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何时,大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数量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全职妈妈,然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全职妈妈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专家指出,全职妈妈最多当三年,时间长了对自己和孩子甚至家庭都不利,可是,这些妈妈们重返职场谈何容易,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不愿为了事业牺牲家庭生活,于是,不少全职妈妈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新的选择——创业。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大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数量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全职妈妈,华师大心理学院培训成长中心日前做的一个调查显示,大型城市的近两成女性生育后不再工作,甘愿在家担任“全职妈妈”,调查以分段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访问了全国近2000位孕妇以及孩子年龄在0至6岁之间的妈妈。调查发现,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亲子家庭中,  相似文献   

3.
如今,身边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随着孩子的长大,许多全职妈妈都面临重返职场的问题,这时才发现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即使找到工作,因为技能落后也很难应付,还有的因为很难做到家庭与孩子兼顾而弄得一团糟。全职妈妈如何顺利重返职场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整体社会变迁亦带来家庭角色分工领域文化思想的转变,女性"回归家庭"的传统家庭角色分工意识形态开始复萌,"全职主妇"群体逐渐浮现。为了探索外出工作与全职在家的不同工作状态对城镇已婚女性精神健康的影响,本文运用CSS 2013的数据,针对工作的已婚女性与全职主妇群体的精神健康差异进行经验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与西方相关研究结论相左,在当前中国的经济文化制度背景下,工作的城镇已婚女性的精神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全职主妇,并且这种优势经由工作的已婚女性所拥有的更强的社会支持来传导。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10,(3):20-20
不想做家庭主妇的全职妈妈重返职场面临着要照顾家庭又要有独立的经济,找什么样的工作好呢? 文化水平低的可以做:饭店服务员、保洁员、保姆、钟点工。  相似文献   

6.
两百年来的妇女解放道路一直强调妇女要走出家庭、参与生产,但却并未真正回应现代社会养育责任私人化所带来的双重负担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一个以全职妈妈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背景、发展路径、积极影响与限制因素的考察,剖析了现代社会城市女性面临的孕产和育儿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借助外部环境和资源优势走出私人家庭内部空间,在社区层面上进行支持与互助。这类群体的社会参与和自我成长也为我们反思"家庭—市场"二元悖论下的女性困境及其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16)
正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有一个名气响当当的"橡树心理辅导团",骨干团员都是来自台湾的几位全职妈妈。困难家庭儿童帮助、公益心理课程、婚姻矛盾调解,这些都是辅导团成员奔走在社区的主要任务,而这个心理辅导团的"灵魂人物"是一位嫁到上海的"台湾媳妇"——徐慧娟。  相似文献   

8.
刘黎 《协商论坛》2008,(11):57-57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许多人面临着事业、家庭难以两全的无奈。在荷兰,近年来悄然兴起了一股“半职工作”潮流,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在荷兰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波特是一位典型的“半职妈妈”。39岁的波特每周一、二、四工作3天,余下的两天时间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受过大学教育的她曾有一份全职工作,但自从第一个女儿7年前出生后,她就把每周工作时间减为4天。第二个女儿出生后,她的工作时间又减为3天。  相似文献   

9.
双林 《今日广西》2008,(11):16-18
在经过旷日持久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那个时代的头号女性标签——奥黛丽·赫本的横空出世和迅速走红,完全符合了当时全世界公众对女性的期待:清纯的女儿,美丽的妻子,忠诚的妈妈;一个女人只要清纯乖巧、在适当的时候保持得体的微笑就够了,别的她什么都不用做。  相似文献   

10.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谋求就业机会时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因为雇佣方往往担忧女性由于家庭事物而影响到工作。我们也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雇佣方在对女性应聘者进行面试时往往会更关注:结婚了吗?在孩子吗?住处离工作地点远不远?等等这样一些问题。但是,雇佣方却不会将上述问题作为重点向男性应聘者提出来。因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想当然的假设:妇女理应扮演双重角色,即工作者和家务劳动的承担者;而男性却是全职工作。在这样一种普遍社会认同下,造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即妇女由于承担了家务劳动而降低了秘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多职场女性生完孩子后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不得不在产假结束后便给孩子断奶,这成了她们心中无言的痛。她们不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哺乳期妈妈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哺乳假”。  相似文献   

12.
草食男     
“草食男”是日本流行的一个新名词,指像食草动物般的男性,他们对人友善温和,无心事业,不爱香车美女,却爱打扮购物,最好找一个勤劳的上班族女孩结婚,然后让老婆主外,自己全职在家照管孩子;或干脆单身,上街淘淘时装,在家看看碟片……悠闲度日。  相似文献   

13.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我们的军队中就有了“兵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这些被称为“兵妈妈”的女性,把满腔的热情和博大的爱倾注给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这是一群战士和两位“兵妈妈”的故事。“兵妈妈”与“兵儿子”之间的情谊虽不足以感动天地,却足以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在职场拼杀雷厉风行,回家照顾小孩无微不至,这是许多“职场妈妈”对自己的期许。人们往往称赞这些女性面面俱到,像女超人一样。其实,在这些女超人职场妈妈心里,酸甜苦辣,百味难陈,那种“顾此失彼”的感觉从她们怀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年轻全职妈妈的存在与流行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儿童中心用一年半的时间对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哈尔滨、石家庄、济南、郑州、武汉和西安共10个城市中0至6岁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一项结果显示,从监护人的职业分布来看,父母  相似文献   

1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4,(24):42-43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 晚上频繁起夜,白天按时上班,宝贝只能扔给老人或保姆照看……很多妈妈饱受产假太短的折磨。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建议,将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由社保或财政提供生育津贴。这个建议靠谱吗?真如此会不会影响女性就业?  相似文献   

17.
胡柯 《小康》2015,(3):58-59
全职妈妈是孤军作战,早教机构是团队作战。因为财力雄厚,感觉上早教机构更胜一筹。突然之间,早教机构就好像约好了似的,出现在一线城市和较大的二线城市的街头小巷和购物商场,而消费者对早教机构的适应力似乎特别的强,为了孩子,花费一万二万,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于一个0-3岁的孩子来说,起跑线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加入了早教,孩子就赢了第一步吗?  相似文献   

18.
薇妮 《中国残疾人》2007,(10):58-59
中学时候,我读过一篇美文。准确地说,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题目叫《妈妈的银行存款》,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很要强的女性,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她总是安慰孩子说:没关系的,我们银行有存款。于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银行存款是他们全家的希望!有几次生活非常难熬,孩子总是问妈妈:何不把银行存款取回家?可妈妈总是说:现在还不是最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加州理工学院校园的布告栏上曾出现过这样醒目的广告:寻找愿意捐献卵子的女性,报酬为8000—10000美金。据《纽约时报》报道,近30年来,美国“代孕妈妈”生下的婴儿总数高达3万多,而且“代孕妈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生育导致事业停滞不前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美国全职妇女人数从1 400万增加到4300万,她们每年为美国的GDP增长贡献约2%。不过,经济学家们发现,美国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在他们毕业后会迅速拉大。数据显示,美国女性刚毕业时的人均年收入为1 1.5万美元,之后九年的人均年收入则为25万美元;然而,美国男性刚毕业时的人均年收入为13万美元,之后九年的人均年收入为40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