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适应不断加快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对社会保障的多层次需求,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力度,在对原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被征地农民农村养老保险从2005年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关于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指导意见》下发后开始启动。但受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乏吸引力、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和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等因素影响,总体来看,养老保险工作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落后于沿海城市、发达省份,落后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今年,吉林省社保部门将农村养老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出社保经办工作要逐步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代表微语     
从"交皇粮"到"免皇粮"再到"吃皇粮",三明市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建议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二是加快推进职工基础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中村则是城市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城中村的逐步形成,村民进入了由农民变为居民的角色转换过程。与此同时,由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缺失和社会管理力度的不足,城中村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变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小南门村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是一个城中村,随着土地被征用和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衢州市政府于2001年11月份决定在该村搞“村改居”试点。该市政府成立了村改居领导小组,并于2002年2月下发了专门针对“村改居”试点村的6号文件。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市“村改居”领导小组和市经济开发区、新新街道党委的指导支持下,2002年度完成了一次性土地征用、村民身份置换、村民养老保险三大“村改居”主要工作;至2003年底完成了资产量化;顺利完成了“村改居”试点工作。基本上实现6号文件提出的积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原来处在市区边缘的村庄纷纷被城市所包围,出现了“城中有村”的现象。改造“城中村”,如何使城市和村民“双赢”,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城中村”改造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  相似文献   

6.
探讨     
《政协天地》2012,(10):56
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说到底就是把农村改造成城市、把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其根本点在于如何在城中村改造实施的过程中,让利于民、造福于民,把城改的过程变成富民惠民的过程,真正让农民富裕进城。未央区作为西安市的行政新区,在由传统的城郊区向城市中心区转变时,区委、区政府计划用四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的形成是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所剩不多,农村的农民已经不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的发展而包围的行政村。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目前,这样的“城中村”实际上是已经或基本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形态,但仍然保持着农村组织形态的都市村落,必须通过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实现村民变股东、村民变居民等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8.
对“城中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最后的生活安全保障。大批农民成为农转非人员,如果对农转非人员的出路解决不当,必然会妨碍“城中村”改造,影响城市化进程,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建立完善的“城中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必然经历,城中村社区从地域空间上看,已属于城市发展规划的范围;从户籍身份上看,城中村的村民已改为城镇居民;从管理体制上看,大多城中村的管理主体已由村民委员会转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工作;从土地所有权来看,城中村土地为城中村居民集体所有;从经济关系上看,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曾来到浦东新区张江镇环东中心村,与当地村民聊起家常,关切地询问农村生产发展、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环东中心村现有4000多人,去年实现工业产值6.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900多元;村民们住上了环境优雅的农民别墅和公寓,还享受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该村党总支是如何开展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让大家伙儿的生活越来越红火的呢?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问题日益成为优化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保障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住房的村民们的继续生存的权益是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的中心环节。目前,武汉市现有的失地村民安置措施存在着拆迁补偿标准不一、拆迁补偿标准低、针对失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缺陷,无法真正保障他们的权益。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拆迁补偿标准,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提高拆迁补偿款计算标准,完善"村改居"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失地村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刘鸣霁 《人民论坛》2012,(26):172-173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渐降低,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吉林省应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构建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倡导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3.
汪洋  李彦水 《政策》2003,(11):56-57
最近,一直困扰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城中村"改革悄然拉开了帷幕,一场"村改居"在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展开。住在城中却甘愿当村民,是农民却又不耕耘,这一奇特现象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改造“城中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规律,稳步推进“农业向工业转、农民向市民转、村庄向社区转”。  相似文献   

15.
孙亚平 《理论月刊》2004,(3):167-168
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制化进程,稳定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对保障我国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目前,城中村土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实际与潜在的含金量甚高。然而,城中村土地使用主体受经济利益驱动,使城中村土地利用状况混乱不堪,土地并没有得到集约利用。当前条件下,村委会应该发挥代表村民利益的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中维护城中村村民利益。通过村委会充分发挥存在民间的本土性资源,把出现在社会的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降至最低限度,实现本土性资源的价值增值。这种本土性资源的利用加上开发商这一外来资源具备的管理经营优势,即城中村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模式也许就是一条解决当前城中村土地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中的博弈关系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政府、城中村村民和开发商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权衡,如政府是否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村民是否支持改造、开发商是否介入开发改造等。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和整合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06,(5):33-35
近年来,我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截至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48%。但是,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土地、环境、人口、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一些原来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土地被征用、行政区已融入城区的村落严重滞后于周边发展,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违章建筑数量大、居住环境恶劣、社会治安隐患多和村民就业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4,(6):40-42
在市郊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土地集中”步伐的加快,征地农民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显现出来。2003年8月上海市妇联办公室进行的郊区征地女农民就业状况调查,采用个人问卷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抽样,向分布于郊区】5个镇、3个开发同区里的60个村民委员会分发了“本村征地农民情  相似文献   

20.
冯锦彩 《前进》2008,(5):42-43
“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环节是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股份配置、折股量化等一系列村民高度关注和利益矛盾相对集中的问题。如果改制的模式选择不当,极易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合法权益受损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