 松林著《蒋氏父子在台湾》245页,中 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5月北京第 1版。)  相似文献   

15.
五、庭院深深说“士林”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国民党兵败大陆,被迫逃台。这期间,蒋氏夫妇暂居台北草山的台糖公司招待所,试图卧薪尝胆,反攻大陆。恰在这时,台湾《自立晚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草山衰翁》的文章,情治人员向蒋介石检举,说是影射“老总统”“落草为寇”、“衰颓不堪”。蒋介石一怒之下,令该报停刊,文章作者则被送进监狱,为避“落草”之嫌,遂将草山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台湾政党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瑞添 《桂海论丛》2001,17(3):62-64
台湾政党制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蒋介石逃台后对国民党的“改造” ,蒋介石继续保持蒋家王朝的梦想 ;蒋经国时代的“政治革新” ,“小蒋”、“政治革新”的做法及其局限性 ;李登辉“宪政改革”的本质及对台湾政治局势的危害 ;民进党上台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今后台湾政局必然陷入一种动荡不安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根据惯例,台湾每一任“行政院长”上台之初,都要推出一套建设计划,以宣示其企图心。蒋氏父子时代如此,李登辉时代如此,陈水扁主政的2年多以来也不例外。今年5月,游锡堃接任“行政院长”不到  相似文献   

18.
1949年,陈诚主政台湾近一年。期间,蒋介石背负失败之责,为美国所弃,众叛亲离。临危受命的陈诚,遵照蒋氏“继续革命”之指示,在台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蒋介石的迁台与复出做了准备。与此同时,陈诚的权势日益膨胀,集党、政、军、财大权于一身,不仅遭到了政敌之反对,亦引起了蒋介石的疑忌,蒋陈之间冲突不断。在美国的要求下,蒋介石乘机以美援为借口,迫使陈诚让位于吴国桢,既满足了美方之要求,又削弱了陈诚之实权。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09,(4):75-76
浙江杭州 张浚生(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同舟共进}2009年第1期《蒋氏父子研制原子弹秘辛》一文,披露了在台湾的蒋介石父子也曾想研制原子弹的一些历史资料,读来很有兴味。但其中有一处谈到钱学森先生的情况,似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20.
陈斌华 《台声》2009,(11):63-66
“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惘怅如此委婉。”这是《菊花台》的歌词。记者近年来多次到台湾采访,踏访士林宫邸、草山行馆.大溪“陵寝”等几乎所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台主要遗迹,觉得上面几句歌词最能表达记者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