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美联社的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个爬在树上的女孩。 我知道这个女孩已经很久,却是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好漂亮,好酷的一个。她的名字叫朱丽亚·希尔,今年25岁。她的照片登在报纸上,当然不是因为漂亮,而是因为她的非同寻常:这么一个美丽的好端端的女孩,在加利弗尼亚州的一棵大树上,居然已经住了整整两年。 树下就是美国的土地,跳下来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朱丽亚也正当最富梦幻的年龄,随手就可以摘下酸酸蜜蜜的青春果实。可是,她却选择孤独地生活在树上。这是一棵怎样幸运的树,会得到一个女孩如此钟情?…  相似文献   

2.
来到城市已经两年多了,我自己感到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可是每当想到自己的环境,都不免有些黯然神伤。我的姐姐前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省直机关,我们村出过十几个大学生,但只有姐姐上了研究生,到了省直机关工作,因此她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去年,姐姐生了孩子,由于姐夫家也是外地人,孩子没有人照看,姐姐就让我过来帮她照顾孩子。前些年,虽然我也曾到姐姐上学的地方住过几天,但根本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能跟着姐姐在城市里生活几年,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与姐姐的感情非常好,在5个兄弟姊妹中,她最看重我,因为我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姐姐…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9,(3):32-32
问:我和妻子都是重庆主城区的人,经人介绍结婚五六年了,她在家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也许不足六个月。我只知道她在一个个体诊所作护士,下班后她在哪里住哪里吃我一概不知。我想通过离婚结束这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可是,她坚决不同意离婚。我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佚名 《协商论坛》2009,(6):60-60
我住在五楼,李老师住我楼上。 上个礼拜天,李老师把她住在乡下85岁的老妈妈接到自己家里来。李老师的一双儿女全在外地成家立业了,平时家中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比较安静。现在老妈妈来了,没事陪老太太唠嗑,家里当然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城里,提到老乡我会立刻想到我的哈尔滨老乡秦娜。我与她是学生时期的好友,刚从哈尔滨来到北京的那段时间,她偶尔会来我住的地方看我。那时我住在地下室,她刚来就已经住在30层高楼的第27层了,她一直都是令我羡慕不已的女孩。渐渐地我离这个惟一的老乡远了。后来,换了比较好的工作,做了所谓的白领离开了我住了近半年的地下室时,秦娜已经开始行走在T型台上了。极偶尔,有一些小品牌的发布会,她可以带我进去看的时候,会给我留个位置,看她光鲜无比地在舞台走猫步,我总是自叹不如,羡慕不已。秦娜有时候会说,其实不见得像我想象的那么好。忙碌起来的日子,有时会几个月都联络不上,也没有什么事情并不需要联络。友情与爱情不同的地方,可能就在于此吧。几年下来,她的生活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名贵的首饰,偶尔在杂志上看到她的身影。我的工作依旧,偶尔忙碌,薪水有涨,但并不多。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有位叫王友培的五保老人,已111岁。因为在我们这地方,她年龄最长、又糙孤老.因此倍受社会关注。1994年中秋前夕,笔者访问了这位老寿星。当时她住的是村子里的一间房子。屋里家具不多,陈设简陋,但很整洁。一眼就可看出,老人勤劳俭朴,很爱清洁。我问起她的经济情况,她说;市政府每月定补130元,镇政府加60元.村委会再给20元,合作社还给一点,加在一起,不算少了。我又问及日常生活情况.她说:我身体还好,每天早睡早起,自己洗衣做饭,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村委会每周看望两次,并指定专人买菜担水。老寿星…  相似文献   

8.
出国打工渴望一份高薪水的工作 2005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我投奔在德国汉堡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的表姐。初到德国,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很新鲜。尤其是表姐的住处——木制的别墅、豪华的家具、耀眼的灯具、房前屋后的花园。置身其间令人倍感惬意。原以为可以美美地疯玩一把,谁知仅仅过了两天,表姐就赶我到外面租房子住,自己找工作赚钱。我一听立即愣在那里,感觉自己漂洋过海来投靠她,她竞如此狠心,不由产生一种怨恨。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3,(11):150-150
周恩来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都应该作出一点表率来。”1968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健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插队前,周恩来把她叫来反复叮嘱:“你到内蒙古牧区去,一定要和蒙古族的同志搞好团结,虚心向他们学习,做贫下中牧的好女儿。”到牧区后,周秉健牢记伯伯教诲,住蒙古包、学蒙古话、学放羊、学挤奶,很快得到了牧区群众的信任。后来,她从插队的地方入伍,当上了女兵。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陪同一个培训小组到德国学习半年。我们住在斯图加特市郊区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青山绿水,特别安逸。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92岁的沃尔福太太,住得离我们很近。她虽然背有点儿驼,但是很硬朗。  相似文献   

11.
勤俭难忘     
去年,单位给我分了三间房子,房子虽然是旧的,但比起我以前住的单间要强得多。欣喜之余,我和妻子商量,如今房子宽敞了,该把母亲从农构接到城里来享享清福了。回到老家,我与母亲说了此事。母亲说,我在农村住惯了,在城里怕不习惯。但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她终于答应进城住几天。进城后第二天早上,母亲说她夜里没睡好,我和妻子忙问她怎么啦,母亲说:“这里的路灯怎么一整夜都亮著,谁掏电费呀?”我笑着说:“您老人家就别操那份心了,不让你掏钱就行了呗。”母亲却说:“这得浪费多少电呀,村里人浇地电都不够用呢,咋城里人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张安屯:从政笃行为民众张安屯现任大名县民政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兼县政府安置办公室主任,县政协常委,他的为民事迹感人至深。刘秀芹是大名县西李二庄村老烈属,今年76岁,无儿无女,她丈夫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张安屯为让刘秀芹老人安度晚年,亲自动员她住进县光荣院。可是,她非常想家,一再要求回老家住。张安屯劝她:回家住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老人还是一口咬定要回家。张安屯只好说:“好!咱就回家。我先给您盖房去。”说罢,张安屯就立即去  相似文献   

13.
每个月初,我都在企盼,就像企盼春天绵绵的雨,夏天凉凉的风,秋天红红的果,冬天皑皑的雪,而她——《公安月刊》,总是在这殷殷企盼中如约而至。生活中她像一份好的调味剂,我常拿她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让她给善良的人以防范,给步入歧途的人以警示,给愚昧的人以启迪。一位同学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惟一的经济来源是仅有的400元钱月薪,可平日里衣、食、住、行却甚为奢侈,娱乐进舞厅,吃饭下馆子,高档时髦衣服、金首饰隔三差五换一套。在无意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常常在账目上做手脚,为了让她及时、彻底醒悟,我便拿出《公安月刊》给…  相似文献   

14.
随便     
年近花甲了,但衣食住行的习惯还是老样子:随便。年轻时家境贫寒,这些年来生活好了,衣着仍然是"老三篇",自由自在,用不着考虑坐在何处,碰到哪里。偶有出客,夫人总是强行扒下我的旧衣,给换上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此时总觉有点别扭,但也可忍受,就随她的便吧!一辈子没福消受珍馐玉馔,家中烧菜有时忘了放盐,我仍如食甘饴,爱吃的多吃点,不爱吃的少吃点,从不发表什么意见,因此家里人认为我好打发好侍候;说到住是随遇而安了。读书时住集体宿舍,刚工作还是住集体宿舍,有一次后勤组的负责人把我安排在一个小阁楼上住,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谁知这阁楼狭窄得让人伤心,只能放一张床一张桌子,进门就得上床,连屁股也转不过来。狭窄倒也罢了,  相似文献   

15.
驻村这一年     
正苏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一看是女的,心里就嘀咕:女同志能在这穷村里待得住?一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她有文化,有想法,关键是待得住,并真心为我们村着想。她每天早出晚归,带着我们村委一班人,发展产业,修路通水,搞清洁卫生,再脏再累的活,她从来不嫌弃。这样的书记我们真是欢迎,我们  相似文献   

16.
寻找独角兽:想象的误区说明什么?艾晓明我在北京住的时候,有过这么一件事。当时,我的左邻出国了,让我帮着浇花,所以我有左邻的钥匙。一天,我的右邻来借这钥匙,原来,她的老父亲要从台湾来探亲。他们四十年没见了.右邻家有个老太太,一直跟女儿生活.左邻右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漫画就是画思想──访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李露孙在北京我采访了漫画家华君武。华老家的客厅没有装修,他说:“我觉得朴素点好。我不喜欢装腔作势。我穿衣也很随便,只是去深圳、香港、出国时才穿西装。“文革”前出差,别人给我定了单人套间我都不住,我说,住两人一间的房...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10,(7):58-58
趴在墙头羡慕别人 日子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爸爸妈妈已经走了两年。 记得那年春节过后,妈妈红着双眼对我说,她和爸爸要出去打工,赚好多钱,给我交学费、买漂亮衣服和文具。我一听很快就要拥有让小伙伴们羡慕的衣服、文具了,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完全没有想过爸妈离开之后,我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后来他们真的走了,我才越来越感觉到好想他们,  相似文献   

19.
我身边有一些非富即贵的朋友,每次和他们在一块儿我就感觉比他们矮一截,我也想过上那种优越的生活,可没想到人一有贪心,这灾难人生也就开始了。1998年我和丈夫结婚后在娘家住了两年,2000年婆家给了4万块钱买房用。当时4万块钱买两室一厅是绰绰有余,但是我不满足,一心想和朋友攀比。就借了5万块钱,买了一个顶楼120平米的房子,住了三年又不满足了,我又借五万,换了一套在二层的、一百三十平米的房子,还带一个三十平米的车库,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百六十平米。当时我还想,楼房是精装修,底下还有车库,这回这房子太好了,太随心了,我这一辈子都不换了,一辈子都不卖了,这一步都到位了。  相似文献   

20.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一所中学任教。这里住宿条件很差,两个人共住16平方米的一间宿舍。刚来的那一年,大家相处得非常好,也过得非常快乐,整个校园里充盈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