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去年年底,我随福建省残联考察团赴台交流,印象中这是我的第8次赴台交流,但以残联工作者的身份,还是首次赴台进行残疾人工作的专题考察。在台时间虽然不长,但台湾残疾人工作的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王尧 《两岸关系》2010,(8):33-35
2000年底,民进党当局就已声称要开放大陆记者赴台驻点,但过程却象小脚老太行路一样步履蹒跚,等不及,我先赴香港驻站去了。香港3年,因工作需要天天关注台湾新闻,所以,踏上台湾土地时,我的心情是“三不一没有”:不新鲜、不激动、不好奇,没有偏见。  相似文献   

3.
11月中旬,我参加了由郑必坚同志率领的学者代表团,赴台湾出席了《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这次去台湾可是第一次,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4.
水青山 《台声》2008,(10):44-50
自6月以来,我已把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观察,陆续写成了几篇小文,对台湾游如何水到渠成,两岸如何就此作好准备,台湾游怎样拉开序幕、唱响前奏和开始曲,留下了真实的记录。现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走过了这几个最开始的阶段而进入常态化。接下来要写的,就是台湾游的进行曲了。  相似文献   

5.
杨方若 《台声》2010,(9):61-62
5月中旬,我有幸随“河北海外联谊会社区文化交流赴台访问团”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再次感受到了台湾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的热情接待和浓郁的乡情情谊.使我永远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盛志耘 《台声》2001,(9):18-19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台驻点记者,我于6月29日至7月29日在台湾整整工作了30个日日夜夜,及时将台湾每天发生的新闻传回北京而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节目主持人,此次有机会能在台湾岛内和听众朋友亲密接触,更是我的意外收获。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 “我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这是台北听友陈小姐这些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陈小姐气质高雅,热情开朗,我与她相识在1989年。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与祖国大陆隔绝近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希望了解祖国,希望得到更多的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常常会收到台湾听…  相似文献   

7.
台北印象记     
作为一个关心台湾问题的人,一直期盼着能有机会到宝岛走走看看。今年春节过后,我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应台湾中华公共行政学会的邀请,2月中、下旬,我随上海市公务员访问团赴台参访。  相似文献   

8.
陈斌华 《黄埔》2006,(2):50-52
台北市——台湾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许多人心目中台湾最重要的城市。从2001年2月开始,台北也成为除北京之外,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因为作为新华社赴台驻点记者,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台湾工作、生活。每隔半年,我就要从北京出发,赴我与台北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9.
李钦麟 《台声》2003,(10):34-34,35
在2000年夏天,我辞去在台湾的工作,毅然决定赴大陆攻读中医学士,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决定,因为祖国大陆的中医药水平非常之高,所以我抱着极高的期望来求学,希望能一窥中医药专业的门径。  相似文献   

10.
刘隽 《台声》2010,(9):59-60
7月3日至10日,我随河南省新闻交流团赴台开展新闻交流参访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多年来梦想的地方。通过8天的参访,台湾给我的印象:美、洁、礼、新。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12.
5月上旬,我随南京市“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专题研修班”村支书学员赴台学习考察,感受颇深。在学习和考察中,通过与台湾“农业人’的接触、交谈,对台湾现代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问必答 这次台湾研修学习,很注重于务实性,既有台湾高校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又有台湾农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走访长庚     
日前,应台湾方面的邀请,我有机会赴台湾长庚医院参观、学习、交流。近年来,国内医疗体制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而台湾长庚医院曾设想在国内多个地区延伸其医疗服务模式。数年前我曾听过长庚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关于医院的成本测算及成本控制的报告.这次能亲自去台湾对一所规模较大的私立医院进  相似文献   

14.
梁宪英 《台声》2008,(7):35-37
去年11月,我完成了第四次台湾之行,率山西省教育界人士赴台交流。此前10余年间,我曾3次踏上宝岛。这几年来,那块土地发生的事,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社会的、生活的,我都在随时关注,而时不时的台风,大大小小的地震,突如其来的“非典”,又给我带来种种不安。台湾,那是我时时刻刻牵肠挂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影视书屋     
《台声》2011,(4):92-93
大陆 《恋,诱惑我的台湾之美》为赴台个人游预热 自2008年7月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以来,大陆赴台游客发展呈跳跃式增长,仅2010年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就已突破百万。  相似文献   

16.
不是要难为你,也不是想自我显摆,朋友,请问台湾有什么?我的意思是,除了美丽的日月潭、阿里山,高耸人云的101大楼,小巧雅致的台北故宫,香甜可口的水果,没完没了的台风、地震,创业的台商和作秀的政客外,你脑海中的台湾还有什么?而这些,就是台湾吗?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2009年的夏天开始了赴台驻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台湾少年团成立距今,已经60年了。回想在少年团工作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台湾少年团是抗日爱国将领李友邦将军于1939年2月创建的抗日组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聚集在这里的台湾儿女,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重任,一直活跃在浙东前线、皖赣地区、东南沿海一带,巡回演出、募集抗日基金、慰问前方战士,进行抗日宣传。至今,在闽北山区,还可以看到他们当年写的标语:“打倒日寇,保我中华!”1943年2月,我跟随当时赴闽南沿海前线进行抗日宣传的台湾义勇队的一支分队,步行到龙岩,参加了这个抗日组织。当时,少年团刚刚从前…  相似文献   

18.
蔡戎 《政协天地》2009,(6):42-42
5月30日,福州市首批赴台湾旅游的515名暂住人员自福州马尾港客运码头,分别搭乘“合富轮”和“金龙号”,赴台湾本岛及马祖旅游。开放暂住人员赴台湾旅游是公安部赋予福州市的一项特殊政策。这一政策突破了目前只有已开放的25个省区市居民可以赴台旅游的限制,突破了原来赴台旅游必须在户籍地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感受台湾     
去年金秋时节,我有幸赴台湾参加了“2002年第五回世界易经大会”,虽然来去匆匆,浮光掠影,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安阳籍台胞回故乡寻根、探亲、祭祖、观光旅游、参加经贸洽谈,安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给予了热情款待。台胞们也屡屡邀请我们赴台进一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因此,在我们赴台之前,得到信息的台胞便主动联系,询问赴台的时间和联系方式。我们到达台湾的当晚便有台胞派人来住地看望。次日下午,张润书教授、高安泽教授、李士堂先生和安阳同乡会副会长张明文博士等4人代表安阳籍台胞来到我们住宿…  相似文献   

20.
刘伟文 《台声》2002,(2):19-20
我身为浙江省台联副会长、浙江大学国际物流培训中心的主任,久闻台湾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迅速,又对台湾当局“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争议深感兴趣,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赴台探亲、考察。2001年12月28日至2002年1月6日,应台湾汽车驾驶员职业工会的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物流培训中心与浙江省物资流通协会组织相关企业赴台湾参观考察,实现了我多年的心愿。同仁·友人·亲人我们一行15人,从寒冬的杭州来到台湾,一下子就为台北的温暖所包融。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温暖。星期六本是休息日,可台湾汽车驾驶员职业工会的同仁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