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应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和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邀请,今年5月13日至5月20日,广西文化代表团考察了越南。代表团先后考察了越南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并就双方的文化交流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今后将要合作的事项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曾小梦 《求索》2013,(10):67-69
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公元前二世纪以后,从秦汉至隋唐,在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设置郡县,使其一直处在中国各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这种状况延续了上千年的时间,越南史上称之为“内属”或“北属”时期。唐时中原汉文化广泛南传,促进了安南当地的开发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婚俗掠影     
《今日广西》2010,(5):61-63
世界上各民族关于求婚和结婚的习俗和规定各不相同,从订婚、下聘礼到迎亲,即使最不起眼的细节可能也会显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礼风俗正是我们了解不同越南民族风俗的乐趣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磨难后,越南华人经济的重新崛起带动了其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革新”后,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华文教育,华文报纸,华人社团的剖析,解读胡志明市华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并以此推及整个越南华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在“东方文化圈”内,它与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不但 地理相连,而且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华人是中国文化外传的重要桥梁,又有众多的跨境民族保 持天然联系,而且还存在一个共同的“佛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民族认-同问题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革新的观念冲击下,曾被视为落后和迷信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由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在越南民族主义思想中就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把祖先崇拜实践视为民族认同的象征,反映了越南人类学者和国家政要对祖先崇拜实践所赋予的全新意义.有理由相信,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可以被视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用以保存和维持其国家文化的武器.在越南人类学界看来,祖先崇拜的实践显然是受到这种新民族主义精神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华人融人现代越南社会的程度和趋势,必须考察其诸文化要素。具体来说就是要考察语言、学校、宗教和共同的精神生活方式等的作用,其中首要的是语言要素。众所周知,语言是承载文化、保持民族本色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总体的华人和具体的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8.
兰强 《思想战线》2022,48(3):73
2001年2月和2004年4月,越南西原地区发生有组织的暴乱,企图成立“德伽自治国”,把西原从越南分裂出去。越南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暴乱,并以此为契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西原地区的民族融合。政治上,从顶层设计、政策制度、人才培养到干部任用等都向少数民族倾斜,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精英的作用,加强对福音教的管理。经济上,依托政府搞脱贫,依托市场谋发展。文化上,尊重、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外交上,以越美关系改善为契机,减少域外势力的影响。从西原地区民族融合的实践看,现阶段发挥作用最明显的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曾说:“衣服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表达人生的袖珍戏剧。”是的,有一种语言,专属一个人,能表达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诠释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有一种语言,专属一个国度,能传承一国的文化与魅力,彰显一国的个性与特质。奥黛,便是越南的“专属语言”,表达了一种民族文化,传递了一国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10.
《安南志略》是元代安南人黎崱写的一本越南历史著作,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还可以看到,黎崱力图要摆脱安南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渊源关系、文化渊源关系、民族源流关系的矛盾与纠结。  相似文献   

11.
迅速发展的越南经济给中国西南地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武晓芬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可谓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近年来,越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西南地区提供了发展经济、扩大交往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存在着经济、文化、民族和地理上的“亲缘...  相似文献   

12.
河内的民居     
吴一丁 《创造》2003,(2):44-45
说建筑是一道显现民族文化性格最外在和直观的风景,相信是不会有人对此存有异议的。步入一个过去陌生的国度,在深入地了解其历史、风俗、自然之前,最先在人们眼帘上留下印象的,绝对是此地的建筑,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感受。我驻足于越南首都河内,也有这样的感觉。不少到过越南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河内市内,除了极少的现代化高层宾馆而外,给旅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大约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巴亭广场周边那些依旧亮丽的法式建筑,比如,今天越南国家领导机关还在用以办公的主席府,就是当年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中心印度支那总督府,而美丽的…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纠葛中不断地前进、创造的过程。从文化学的视角看,华侨华人文化经历着文化模式的转型;从文化的存在形态上看。又经历着从自在文化向自觉文化变迁。本文将在历时态的维度上。以主导性文化模式的转换做为深层坐标,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透视华侨华人文化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4.
去年在加拿大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深切地感到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开放型的国家,也是.个年轻的移民国家。我们住在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较僻静的街区,这里住有黑人和亚洲的菲律宾人、越南人、印度人等;漫步街头或乘地铁和公交车,经常会看到身披长袍的阿拉伯人、头缠大帕的印度人、斯里兰卡人等;而和华人十分相像的日本人、韩国人也不少。  相似文献   

15.
伍朝胜 《当代广西》2014,(13):36-37
正海天一色,滩景秀丽,游客流连。5月2日,全国各地数万游客蜂拥北海银滩,观摩沙雕作品、品味沙雕文化、领略海滨风情。《南珠之乡》《越南风情》《老人与海》……广西100多名"雕师"在银滩"论剑",让市民和游客饱餐海洋文化盛宴。来自北京的游客小申惊叹:"没想到,北海沙滩文化搞得人气这么旺!"  相似文献   

16.
以昆明高校247名来自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云南的印象、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情况,以解读云南在桥头堡建设中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传播效果。当前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东南亚留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仍有待深入,同时他们了解途径相对单一。因此,从"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多语种的外宣网络平台;依托留学生课堂教学,设置云南本土文化系列课程;打造云南民族文化品牌,扩大云南民俗体验途径"等方面提出增强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云南边防某团三连驻守在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的大山下.担负着中越、中老42公里的边界防务,驻地经济文化落后.社情民情复杂.官兵长期面临“黄毒赌私特艾”的严峻考验。近年来.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连叫响了“身处经济贫困地区不让官兵精神生活贫乏.身处文化落后地区不当文化建设尾巴”的口号.大力开展具有边防特色的“山沟文化”、“操场文化”、“网络文化”,大大丰富了官兵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捍卫了边防稳定.连队全面建设稳步提升.先后被成都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7次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1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亚洲文化合作会议”于2005年5月28日主5月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印度、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香港、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组织及有关方面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本刊记者于会议期间对“文促会”主席高占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今日广西》2010,(5):33-3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越南对保健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保健品才开始进入越南市场,最初主要从美国进口,之后陆续从中国、韩国、比利时等国进口,其国内产量很小,品种也较单一。今天,越南市场上已有1500余种保健品,其国内保健品生产企业也已超过百家。2005年~2008年是越南保健品生产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时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最响亮121号。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个民族拥有高度文化自信,才会有思想的丰厚、精神的强大、创造的活跃、艺术的精湛,才会有可靠的国力和辉煌的未来。本文拟从几个具体方面谈谈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的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