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人也许是天生的神秘主义者。这种神秘主义的心理——行为定势在中国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中国农民的生活世界简直就是一个禁忌王国,他们对于时间、数目、方位等等都有一套独特的禁忌体系和神秘的选择方式。一、以选择“吉日良辰”为特征的时间观行动之前选择时机,这恐怕是任何民族都有的习惯。但是,在为什么而选择和怎样选择的问题上,不同的民族就会大相径庭。从动机而言,选择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乎方便而选择时间——遵循现实的功利主义原则,比如选择在天气好的日子举行户外田径赛;二是出乎求吉避凶的动机而选择时  相似文献   

2.
新年将至,世界各地的人们辞旧岁有着不同的风俗。英国人们喜欢在除夕深夜带上美酒拜访亲友,并将蛋清倒入水中,以其形态卜算凶吉。在除夕这天可以随意登门拜访,但做客时须主人带去一块木炭,进门将木炭投入炉火中,以祝主人家业永远红火。  相似文献   

3.
乙酉话鸡     
送甲申,迎乙酉,十二年一巡,又逢酉鸡坐岁。酉鸡是吉祥物。酉谐音有,鸡谐音吉。酉和鸡,珠联璧合;有和吉,大吉有余。古往今来,无论贫富,不分贵贱,不管老少,芸芸众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酉鸡有吉。酉鸡是可爱的小精灵,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远古的原鸡,到驯养的家鸡,它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苦旅。朴素的文化认知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个符号,一种形象:最引人瞩目的,是那副尊容;最撼人心弦的,是那声啼鸣。人们称颂它,赞美它,誉之为“德禽”,使它以独特的身份,独有的魅力,登上统辖岁月的十二生肖的宝殿。这就是酉鸡。这个小精灵具有旺盛的生…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5)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一类特殊的音译词,也是汉语翻译中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该现象在汽车名称翻译中普遍存在。奔驰(Benz)、宝马(BMW)是汽车常见的译名,也是最常见的谐音别解音译词,翻译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具有双重文化意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贺宝玉 《前沿》2013,(16):47-48
孔子的死亡观中蕴含着避死与义死的两面。避死主要体现在他对鬼神、天命及人生的认识之中,避死形成中国人畏难求易、现实感性的一面。而义死则是孔子把死亡的道德价值、社会价值置于生命价值之上,为了道义、正义及民族大义而毅然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在所不惜,义死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在民族、国家危亡之秋勇于担当历史责任,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  相似文献   

6.
范爱理 《传承》2011,(21):56-57
咸卦的卦辞吉,爻辞却多凶。咸卦卦辞讲"取女吉",而爻辞根本不讲"取女吉",更不讲男女婚姻之事,各爻皆从人体取象,从微观的角度讲感应问题,咸卦中的"咸"字,与"感"字相通,即是感动与感应的意思,讲男女爱恋的问题。为何"取女吉",而男女相恋、夫妻相处却凶多吉少呢?  相似文献   

7.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4,(9):6-6
有人提出,雾霾的形成,排放污染是元凶,气候条件是帮凶。不论是元凶也好,帮凶也罢,环境保护就是要治凶、除凶。天气条件这个帮凶我们现在还管不了,但人为污染这个元凶完全可以管得住。——吉炳轩  相似文献   

8.
苗族占卜历史悠久,种类也繁多,有用人占卜、食物占卜、动物占卜、植物占卜等,不论采用哪一种占卜方式和用什么物品进行占卜,其目的都是为了预测未来吉凶祸福,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化凶为吉。探讨苗族的占卜,对于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言中语音变异类型及语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言的主要作用在于传递信息、沟通产销、引导消费,而变异运用语言往往是广告出奇制胜的关键。广告语言的语音变异包括谐音变异和韵律变异,各有不同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安队伍中一些人利欲熏心、权欲膨胀、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尤其是有的名为“治乱”实为“乱治”,败坏了公安队伍形象,以致成为一些地方治安状况不好的重要原因。乱治的根源,一是私欲作祟;二是管理不严;三是部分民警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四是监督不力;五是体制不顺;六是后勤保障不力。反对乱治,坚持法治,必须抓好依法治警,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求吉、纳祥和辟邪,是汉民族传统节日的基本主题。唯有端午节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两千多年来,《论语》里的这句名言之所以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固然和它的语言简短、平易近人有关,但尤为重要的是:吉者,人所趋也;忧者,人所避也。无论治国、齐家还是修身立业,人人概莫能外。而“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蕴涵的警...  相似文献   

13.
当代犯罪隐语的修辞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隐语不是独立的语言系统,它受全民语言的制约。犯罪隐语不仅利用全民语言的语法,借用全民语言的一部分词语,而且也使用全民语言的修辞方式。文章针对全国各地流行的犯罪隐语,考察了析字、藏词、比喻、借代、摹状、谐音、双关、用典、释义、婉曲等十种修辞方式和使用的情况,并指出通过修辞方式了解犯罪隐语的构成,是识别犯罪隐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层“信息避责”是一些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出于避责需要,在向上呈报信息时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致使上报信息失真的一种现象。“信息避责”呈现出选择性、粉饰性、掺水性、投机性、敷衍性五种基本类型。其既降低政府治理效能,危害民众利益,减损政府公信力,又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治理基层“信息避责”,可从德、能、制三个维度共同发力,让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既担得起责,也避不了责。  相似文献   

15.
儒商李文勋     
王吕刚 《台声》2013,(2):88-89
在重庆,或许不知道李文勋其人,但一定在各大卖场的厨卫电器区里见过“百吉”品牌。入渝24年,“百吉”品牌一直用产品书写着历史。而作为百吉董事长的李文勋,也用自己独特的生活哲学,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缩略语的产生,是语言的求简原则、避歧原则和节律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缩略语,能使我们从结构类型和意义两方面,对语言中由简缩方式形成的词语加以认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基于词汇学意义上的缩略语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有些问题,如缩略语的界定问题,数词/数词素+名词/名词素组合(有的文献称之为数括语)的归类问题等,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缩略语的界定原则和方法,并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戴玉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人们随处可见到翡翠手镯、翡翠挂件等饰品。几千年来,玉与中国人有着相依相伴、难以割舍的某种牵绊。文人墨客让玉入诗入画,名媛淑女将玉视作装饰打扮的最佳选择,更有君子以玉比德,就连平民百姓也将玉作为驱邪避凶、护佑平安的圣品。故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人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也就是“三纲五常”的五常。“常”是什么意思?常指的是自然状态,就是正常,比如一个人,在他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处于不正常状态,不知道自然规律是什么,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得一些绝症。中国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与人的脏器是有一定对应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特别学习李云龙这个人.李云龙“凶”、“憨”,“狡猾”。“凶”.包含着两个含义.分别是对敌人和对自己部队的。对敌人.他是狼.他要使部队成为全狼,他要吃鬼子的肉。对自己部队.他严格训练.打仗和抢战利品两头都要求冒尖,大局观也强.在赵庄阻击战一役中.独立团晋西北的老底子全部打光了,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83年第3期的“百分与桃枝”一文中,谈到“某中学一高中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期中考试得了一百分,但他却相信神鬼,折一桃枝来避邪”,看后令人深思。在社会上,一度出现一些人用搞迷信活动来骗取钱财,有的老年人遇不吉祥事就找这些“算命先生”算卦,也有的青年人,由于好奇心,或者遇到升学、就业、婚姻等一类苦恼事情时,也去找这些“先生”们帮自己测算凶吉,幻想得点什么精神寄托,结果是受骗上当,吃了大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