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民族》2008,(11):37-38
民族和氏族、部落、种族、国家有何不同?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不同于氏族、部落。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主持者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传媒化生存"的社会. 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介关注着人们的生存,维系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看电视剧,观望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们进电影院,品位"梦工厂"的巍峨与震撼;人们读报刊新闻,了解大千世界动态百事;人们看杂志,探讨衣食住行的奥妙与技巧;人们打电话、上网,代替面对面的交流、聊天……总之,传媒如同空气,无孔不入地浸透在当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一根根信息流通管道,维系着个体与世界的联系与交流,也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改变着一切.  相似文献   

3.
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加,是新形势下人们思想领域中的新特点。要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深入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分清是非,明确方向,理顺情绪,振奋精神,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乡风反映一个地方人们的精神风貌,虽不能用标尺来定位,也无法用金钱来度量,但当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展示出纯洁、表达出诚意、折射出高尚时,乡风就成为一种无形的财富。乡风是由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文化习性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底色。透视乡风,人们往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余纯 《人民论坛》2012,(23):198-199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也一直是其后仁人志士修身持家、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从伦理学和科学实践层面看,探讨"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对于促成人们的道德信念、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在制定及实施过程中要求公正的面向人们。美国学者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制度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为实现制度对人们关系的约束,并保证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循制度要求。因此,制度的制定必须是正义的,符合人们的公平、正义以及效率等价值目标,达到人们希望的美好制度环境。一个符合正义的制度首先要实现人人平等,保证人们利益的平等分配、权益的平等保护以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  相似文献   

8.
丁磊 《人民论坛》2010,(12):194-195
中华诗词饱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价值评价。其中以热爱祖国、关怀民生、崇尚科学等人生追求为主题的佳作,至今仍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滋养着人们的情怀,内化为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意识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根基和原发动因。政治意识是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思想内容的集中反映、它深藏于人们的潜意识中,支配人们的行为,并在人们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由于政治意识反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政治意识决定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而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具有反  相似文献   

10.
三金 《中国减灾》2010,(7):52-53
<正>在人们的眼中,火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厚重的车厢、坚实的车轮无不给予人们心理上的保障,但有时坐火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方便,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诸如城市地铁、快速交通隧道、地下商场、库房、停车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隧道、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等,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断提升着城市的综合功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贾磊磊 《人民论坛》2013,(16):23-25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整个价值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它集中体现着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左右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历史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它主导着人们普遍的文化认同倾向,所以,文化的价值观并非只是经典文献中的理论学  相似文献   

13.
董军 《中国减灾》2011,(8):17-17
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方便,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诸如城市地铁、快速交通隧道、地下商场、库房、停车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隧道、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等,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断提升着城市的综合功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人大工作》2012,(9):61-62
三论:正视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道德发展变化,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建我们的道德家园(摘编)《正视道德问题加强道德建设——三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一文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毫无疑问,道德问题的主观成因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  相似文献   

15.
三洞乡巫婆数量较多,人们求助于巫术的情况普遍多见.日常生活中发生不能理解的、奇怪的非常规事件是人们求助于巫术的基本原因,而遭遇疾病和财产方面的异常则是人们使用巫术的两个具体的主要原因.现在人们使用巫术主要是为了求心安,与宗教信仰无关或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善良风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得到人们的普遍公认,且不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在生活实践中反复适用的一些习惯、惯例和通行的做法。在务川县自治县等农村地区,民风淳朴,各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传统观念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决定着人们的是非观。在发生纠纷需要解决时,人们更倾向于以他们认可的民俗习惯所蕴含的正义观为标准评判...  相似文献   

17.
徐美霞  ;徐方方 《传承》2010,(6):74-75
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唐代被奉为国花,从宫廷到民间,人们对牡丹有着狂热的喜爱之情。宫廷、官邸、寺院、普通住户都大量种植牡丹以求观赏。唐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牡丹的种植技巧,在长安还出现了专门出售牡丹的花市。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相观赏。唐代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牡丹花的艳丽芬芳,而且还有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郑佳 《电子政务》2008,(3):78-80
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更为强烈.人们在享受信息化社会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却经常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忽视信息安全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通过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理解逐步建立起来的.就信息安全意识的内涵以及信息安全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唐代被奉为国花,从宫廷到民间,人们时牡丹有着狂热的喜爱之情.宫廷、官邸、寺院、普通住户都大量种植牡丹以求观赏.唐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牡丹的种植技巧,在长安还出现了专门出售牡丹的花市.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相观赏.唐代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牡丹花的艳丽芬芳,而且还有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骆贡祺 《今日上海》2011,(10):20-23
现在,人们对吃的东西总是放心不下。残留农药的蔬菜、瘦肉精猪肉、以次充好的冒牌大米、用激素养殖的鱼虾等等,让人们谈虎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